不支持Flash

行业组织应权责分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6日 10:34 南方都市报

  扰攘了两个星期的中国质量协会与中国家电协会PK事件,随着两大协会达成谅解实现口水战的中止,该事件由于炒作而形成的不正常温度有望逐渐冷却。然而该事件再次暴露出来的行业组织权限不明晰问题,应该促使各方在冷静后仔细思考。

  中质协评比资格遭质疑

  分析该事件的起因,无非是中质协对冰洗电器进行了“比较试验”。既然有比较,当然要有“高下”之分,该试验得出的结论,是海尔获得冰洗产品的双料“冠军”,而海信、新飞、美菱的产品则存在不足。火苗就此扇起。被贬斥的三大白电企业首先站起来指斥结果不合理。本来与此无涉的中国家电协会也加入战团,质疑中质协进行类似评比的主体资格。

  这的确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谁有资格组织类似的评比?这牵涉到行业组织管辖指导权限的问题。

  事实上,曾有行业组织的当事人对笔者透露,国内行业组织数目众多,彼此主管的领域多有交叠,令每个行业都有不止一个的主管协会组织——尤其盈利理想的重要行业更是如此。比如在家电行业遭遇

反倾销诉讼之时,就有企业收到过不止一个的行业应对反倾销通知文件,而每个文件都由不同的行业组织发出。

  背后利益是纷争主因

  中质协与中国家电协会便是围绕对行业评比的主导权在谁手上,而争吵不休,然而这种争吵对行业协会的公信力毫无裨益。比如去年围绕博士伦产品的所谓AAA公示事件,就令中质协背上了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嫌疑:当时中质网打着中质协的旗号进行评比,博士伦以赞助方式获得了相关的荣誉称号,然后事件又被揭穿,中质协当时辩称中质网进行的评比活动违反了双方合作的约定。

  这暴露出协会间彼此权责不分明的状况,令一些直接与金钱挂钩的评比有了滋长的土壤。由于行业组织权限的混乱,令各个“相关”行业组织都可以插一脚,自然不乏一些见利而上的行业组织领导人发起一些敛财的评比。而这次事件证明,这些评比终会有闹剧收场的时候。

  当然,公众是健忘的,因此中质协总算走出了去年与中质网争端的负面影响,又得以举办各种新的评比。但从长期看,公众的信心难免会被一些不负责的评比一点点地消耗殆尽,届时要承受苦果的,就不止一两个行业组织了。

  因此,对行业组织活动长期采取暧昧态度的有关部门,应该审视行业组织混乱的权责,令行业组织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底线何在。而对于一些劣质斑斑的行业组织,必须有吊销行业组织资格等重罚手段作为制衡,方能收治理之效。   覃羿彬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