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家电评测风波聚焦四方面 该质疑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8日 09:28 新浪科技

  近来中国家电协会与中国质量协会为了一份冰箱检测报告而引发了一场大争论,1月11日,中国质量协会召开发布会称,根据2006年冰箱、洗衣机的性能比较试验结果,海信、新飞和美菱各有一款冰箱的耗电量超出标注值。其判定方法是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又细分出1至5个级别(星级越高,性能越好)。这一结果引来了相关企业和中国家电协会的纷纷质疑。

    质疑方回应方互不相让

  质疑一:比较试验程序是否合法?

  容声、新飞、美菱、海信认为中质协此事件中对检测产品的范围选取、样品的采集和确认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中质协一再强调他们做的是性能比较试验,如果是这样,那就应该按照公开公正的原则,向企业公开抽样方法、依据的标准和测试结果,应该让企业确认被抽的样品并将测试结果通知企业,共同努力实现上述目的。但在企业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召开新闻发布会,这样的做法负责任吗?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回应一: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工作部部长樊天顺称以前中国质量协会发布此类比较试验报告时,也曾有企业和媒体表示过怀疑,但是中国质量协会进行的测试完全是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在1997年出台的有关比较试验标准来进行。测试产品全部从卖场上正常购买,“这些有发票可以证明”。他还表示,为了保证测试的公正性,在测试时也未同任何一家被测试企业打过招呼,同样是为了保证公平,检测结果也未向企业通报,而是选择了直接向消费者和媒体公布。

  质疑二:星级判定标准不可信

  中国家电协会认为国家对性能指标的判定只有合格与不合格,没有星级之说。中质协的测试结果显示,部分名牌、免检产品的性能指标与标称值不符,存在虚高问题。中国家电协会认为,国家标准规定,实测值与标称值之间的误差,只要符合国家标准都是合格的,而每一台家电产品由于实验室的测试误差等原因都有可能造成实测值与标称值不一致,有一点误差就被指为虚高显然不负责任。

  回应二:如果产品的功能、价位都是相互匹配的,产品的某些功能弱并不代表产品不好,我们进行比较试验只是希望指导消费者根据核心需求选购产品。而有的产品被媒体描述成指标较差或噪音较大,误导了消费者。

  质疑三:中质协无权抽查

  中国家电协会认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明确定义了社团组织所具备的权力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社会组织在产品质量问题上只具有两项权利:一是建议处理权,即社会组织可以就产品质量问题建议有关部门负责处理;二是支持消费者起诉权。很显然,中国质量协会及其下属机构并不具备抽查的权利。

  回应三:中质协用户工作部部长樊天顺表示,作为国家法定的一个消费者组织,中质协为了维护消费者权益可以对商品进行抽查,也有权对抽查的电器评测结果进行发布。中国家电协会只是依据《产品质量法》就判定中质协评测产品违法的判断是不客观的。中质协还在其网站上发布了《2006白色家电性能比较试验的几点说明》,对比较试验的国际解释及流程进行了阐释,称比较试验是国际上的通常做法。

  质疑四:被指搞“金元测试”

  参加了中质协此次“比较试验”的合肥美菱的某市场部负责人称,他们经过了解,认为实施比较试验的机构就是些民间组织,由一些厂家进行幕后操作,最终公布的结果也是不实结果。中质协此次测试背后支持的厂家就是海尔,海尔在此项评比上共花费了47万元人民币。新飞

冰箱媒介经理李源慧也称,许多检测大多涉嫌幕后操作。在家电销售旺季到来之前,通过一次评测打击主要的竞争对手,显然是一个常用的招术。

  回应四:对于测试结果被企业操控的说法,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工作部部长樊天顺明确表示,中国质量协会在进行比较测评中“没有收取过任何企业的任何费用”。并称测试产品全部从卖场上正常购买,“这些有发票可以证明”。

  检测风波的幕后

  其实家电行业内各种名目繁多的评比和测试由来已久,为什么单单此次检测引来如此多的质疑?

  据业内人士称首先是检测结果打击的企业面广,据悉本次测试结果共有近十三个国内外白电行业销售排名靠前的品牌被评测,但除了海尔独自包揽两项大奖以外,其他品牌几乎全部被检测出“非质量原因”的不达标,这就难怪有容声、新飞、美菱、海信的联合质疑了。

  其次中国家电协会和中质协的“死磕”也不是无缘无故的,冰箱和洗衣机企业一直是中国家电协会的主力成员。如今被中国质量协会挖了墙角,抢走了人脉不说,还曝出家电企业花钱买奖的传言,这在中国家电协会看来是一件既丢面子又丢里子的事件,是不能容忍的。因此引发这场口水战的深层原因是协会为了争夺属于自己的地盘,而爆发的利益之争。

  评测风波到底是谁的错

  目前对于此次评测风波,各方似乎都有各方充分的理由,媒体也从各个角度对此事进行了挖掘和报道,在这其中,不管是协会的责任、还是厂家的责任,甚至是媒体的炒作,总之都伤害了消费者对各种各样品牌奖项的信任度。

    现在协会和企业、媒体需要做得不是争论谁对谁错的问题或者挖掘事件背后更多的内幕,而是在抛出问题后如何有效解决并防止以后类似问题不再出现。(小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