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家电 > 第二届中国消费电子年会专题 > 正文

图文:信息产业部办公厅副主任周宝源发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 14:39 新浪科技
科技时代_图文:信息产业部办公厅副主任周宝源发言
信息产业部办公室副主任周宝源

    新浪科技讯 2006年12月20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电子报社主办的“2007(第二届)中国消费电子年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年会将借助中国电子报的政府背景、产业特色,依托行业八大协会 ,并凭借中怡康时代市场公司、赛诺市场研究公司、GFK市场调研机构的影响力;国美、苏宁、大中等渠道商的资源优势,分析消费电子产品与市场,探讨新年度产品流行趋势。新浪网为本次会议独家网络支持媒体。

  信息产业部办公厅副主任周宝源出席大会并发言,以下为发言实录:

  周宝源:各位来宾、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今天第二届中国消费电子年会在这里隆重召开。本来

信息产业部娄勤俭副部长要参加这个会议,因为临时有紧急公务不能前来,委托我在这里向各位代表表示他的问候,这是我要跟大家首先要说明的。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九五”以来在全球信息技术革命和中国消费市场迅速发展的推动下,中国消费电子产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五年前中国正式加入了WTO,我国消费电子产业开始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消费电子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步形成了专业门类齐全、技术力量相对雄厚的工业体系。产业规模跻身世界前列,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彩电、影碟机、手机以及其他音视频产品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

  当前我国消费电子产业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加入WTO,为消费电子产业利用国外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更多渠道,也为我国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国家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将从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次激发对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尤其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电子领域的需求将增大,这一切都为消费电子产业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但同时也要看到与跨国公司相比我国的消费电子产业还相对比较弱小。在加入WTO后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内,国内企业更直接的面对跨国调整。国内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消费电子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加强数字技术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推广应用工作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总之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和国际竞合日趋深入的大环境下,我们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忧患意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推动消费电子产业、生产、技术、服务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并进一步提升中国消费电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下一步,我们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政府的主管部门要为消费电子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发挥产业规划的导向型作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根据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趋势,制定各项政策,引导企业发展和技术更新换代。监督产品质量和规范企业行为的作用,营造良性有序的市场环境。

  第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优化产业链条。跨国公司具有资本、技术、品牌、管理以及关键核心部件自配的优势。国内企业的优势是更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向产业价值链上游靠拢,逐步实现我国消费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三,要尽快提高我国消费电子产业整体的技术水平。要落实好信息产业科技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推动形成以企业为主、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环境促动的消费电子产业技术创新机制。进一步提升消费电子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适应模拟向数字转变,CRT向平板转变的发展趋势,推动彩电产业结构转型为重点,逐步建立新一代的

平板电视产业体系。大力实施标准和
知识产权
战略,促进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在关键核心领域,推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第四,要继续坚持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消费电子是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企业,企业要不断增强运用国际资源的能力,进一步加大技贸结合的力度,扩大技术合作与交流。实施积极的技术进口政策,创造更有利于技术引进、利用外资、扩大产品出口的良好环境。国内企业要在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尤其是广大农村市场的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国际竞争力。

  各位来宾、我国消费电子产业市场潜力很大、发展前景广阔。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切实推动我国消费电子产业发展迈向一个新的台阶。最后预祝本届中国消费电子年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