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家电 > 正文

前途不再渺茫 EVD蚕食“红、蓝”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4日 10:34 中国质量报

  在HD-DVD与蓝光DVD两大高清影碟机与碟片标准夹击下前途渺茫的EVD(EVD中文名称是“增强型多媒体盘片系统”,也被称为“新一代多媒体高清晰视盘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盘和播放机工业标准,也是DVD的换代产品。),因为国美电器董事长黄光裕的一些决定很可能峰回路转。近日当选为中国EVD产业联盟主席的国美电器董事长黄光裕下令在国美遍及全国的家电连锁门店中紧急建设EVD影碟机专卖店,并强行要求在今年年底之前建好150家专卖店。

  作为中国EVD产业联盟成员的新科、

上广电、TCL、创维、万利达等18家影碟机制造企业,已经生产出51款EVD影碟机,并在12月6日举行大型联合上市推广会,正式推向终端消费市场。此举也可以被视为中国高清碟机业对国外强势企业的反击,特别是突围日系标准的一个契机。

  标准入侵

  高清影碟机是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市场。自1997年推出以来,DVD机一直是最热销的电子产品之一,目前有2/3的美国家庭拥有DVD机。2004年,美国人在购买和租借DVD光盘上的投入超过了200亿美元。目前看高清晰光盘的观众还相对较少,因为观看高清晰光盘需要高清晰电视,但据调查显示,在高清晰电视节目的带动下,这一数字的增长速度非常快。

  下一代DVD标准之争主要围绕着东芝主导的HD-DVD标准和索尼领衔的蓝光标准展开。HD-DVD标准获得了DVD论坛的支持,与微软也有共同开发HD-DVD机的协议;而蓝光标准则获得了大多数消费电子厂商和高科技公司的支持,包括戴尔、惠普、松下以及

苹果等。

  国内厂商之所以对推行国产的EVD标准如此热衷,其原因在于,DVD是由国外的公司研发,这些公司拥有DVD的

知识产权,如果其他的企业要生产和销售,就必须缴纳专利费用。目前,国内厂商虽然是全球市场上DVD机的主要生产者,但国内企业生产的DVD在国内销售,每台DVD的专利费已经达到了12美元~15美元,占到成本的1/3左右,出口专利费最高则已超过26美元。每年累计要向国外制订标准的强势企业支付高达100多亿元的专利费。面对高额专利费,国内DVD碟机企业的利润微乎其微,大量碟机厂商相继倒闭。这不仅压缩了国内厂商的利润空间,而且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国内消费者对外国标准的依赖性。对于厂商与消费者而言皆是有苦难言。这也是国际上企业在产品输出、资本输出之后,企图完全占有中国市场的另一种手段———标准入侵。

  标准入侵已经折射出跨国巨头在知识产权方面从布局进入到了收官阶段。在专利壁垒面前,中国企业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考验。面对既有的“游戏规则”,国内该行业从业者不得不遵守,但是在类似下一代DVD这样尚无标准的领域,建立中国标准无疑会为本国企业争取时间和空间,保护本国行业的正常利益。

  红光与蓝光之争

  在试图统一标准的谈判破裂后,HD-DVD(简称红光)和蓝光阵营始终明争暗斗:索尼开发的蓝光DVD容量惊人,对电脑制造商颇具有吸引力;东芝主导的HD-DVD产业化程度高于蓝光DVD,是好莱坞片商的“宠儿”。现在,伴随着双方市场化临近,双方对未来话语权的争夺开始向其他电子产品扩散。

  蓝光阵营有待解决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光盘成本。红光阵营已经证明双面HD-DVD光盘可以大规模批量生产,甚至可以同当前的DVD光盘混合生产,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红光阵营的短处则在于,它的光盘容量为15GB,而蓝光的光盘容量达到了25GB。

  下一代DVD标准之争很容易使人想起1970年左右,索尼支持的Betamax以及JVC支持的VHS之间的录像带格式大战,那场战争持续10多年,最终以VHS标准的大获全胜而告终。此后,VHS成为覆盖全球录像带市场的标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