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家电 > 正文

家电连锁由战国迈向国美苏宁两强争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 11:49 当代经理人

  7月25日,沸沸扬扬的国美永乐合并案终于有了最终结果。在当天晚上的发布会上,中国头号家电零售商国美电器(HK.0493)宣布将以股权加现金方式全盘收购竞争对手中国永乐(HK.0503),每股中国永乐股票可换得0.3247股国美电器股份,此外国美电器还将为每股永乐股票支付0.1736港币,交易总作价为52.68亿港币,收购完成后永乐将退市。

  永乐并购大中,随后国美并购永乐,商业历史上罕见的连环并购在中国的家电连锁业
上演,这个事件对整个家电产业链都足以产生震撼性的效果。整合后的中国家电连锁业也由原来的国美、苏宁、永乐、大中等诸侯割据的“战国时代”向国美、苏宁两强争霸时代演化。并且,由于并购进一步拉大了美苏之间的差距,国美更显示出高人一筹的竞争优势。

  口水战揭幕新格局

  虽然进入美苏争霸局面是一个必然趋势,但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一个新局面,居然是从一场口水战开始的。

  国美并购永乐前夕,苏宁总裁张近东发表谈话时表示,国美的收购行为是帮苏宁消灭了一个竞争对手,对苏宁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而且,在永乐被收购第二天,各地媒体都发表了据说是来自于苏宁公关部的一篇稿件:永乐在被并购后,不断有资深员工大声痛哭,并有大批永乐店长转投苏宁怀抱。

  随后,永乐总裁陈晓对苏宁的言论进行了反击,声称国美永乐的合并案对苏宁造成的威胁其实是巨大的。所以,苏宁放出这样一些言论“也在情理之中”。

  与此同时,国美总裁黄光裕抛出了其所谓的“苏宁市值泡沫论”,认为苏宁在国内A股市场的市值虚高,不是苏宁实际能力的表现。并指出并购永乐是其并购战略的第一步,国美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苏宁。黄表示,目前国美永乐和苏宁的战争还没有开始打,合并后的国美永乐所售产品价格降低10%,要用低价直接打击竞争对手,打到对手求和为止。

  面对挑战性言论,苏宁总裁孙为民也不甘示弱。在8月3号的媒体沟通会上,孙为民一反常态,直指国美黄光裕收购苏宁的言论:“就是谣言,这是一个阴谋,他先造一个假象,然后自己把假象破解,不过是在吸引眼球”。

  孙为民称,从公开数据来看,2004年和2005年,苏宁缴纳所得税达2.73亿元,而国美和永乐两年合计缴纳的所得税只有2.1亿元;从截至到8月2日的市值来看,苏宁156.76亿元,国美155.68亿港元,永乐51.37亿港元,“很多事实都说明国美难以合并苏宁”。

  孙甚至还愤怒地表示要维权:“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一时舆论哗然。

  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在这场“口水战”中,炒作的成分居多。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家电研究专家陆刃波一言以蔽之:这场炒作只是口头上的表面文章而已,此外毫无意义。

  国美真正的对手谁?

  在动嘴的同时,国美、苏宁的手也没有闲着。因为嘴仗只是过瘾,抓紧布局才是更加重要。

  在并购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国美宣布,在并购永乐后,国美方面将会继续沿用双品牌战略,双方的资源整合更多的是在后台的采购与物流体系以及相应的管理流程的构建上。

  在前台的市场表现方面,国美将奉行双品牌战略,将继续保留国美和永乐这两个全国性品牌,并支持其相互独立发展,通过两个品牌之间的相互竞争来促进整个家电连锁产业的整合。因此,国美永乐的并购并不会是以关闭门店为基础,而是以进一步的扩张为基础。

  在广州上兵伐谋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策略总监刘步尘看来,国美永乐的整合并不是以苏宁为假想敌。其真正的假想敌是百思买。

  “你想想,国美为什么早不并购,晚不并购,偏偏选在百思买控股江苏五星电器而曲线进入中国时并购?”刘反问记者。

  在刘步尘看来,对于百思买而言,只要战胜了国美,就有可能主导整个家电连锁行业。而以百思买的实力以及其发达国家家电连锁市场的多年成功运作经历,这并非没有可能。同时,有了百思买这个庞然大物作参照,国美显然不大可能把苏宁当作最大的竞争对手。从这个角度上看,刘认为,苏宁主动挑起来的“口水战”,仅仅是苏宁方面的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

  事实上,并购对苏宁的影响很大,刘步尘表示:“国美的并购行为打破了美苏过去的一种相对平衡。”

  这一点从苏宁随后的激烈反应可见一斑。近来,苏宁在上海以超过行业标准20%~30%的薪资,大张旗鼓挖起了永乐的墙角,并宣称已经获得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九十多亿元的授信贷款额度,未来一两年内,将再开店200家,以期达到美苏新的相对平衡。

  不过,刘步尘认为:苏宁今后扩张将极有可能由自主开店模式转向国美式的并购。

  刘的观点也得到了资深家电问题专家、青岛帕勒咨询资深董事罗清启的认同。罗认为:国美并购永乐吹响了国内家电连锁快速扩张的号角,以前企业都是自己在全国各地一家一家的开店,自己挖战壕,而现在等别人挖好了直接买过来,修筑工事的速度比以前更快了。

  刘认为,现在待价而沽的大中以及三联都有可能是苏宁并购的对象。

  大中待价而沽

  永乐被国美并购以后,之前与永乐达成并购协议的大中电器心里很不是滋味,甚至还发表了一份“待沽宣言”,声称,由于永乐被国美并购以后,收购大中的主体已经不存在,大中与永乐的并购协议自动解除。与此同时,大中又宣称,自己不排除与业内优秀企业继续展开深层次合作的可能。

  在业内人士看来,大中的这一表态,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想在国美并购永乐后,美苏关系微妙的这一时刻,来谋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只要苏宁能够参与并购大中的行列,那么,大中的行情水涨船高也就变得很自然。

  据传,目前苏宁正在与大中就并购问题谈判。

  在家电研究专家沈闻涧看来,美苏双方一直处于直接竞争状态中,除非双方发生并购,否则两者之间的竞争关系不会得到有效缓和,而是不断加剧。

  对于这一现象,罗清启认为,中国家电未来零售业态的主流必定是连锁化,这是经济规律的必然。但较稳定的格局依然没有形成,这就注定在未来比较长的一个时期内还需要经历一个强烈的产业震荡期。

  祸福供应商

  除了百思买和苏宁,国美永乐并购案影响最大的群体可能就是家电供应商们了。

  “又喜又忧啊。”某空调企业人士对记者表示。

  喜的是,大的连锁企业终于又少了一家。在每年和连锁渠道签订全年购销合同的时候,连锁渠道商都会要求厂家必须为其提供一些个性化的产品型号和特价机型号。而每个型号的模具,都价值百万元人民币。累计起来,一年光是这些可有可无模具的制定费用,就有数千万元。现在少了一个全国连锁渠道商,就意味着来年可以省数百万的模具费用了。

  “忧的当然是国美实力的强大,使得供应商的日子过得越来越艰难了”,对此,该人士不愿意多发表意见。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在国美永乐合并以前,国美、苏宁、永乐2005年的店面分别为426、363、199家,销售额分别为498亿、397亿、151亿元。

  并购之后,新国美系的店面总额达到了625家,销售收入达到了650亿元,而2005年整个行业的销售额也只有1500~1800亿元。新国美系的份额已经超过了行业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强。

  罗清启认为,虽然如此,但和欧美成熟市场相比,我国的家电零售渠道还是庞杂、零散,不够集中。国美和永乐的市场份额加在一起,还不足整个家电销售市场的15%,而欧美零售巨头一家就能占25%以上。欧美家电零售市场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大连锁企业中,占据着80%的市场份额。

  而刘步尘则担心,随着国美的一家独大,其单边霸权的进一步增强,国美对供应商的控制力也将得到加强。

  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并购不久,国美就单方面宣布所有进入国美永乐的供应商的供应价将下调10%。

  当记者就此问题采访某空调企业人士时,该人士以正在研究为名,回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不过在罗清启看来,供应商话语权的逐步丧失似乎并不是渠道商的责任。罗认为:厂商之间的矛盾本质上是供需矛盾,这个矛盾的背后是产品过剩。而要解决这一矛盾,需要根据准确的需求去制造,避免盲目制造而带来的库存资金占用。怎样准确地搞清楚需求呢?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连锁渠道。所以,连锁渠道在过剩的时代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从厂家向消费者方向输送产品的机械手,最重要的是一个从消费者端向厂家输送消费需求的雷达,它在今天已经变成了一个输送产品与需求信息的双向的输送管道。

  罗认为,从长期看,如果连锁企业凭借遍布全国的分销网络,收集需求信息,并把这些准确的信息反馈给制造商,制造商根据准确的信息制造出准确的产品来,供应和需求就会逐步达到一个相对理想的状态,厂商之间的矛盾也会随之得到缓解。刘步尘认为,如果国美在对待供应商问题上一意孤行的话,那么迫切需要快速发展以求新的相对平衡的苏宁就会更多的讨好供应商。出于制衡国美系的目的,供应商也有可能对苏宁提供更多的支持,迫使国美不敢太过于肆意妄为。

  或许,利用国美与苏宁的关系来制衡国美,也有可能使得供应商过的不至于太差,刘最后表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