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新闻
体育
财经
娱乐
科技
博客
图片
专栏
更多
汽车
教育
时尚
女性
星座
医药
房产
历史
视频
收藏
育儿
读书
佛学
游戏
旅游
邮箱
导航
移动客户端
新浪微博
新浪新闻
新浪体育
新浪财经
新浪众测
新浪博客
新浪视频
新浪游戏
天气通
注册
登录
科技首页
站点地图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GIF
图片
天文
动植物
历史考古
生命医学
生活百科
科技前沿
滚动
专题
左移动
右移动
电池革命如何重新“定义”汽车
2019年未来科学大奖公布
纪念人类登月50年:致敬永不灭的探索精神
更多>>
精彩图片
英国塘鹅当众“跳舞”求爱
虎鲸入侵南非海域猎食大白鲨
北极海冰在过去35年间减少95%
坦桑尼亚草原角马疯狂争斗
新闻TOP
视频推荐
2019未来科学大奖揭晓
阿姆斯特朗到达月球表面
阿波罗11号宇航员月球漫步
完美航拍记录智利日全食壮观天象
浓缩版日全食
屠呦呦团队“青蒿素抗药性”等研究获新突破
看黑洞的真实样子
名刊推荐
宇宙弦+黑洞,搭建可以穿越的虫洞!
宇宙弦+黑洞,搭建可以穿越的虫洞!
阿尔茨海默病,原来是记忆"饿"了
阿尔茨海默病,原来是记忆"饿"了
这条虫子的出现,是动物早期演化史的巨大飞跃
这条虫子的出现,是动物早期演化史的巨大飞跃
上一个
下一个
热门话题
黑洞到底长啥样?人类首张黑洞照片今晚亮相
黑洞,终于不“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我们拍摄到了黑洞的图像,从而首次让我们直接目睹了这种奇异宇宙天体的外观画面。
详细>>
核潜艇有锚吗?
众所周知,上至航空母舰,下至各种驱逐舰都有锚。问题来了,水下的潜艇完全不惧海面上的巨浪滔天,它们可静静地悬浮于海里的某个深度下,此时,它们还有必要配有锚吗?假如有,又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详细]
《自然》杂志出炉年度十大论文,来看看你读过多少
近日,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公布了由编辑与读者投票选出的“2019年10篇优秀论文”。这些发表在高影响力期刊上的研究,都在《自然》今年的“新闻与观点”栏目中得到过专家的评述。
[详细]
质子电荷半径之谜真的解决了吗?
质子究竟有多大?十多年前,测量质子电荷半径的两种方法——光谱学法与散射法给出了基本一致的测量结果,0.88飞米(fm,1飞米=10-15米)。
[详细]
不可预测的宇宙:暗藏着令人惊奇规律的混沌理论
精确进行天气预报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倒不完全是因为它很复杂(有许多问题比这复杂得多,科学家都能轻松解决),而是由于某种更根本的原因:科学家在20世纪中叶发现,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十分混乱,从许多方面而言完全不可预测。
[详细]
潘建伟:手握量子“密钥”的人
尽管潘建伟不是中国最早开始量子领域研究的人,但在最近几年,他成了国内这一领域旗帜性的人物,在一些媒体报道中,甚至被冠以“中国量子之父”的称号。
[详细]
主播说“买它”你就“剁手”,脑子是怎么想的?
在做出买不买、买什么的决定时,大脑究竟是怎么想的,这个艰巨的问题吸引了包括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的科学家。
[详细]
AI已经破解三体问题?专家:你们想多了
前段时间,‘AI 破解三体问题’、‘AI 哥白尼重新发现物理规律’的新闻充斥各大媒体的头条,感觉 AI 好像马上就要颠覆物理学了。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详细]
5G来了!邬贺铨院士:移动通信开启新时代!
和4G相比,5G峰值速率提高了30倍,用户体验速率提高了10倍,频谱效率提升了3倍,移动性能达到支持500公里时速的高铁,无线接口延时减少90%,连接密度提高10倍,能效和流量密度各提高100倍,能支持移动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各方面应用。
[详细]
中国学者研制出可“自我清洁”的新型混凝土
现代高层建筑需“人工吊绳”清洗墙面,耗力、费水且存在危险。有没有一种建材,下一场雨建筑就焕然如新?
[详细]
一只塑料兔竟有DNA,身体每处都能“克隆” 本兔
神奇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一只塑料兔子也能拥有自己的DNA。
[详细]
诺奖最年长得主坐轮椅领奖 97岁还天天去实验室
当地时间12月10日,2019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在瑞典举行。化学奖得主之一的约翰·古迪纳夫,是最年长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为现代锂电池做出先驱性贡献,被业界称为“锂电池之父”。即使97岁高龄,他仍然奋斗在科研一线。
[详细]
利用光纤网络实现量子信息传输更近一步
人们通常认为,量子技术利用了统辖粒子行为的量子力学原理,其过于脆弱而无法与我们日常常用的电子设备共存。
[详细]
袁隆平:我有个心愿,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袁隆平当日在首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开幕式发表简短致辞称,杂交水稻在中国种植面积有1700万公顷,平均产量每公顷近9吨,其不仅在中国表现良好,在国外的表现也很突出。在非洲试种过程中,马达加斯加共和国种植面积达到2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8吨。
[详细]
弘扬君子之争科学家精神,比建不建对撞机议题更重要
关于“中国要不要建大对撞机”的论争2016年就已开始,近日由于一篇自媒体文章,再度白热化。流行网文《杨振宁的最后一战》让许多人关心起这场物理学家的争论。
[详细]
冬天路滑?科学家“取经”荷叶制作出防冰表面
早晨,你顶着凛冽的寒风走出家门,准备飞赴外地拜见一位重要的客户。出门没走多远,你就重重地滑倒在地——楼外的人行道上不知什么时候结了一层冰。
[详细]
中国科学家获得亚洲科学大奖
评选委员会的评语总结称:“陆朝阳教授在基于单光子的量子信息方面做出了多项重要突破,为亚洲在量子信息科学领域确立在国际上的领导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详细]
如何探测引力波留下的“记忆”
引力波以时空涟漪的形式在宇宙中传播,而这些时空涟漪正是由宇宙中最剧烈的事件所产生的。
[详细]
帕克太阳探测器发现太阳磁场或正在翻转
2018年8月,NASA的帕克太阳探测器实现了距太阳最近的一次飞越,距离太阳仅1500万英里(约合2400万公里),并利用尖端科学仪器收集了大量数据,无意间创下了人造物体有史以来的最远飞行记录。
[详细]
新型避孕药吃一粒管一个月?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说到避孕这个话题,大家都会想到避孕药,同时也会联想到避孕药的种种弊端,比如该吃的时候可能忘了吃,事后吃紧急避孕药还不一定管用。
[详细]
中国对撞机的“生死时速”:真正建成或等到2030年
7年前,在法国和瑞士边境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下称“欧核中心”)运行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发现了难以捉摸的希格斯玻色子。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