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阳关道还是独木桥 07年MP3发展路在何方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3日 22:09 中关村在线
是被取代还是有所突破?这是2006年关于MP3产业发展被提问得最频繁的一个话题,MP3产业发展到今天,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而怎样变化成为关乎MP3产业命运的一个关键。 某知名芯片厂商CEO曾经这样总结MP3市场:“MP3生产已经具备很大的规模,成品相差几个美金就可以划分出层次。”可见,价格是MP3产业发展的生命线。这个观点在2006年以前确实成立,但是在2007年,我们认为价格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必须承认,MP3随身听产业算不上是整个数码领域的领导者,更不是世界IT领域的主角,MP3随身听只是一个功能相对单一的具备时尚元素的便携多媒体设备。早在05年底和06年初就有很多人提出MP3随身听随时有可能被手机所取代,但是时至今日又怎样?而MP3随身听产业之所以到今天还在不断发展、不断进步,而“专业”二字是MP3随身听可以继续存在和发展决定因素,这也是2007年乃至今后MP3随身听产业安身立命的关键所在。 阳关道还是独木桥 07年MP3发展路在何方 MP3随身听怎样才能在“专业”道路上有所突破,以致继续被广大消费者们所欣然接受?看完以下讨论我们可能会找到答案。 打破瓶颈:电池改进和容量提升是MP3发展的必由之路 与其他数码类产品相比,MP3随身听有其共性——作为数码产品,供电系统是一个不能回避的大问题。我们预测MP3随身听的续航时间、充电时间、电池类型、电池的环保性和价格将成为2007年消费者购买MP3随身听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这也是MP3随身听在2007年发展的第一条阳关道。 其实供电问题是困扰所有数码产品性能提升的一个瓶颈,手机、笔记本、数码相机等等无不为此头疼不已,由于外形无法做到更加小巧、续航能力无法大幅提升,数码类产品的新功能只能“最低能耗”为基准点进行设计,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数码产品的开发和使用。 从电池类型上看,镍氢、镍镉电池基本上已经被淘汰了,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所有数码装备的标准配置。虽然现在没有记忆效应的锂离子电池被我们所接受,但是如果没有让我们看到大幅电量提升的可能性,锂离子被历史淘汰也是早晚的事情。2007年新型电池是否能够崭露头角是我们最为期待的。 在电池方面,我们也不是没有参考和学习的对象,索尼MP3在这方面就一直做得不错,从硬盘式的NW-HD5到闪存式的NW-E503,它们所用的锂离子电池标称40小时以上,实际使用时间也在25小时至30小时之间,相比较很多实际使用时间不到10小时的国产MP3来说,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另外可以进行快速充电也是索尼MP3的优点。 摆脱追杀:专业音质可以成为分隔MP3随身听和手机的分水岭 具备MP3播放功能的手机已经进入千元级别,而现在的主流MP3随身听价格在500元左右,MP3随身听市场已经不能单纯依靠价格差异来摆脱音乐手机市场的“追杀”,在我们看来MP3随身听避免被音乐手机所取代有一个很好的办法:提升音质。 在2006年,很多生产厂商大力发展MP3的功能,想以丰富的功能取胜,但是事与愿违,在很多消费者眼里这是MP3随身听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对于MP3随身听来说,“听”是其关键,音质是其安身立命之本。 音质是MP3随身听综合实力的表现,它集合了音频解码芯片、外围电路设计、耳机/耳塞等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可以说是衡量一个品牌,甚至一个国家MP3随身听综合技术实力的试金石。 我们预测MP3将会在2007年回归“随身听”的本源,“音质”将作为大多数消费者关注的热点,韩系和日系MP3已经捷足先登,在MP3随身听的音质口碑上占了先机;以魅族、台电为首的国产MP3厂商也会将一部分精力投在“音质”上,但由于没有掌握MP3芯片的核心技术,我们在“音质”这条阳关道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音质方面,我们可以向韩国和日本MP3生产厂商学习,而iriver、iAudio、索尼等MP3品牌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首先,芯片不是获得好音质的唯一元素,外围电路设计、耳机和音效都可以明显地提升MP3随身听的音质。另外,一些新技术的应用,类似降噪技术也使得MP3随身听的音质得到更好的提升,索尼和森海塞尔已经在部分产品中实现了此项技术,下面就看是不是可以将它普遍应用在MP3随身听中了。 人性化至上:软件操作的易用性可以让MP3更有亲和力 和上面两点不同,MP3随身听的软件设计,包括操作方式和菜单设计是最容易被MP3厂商忽略,也是在2007年最需要提高的,因为操作方式和菜单设计的人性化和易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MP3随身听的态度。相比较上述两点,MP3随身听的软件设计发展之路可谓一条漫长的阳关道。 虽然发展的道路漫长,但我们并不是没有学习的榜样,iriver、苹果iPod和创新都是这方面的专家,易用性值得我们国内MP3随身听厂商多多学习。 沿着以上三条阳关道直行下去我们可以看到MP3产业发展的一个美好的明天,但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以我们国产MP3为首的视频播放MP3大军是否也能一展宏图? 曲径通幽:视频播放能否杀出一条血路 视频播放功能是我们在2006年谈论最多的MP3随身听话题之一,但视频播放也是广大MP3随身听使用者最不常使用到的功能之一。在2007年视频功能还会大行其道么? 从2005年底开始15帧/秒的动态画面已经让很多人看到了商机,接下来就是魅族使用的三星芯片、RK2606和2608;而屏幕也是一路走来,2006上半年MP3市场还是以1.5和1.8英寸屏幕为主导,到了年中则发展成2.0和2.2英寸的QCIF,目前则发展到了2.4英寸QVGA。这一切太快了。 同时,不知道众多视频MP3随身听的生产厂商们是否考虑过,消费者将一部自己喜爱的电影或其它视频文件从网上下载、进行格式转换到传输到MP3随身听内,这些步骤将花费我们多少时间和精力?在最终观看视频文件时,消费者可以从中得到享受么?可以这样说,90%以上的视频MP3达不到人眼最低要求的24帧/秒,换句话说,90%以上的视频MP3在长时间观看后可能会对人眼造成一定的伤害。 可能是采用的MP3产品太多了,视频和大屏幕竟然成了现在MP3随身听的“标配”,这在2007年有些像千军万马过独木舟,最后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顺利通过独木桥的可能只有几家MP3厂商。 目前MP3随身听的的视频播放标注有些混乱,但我们并不是不赞同、不看好视频播放技术在MP3随身听上的应用,我们认为实用、易用才是视频功能真正应用在MP3随身听上的标志,现在还远远达不到,这其中也包括世界顶级品牌和产品,希望这些MP3随身听可以在“视频播放”这条独木桥上走好、走稳。 或许走的人多了,独木桥也会变成阳关道。 写在最后: 不论是阳关道也好,独木桥也罢,MP3随身听产业在2007年的道路还是宽广的,相信经过2005年的惨剧、2006年的几轮洗牌,现在通过实力拼杀生存下来的MP3生产厂商对于MP3随身听和产业本身有了更高的认识和理解,我们也祝愿MP3产业可以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