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数字视频 > 正文

透视两个“首块芯片” 数字电视何以让人看不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4日 10:03 东方网-文汇报

  透视两个“首块芯片”现象

  迷迷蒙蒙的“重影”和“雪花”,让众多关心数字电视的外行人有些看不懂。

  上个月,清华和复旦联合研制的“中视一号”芯片通过鉴定,媒体称其为“国内首块数字电视芯片”。而去年底,上海交大的数字电视芯片也通过了鉴定,同样有“首块数字电
视芯片”之说。

  同时出现的“首块”,使得国内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技术的竞争,再一次被放到了世人眼前。此前,这种竞争尽管激烈,但是多半局限在圈内。

  两个“首块”都能说通

  两个“首块”芯片,孰是孰非,事实为证。从数字电视芯片设计的流程看,可分为三个过程:系统设计、芯片设计和硅片加工。第一个过程要求掌握数字电视的系统技术,是标准制定和芯片设计的全部价值所在;第二个过程属于技术服务,没有任何与标准技术有关的知识产权;第三个则是流水线加工环节,一般由制造厂完成。

  交大的数字电视芯片,系统技术方案和芯片设计都是自主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说,确是国内首块芯片。

  而“中视一号”在“首块”前有个限定:自主研发制造——清华提供系统技术方案,复旦做芯片设计,上海的两家芯片工厂(中芯和宏力)负责硅片加工。由于研发和制造环节都在国内完成,“中视一号”的确也可称首块。

  “争芯片”实为争标准

  两块“首块”芯片,是在国家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以下简称“国家标准”)制定中,各种技术方案竞争的直接反映,这种竞争已持续好几年。

  媒体一度认为,清华和交大的数字电视技术,将随着国家标准的出台,“上天”或“入地”。不过,随着去年11月5日,国家广电总局副总工程师杜百川在公开场合明确表示:“国家标准将融合清华、交大和广播科学研究院的技术之长而制定。”国家标准已不再是左右两大技术生死的最终手段。

  国家的如此表态的确可谓是明智之举。从创新的本源来看,最终决定一个技术成败的,理应是市场。行政力量要作出最正确的判断,必然要通过足够多的论证和调查,其成本和效率,远远及不上市场化的检验标准。

  “首块”无关市场成败

  据记者了解,如果“融合标准”出台,实际上意味着行政力量放弃了作出激烈的“取舍”选择的权力,融合的国家标准,使多载波和单载波技术都获得了在市场上继续竞争的许可,实际上也是由市场主导的新一轮标准之争的开始。

  在新一轮的市场选择回合中,坐在评判席的将不会是院士专家,而是电视台、硬件厂商、以及消费者。这时,哪种方案的效果更好、成本更低、稳定性更强,谁就会赢得更具决定意义的市场标准。

  回头再来看两块“首块芯片”,在国家标准没有出台的大环境下,说白了,“首块芯片”之争并没有太大意义。谁拥有“首块”并不能左右取舍,厂商和消费者也还没有到坐上评委席的时候。

  良性竞争促进创新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两块芯片”之争,反映了国内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的一条全新路径——有别于过去国家主导的技术攻关路线,而是通过民间竞争,加速创新。

  激烈的竞争中,不能苛求没有“重影”和“雪花”。不过,要让市场作出明智判断,有赖于竞争在科学、透明的环境下进行。数字电视本就追求清晰,技术更容不得含糊,为了未来将要坐上“评委席”的消费者和市场,媒体有义务为他们“调整天线”,此文的目的也在于此。 (张懿)



评论】【数码图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