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技数码 > 数码相机 > 正文

2006大爆发 解析DC光学防抖走红之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9日 09:44 泡泡网
[轻薄专区] [单反专区] [长焦专区] [广角专区] [手动专区] [防抖专区] [相机大全]

作者:刘超

● 光学防抖的瞬间兴起

    06年是数码相机技术爆发的一年,即使寻常百姓也能对很多小型数码相机上的最新技术如数家珍。确实,在这一年中,各个数码相机厂商都拿出了看家本领,不断用各种概念来“蛊惑”消费者,以求消费者能“痴迷”于某项技术名词。在研发各种技术应用的同时,对新技术的宣传也是至关重要的。正如很多人所说的,埋头做技术的斗不过做市场的。更高深的技术常常不如更深入人心的技术。

2006大爆发解析DC光学防抖走红之谜

 抖动影响与光学防抖的原理示意图

    光学防抖应该就是今年最深入人心的一项技术,很多懵懂的消费者都知道带有光学防抖功能的数码相机能防治拍摄出模糊的照片。虽然事实确实如此,但其效能有限,而且也有一定的适用条件。不过这些问题,在我们所看到的广告里当然不会提起,而就算有“演示仅为示意”云云的提示,也肯定会用最小的字体在最角落标明。

2006大爆发解析DC光学防抖走红之谜 2006大爆发解析DC光学防抖走红之谜 2006大爆发解析DC光学防抖走红之谜 2006大爆发解析DC光学防抖走红之谜

 宣传中 光学防抖的效能非常强大

    今年乘上光学防抖的快车的厂商很多,除了最早的倡导者松下外,佳能,尼康,奥林巴斯,三星,理光,宾得等厂商都将这个概念应用于自己的产品,无论宣传力度大小,只要能拥有光学防抖系统,就好像加入了一个联盟一样,即使你不花力气宣传,也能搭乘同伴宣传的“便车”。 

2006大爆发解析DC光学防抖走红之谜 2006大爆发解析DC光学防抖走红之谜 2006大爆发解析DC光学防抖走红之谜

 松下的MEGA O.I.S.光学防抖机构

    在今年以前,光学防抖系统多被应用于单反相机的镜头中或一些高端的消费类数码相机上。不过在今年,这个功能被更多地应用到了小型数码相机上。与此同时,该功能被更加概念化,很多消费者购买相机时,都会将光学防抖功能作为一项很基本的必需配置。

2006大爆发解析DC光学防抖走红之谜    2006大爆发解析DC光学防抖走红之谜

    光学防抖为什么这么吸引消费者?值得思考的是,数码相机产品与光学防抖技术都不是06年才出现的,而且光学防抖系统也不是从今年才开始装备在消费机型上的,为什么会是在今年才出现这种爆发性的追捧呢?从数码相机兴起以来,光学防抖从没有像在06年这样重要过,倒是像素的提升更像是贯穿数码相机技术发展的主题曲。如此相比,光学防抖的兴起真的是很奇怪的事。

● 牵头与跟风 厂商的态度

    很多时候,一项技术的兴起都与某个擅长该技术的厂商的大力鼓吹有关。光学防抖技术也是如此,其实很早以前,松下就开始贯彻光学防抖了。其MEGA O.I.S.光学防抖系统也应该是最早应用于消费者数码相机的光学防抖系统之一,通过这个系统,松下相机在抵抗拍照时的抖动影响有着不错的表现。不过也许是由于宣传失当,或者是相机本身的表现不佳,或者也许仅仅是松下品牌的带动力不足,总之,光学防抖并没有因为松下相机而红火起来。

 松下中文网站上的照片

    理光与宾得都拥有光学防抖系统,但他们的品牌号召力并不是很大,而且似乎一直没有将光学防抖系统当作第一卖点来宣传。光学防抖真正深入人心,应该是今年索尼推出T9时的大力宣传。通过这则广告,索尼给大众上了一课:“数码相机在抖动时很难拍摄出好的照片,而光学防抖系统能解决这个问题。”

 索尼T9的电视广告(资源来自网络)

    佳能拥有与索尼一样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不过精明的佳能并没有直接参与到光学防抖的宣传中,而是在这个概念已经广为接受之后,才推出IXUS 800 IS,告诉消费者:佳能也拥有带有光学防抖系统的小型数码相机。

 佳能IXUS 800 IS的宣传动画

    松下数码相机一向以光学防抖作为一项标准配置,在FX01异常火爆之后,其后继的机型仍然全部带有光学防抖系统;而索尼在推出T9之后,光学防抖系统也成为了T系列相机的一个必备配置;佳能IXUS系列相机仍然在为特定的机型安装光学防抖系统,在IXUS 800 IS之后,IXUS系列推出了两个新品:IXUS 850 IS与IXUS 900 Ti,其中IXUS 850 IS装备了光学防抖功能。

    除了佳能,索尼以及松下外,三星,奥林巴斯等以前没有光学防抖系统的品牌也都纷纷尝试了光学防抖系统。目前三星与奥林巴斯分别推出的NV7 OPS以及μ750都是两个品牌各自的第一台光学防抖机型,也都同时装备了比较大变焦比的镜头,说明两个厂家对未来市场的判断还是有比较高的一致性的。

● 效能被夸大 商家与消费者的游戏

    消费者对光学防抖的追捧不仅令厂商们相当喜悦,经销这些相机的经销商们也都获益匪浅。既然消费者喜欢光学防抖,商家就拼命向消费者灌输光学防抖这个概念。我们询问了很多经销商和消费者,想知道商家在销售的时候到底是如何宣扬光学防抖的,以及在消费者眼中,光学防抖到底意味着什么。

2006大爆发解析DC光学防抖走红之谜

    一位主要经销索尼与尼康相机的商家告诉我们,光学防抖系统对消费者的吸引力确实非常大,有的消费者甚至专门围着光学防抖来与商家讨论机型。说到给消费者介绍的手段,一般经销商都描述得比较简单,多数都是什么在颠簸的车上也能拍照云云。而商家也坦言,对于带有光学防抖的机型,他们一般对价格都不会太让步。

2006大爆发解析DC光学防抖走红之谜    2006大爆发解析DC光学防抖走红之谜

 由于带有光学防抖功能 松下FX07相当热销

    消费者对光学防抖的概念也普遍比较简单,大多数消费者对光学防抖系统都只有厂商所宣传的直观认识,即:关闭光学防抖系统时的照片比较模糊,开启防抖功能后,照片马上变得清晰锐利。那么如果只有几百元的差价,谁不选择能拍照清楚的相机呢。

2006大爆发解析DC光学防抖走红之谜    2006大爆发解析DC光学防抖走红之谜

 带有光学防抖的R4远比不带的R40受欢迎

    光学防抖到底是什么样的装备?这个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工作时,这个系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是不是有了光学防抖系统,我们拍摄的照片就能变清晰了呢?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目前数码相机所使用的两种光学防抖系统。

● 解密真正的光学防抖

    虽然一般都概括地称为光学防抖系统,目前应用于数码相机上的光学防抖系统实际上有两种:镜片位移的防抖系统以及CCD位移的防抖系统。要解释这两种系统,我们先要说说照片为什么变模糊。虽然我们拍照时,快门速度往往为十几或者几十分之一秒,很快,但仍然是个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内,相机的抖动会导致光线偏移,造成一个物体成像不在CCD上的同一个位置,输出自然会变“重影”。

    光学防抖就是通过位移机构来修正光线偏移的装置。根据设计思路不同,不同的厂商设计了镜头中可以位移的镜片或机身内可以位移的CCD来令光线始终落在一个点上。这就是光学防抖系统——通过修正光路,来解决成像偏移的问题。

2006大爆发解析DC光学防抖走红之谜

 防抖系统运作时间轴

    采用镜片防抖的品牌主要包括佳能,尼康以及松下等。它们各自拥有IS防抖系统,VR防抖系统,以及MEGA O.I.S.光学防抖系统。虽然名称、设计各不相同,但原理基本是一致的。

2006大爆发解析DC光学防抖走红之谜

 松下数码相机的光路结构

    而理光,奥林巴斯等品牌的防抖系统是将CCD安置在一个可以位移的支架上,当相机感应到位移后,支架会带动CCD进行反向补偿。也就是说,用CCD移动来时原来的光线仍然落在应该落在的位置上,消除“重影”。

2006大爆发解析DC光学防抖走红之谜

 奥林巴斯μ750的CCD位移防抖系统示意图

    从实际效果来说,无论哪种光学防抖系统,都只能在一定限度内保护拍摄。从我们长期接触各种品牌各种机型的经验来看,目前的光学防抖系统在效能上没有本质区别。从数据上看,在有光学防抖保护时,一般相机在ISO 400时,35mm广角端的拍摄,能在1/10秒端稳,室内或黄昏拍摄都不会有问题。而在105mm左右的长焦端,在有光学防抖的暗光拍摄时,最好能保证在1/25秒以上的快门速度了。而如果没有光学防抖的保护,这两个快门速度则应该保证在1/40和1/60以上了。

2006大爆发解析DC光学防抖走红之谜 2006大爆发解析DC光学防抖走红之谜
 
 索尼H5防抖样张,同样都是1/8s快门,差别非常明显

    光学防抖系统的运作过程是首先由相机内置的陀螺仪(一种传感器)感应到相机震动的方向与幅度,然后运算补偿该位移所需要的修正值,通过镜片或CCD支架的位移来机型修正。而无论是陀螺仪的感应能力,运算系统的运算能力以及补偿系统的机械运动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正如前面所说,光学防抖系统的作用是在一定限度内保护拍照,而不是像广告中所展示的那样,只是简单的开启:清晰;关闭:模糊。

● 市场主流机型介绍 索尼、佳能、松下

    光学防抖系统并不是今年才进入消费类数码相机市场的,只不过以前光学防抖多数只是出现在一些长焦类机型上:例如佳能S1 IS,索尼H1等(松下数码相机始终坚持装备光学防抖系统)。而在今年,光学防抖系统开始大规模入侵各种家用机型,特别是便携数码相机。下面我们简单数数市场上带有光学防抖系统的数码相机机型。

    索尼应该是光学防抖系统进入小型数码相机的先驱者之一,虽然之前也有H1这样的长焦机带有光学防抖系统,但今年T9的上市率先将光学防抖系统引领到了卡片机内,而之后,光学防抖系统就成了T系列的标配,包括T30,T10,T50都没有缺少。目前索尼品牌下带有光学防抖的小型数码相机包括T10,T50,H2,H5,占索尼目前销售产品的33%。

2006大爆发解析DC光学防抖走红之谜    2006大爆发解析DC光学防抖走红之谜

 索尼T10与T50

2006大爆发解析DC光学防抖走红之谜    2006大爆发解析DC光学防抖走红之谜

 索尼H2与H5

    佳能也像索尼一样,很早就将光学防抖引入了S1 IS以及S2 IS等机型上。而今年在IXUS系列机型上加入IS防抖系统后,佳能又先后在A系列以及G系列机型中添加了光学防抖系统。目前佳能的光学防抖机型包括IXUS 850 IS,A710 IS,G7,S3 IS,由于其机型阵容比较庞大,光学防抖机型所占比例只有27%左右。

2006大爆发解析DC光学防抖走红之谜    2006大爆发解析DC光学防抖走红之谜

 佳能A710 IS与IXUS 850 IS

2006大爆发解析DC光学防抖走红之谜    2006大爆发解析DC光学防抖走红之谜

 佳能S3 IS与G7

    松下品牌在小型数码相机的光学防抖配置方面比较突出,其各类机型都从很早就开始带有光学防抖系统了。目前销售的带有光学防抖系统的机型包括:FX8,FX9,FX01,FX07,FX50,FX3,FZ7,FZ50,LX2,TZ1等,几乎占据了其目前销售的全线产品。

2006大爆发解析DC光学防抖走红之谜

 松下FX8 FX9 FX01 FX07

    以上三个品牌是在光学防抖数码相机产品上比较强势的品牌,在推动光学防抖这个概念的普及上非常功不可没。特别是松下,始终坚持在其便携型数码相机—FX系列中—装备光学防抖功能。当然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厂家也在搭乘这班快车,借助几个大品牌的疯狂宣传来销售自己的产品。

● 市场主流机型介绍 三星、奥林巴斯、理光

    除了以上的几个品牌外,三星和奥林巴斯也都开始试水光学防抖系统,以便保持其小型数码相机不会被甩离潮流。尼康也拥有非常强大的光学防抖系统,与佳能一样,其光学防抖系统也同样来自于专业镜头中的防抖设计。另外,理光的R系列的机型也都装备有CCD防抖系统。

    首先我们来看看三星的光学防抖。在防抖概念兴起后,三星一直以其ASR防抖功能来追逐这个流行趋势,这个功能是通过提高感光度以及后期处理来减小抖动对拍照的影响的,在使用中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速度慢,处理照片的时间比拍照时间还长。在今年推出的NV7 OPS上,三星终于首次尝试了名称为OPS的光学防抖系统,这款机型是三星目前唯一的带有光学防抖的机。

2006大爆发解析DC光学防抖走红之谜

    奥林巴斯在数码相机市场相当活跃,堪称第二阵营中的佼佼者。与三星一样,奥林巴斯也是在今年秋季才首次尝试光学防抖系统。其第一款光学防抖数码相机同样是具有大变焦比的机型——μ750。这款相机采用了与以往μ系列一样的弧线造型,但由于镜头更大,其厚度也稍稍增加。μ系列在今年秋季发布了多款新机,但带有光学防抖的却只此一部,试水的迹象非常明显,不过还好,μ750的效果非常不错,目前在市场上也相当热销。

2006大爆发解析DC光学防抖走红之谜

    理光的R系列数码相机也是一个相当强调光学防抖的产品系列。其光学防抖采用了CCD位移的方式。另外,搭配上理光相当强劲的7.1倍变焦镜头,R系列相机能在相当小巧的机身内提供相当强的广角和长焦性能。目前理光R系列主要机型包括R3,R4,R5等,阵容比三星,奥林巴斯强大一些。

2006大爆发解析DC光学防抖走红之谜

    光学防抖这个概念被炒作得相当成功,拥有这一技术的厂商(除以上品牌机型外还包括美能达某些机型的AS防抖以及宾得某些机型的SR防抖等)也个个因此受益。作为数码相机编辑,我们对光学防抖技术还是持着推荐的态度,毕竟拥有这个技术后,快门速度可以被有效降低,我们也能在更暗的环境下尽可能避免使用高ISO拍摄。但同时,我们也会不遗余力地与厂商“唱反调”,光学防抖的效能绝不是:开着就清晰,关了就模糊。其效能非常有限,甚至无法与一支廉价的三角架相提并论。对于应用于数码相机的技术,我们永远持支持态度,无论这项技术是不是最终被证实有益,都是为了进步的一种尝试。另外,我们也看到,当光学防抖已经被很多国外厂商普遍应用后,对于我们的国产品牌来说,光学防抖依然是一个技术门槛,是国外厂商对我们采取保留的核心技术。希望在07年,我们的自主品牌也能早日拥有自己的光学防抖技术,增强自己的品牌价值与竞争力。

爱问(iAsk.com)



数码相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