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技数码 > 正文

观察:地面传输国家标准为何乐不起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4日 11:26 IT168.com

    近日获悉,胶着了5年之久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国家标准已经出台,并定于07年8月1号开始实施。数字电视传输标准一共包括三个标准:地面传输标准、有线电视标准和卫星电视标准,有线数字电视标准和卫星电视标准此前已确定采用欧洲标准DVB-C和DVB-S,只有地面传输标准采用了国内标准,因此该标准是对国内数字电视产业影响最大的一个标准。按理说它的确立应该是个值得庆贺的事情,可包括标准创立者在内,都表现出了出奇的冷静!

融合——期望利益被瓜分

    至于标准的创立者为什么没有弹冠相庆,应该从标准的所属说起。据悉最终确定的地面传输标准是融合了清华大学DMB-T标准、上海交大的ADTB-T和广播科学研究院TiMi三家标准后的产物,三家即是胜出者又都不是最大受益者。如果本来万亿元的产业可以独揽,现在却要与他人分享,谁心里都难免有些失意。不可否认,地面传输国家标准之所以会胶着5年,显然决非技术层面上的问题,背后的利益均衡起着关键作用。这不,标准刚发布就有人发牢骚说,“融合标准” 是在和稀泥!”

观察:地面传输国家标准为何乐不起来

融合——期望利益被瓜分

    其次,按惯例,当一个标准占有了相当的市场空间之时,它就很自然地为成为行业标准,并且很有可能会上升为国家标准。所以在标准没有正式确定之前,不论是清华大学DMB-T,还是上海交大的ADTB-T,以及欧洲的DVB-T都迫不及待的展开了“圈地运动”。如清华力合目前已在全国15个城市试验了其标准,上海交大也在上海、湖南进行了试验,而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很多地面移动电视都采用了欧洲标准。和欧洲标准被封杀相比,清华和上海交大的日子也不是很好过,因为他们将不得不履行在一年内将已试验地区的设备向融合标准转换的承诺。细细品来,无论谁都有一种“偷鸡不成反到失把米”的感觉!

   另外,按有关专家的说法,上海交大的单载波技术和清华大学的多载波技术在基础上是无法融合的,“融合标准”很有可能不得不演变成“并存标准”,这将意味着在一个终端上将加载2个以上的芯片,采用在芯片上加载软件开关的方式,让用户对不同的标准进行选择,但这样做的结果必然要提高制造成本。据估算,融合单载波和多载波技术,不仅复杂性大大增加,而且所引发的成本至少要增加30%以上。有现成的标准不用,非要大笔“烧”钱搞融合 。本来双方就都认为自己可以独揽全局,现在不但要自己为对手作出牺牲,而且还要为作出的牺牲再做牺牲,甚至还要让支持自己的机顶盒等设备制造商和最终用户也来支付本来可以避免的费用。算来算去,怎么都感觉本属于自己的东西被别人强行“融合”去了不少!

活命——无疑于虎口夺食

    除了“预计”中的既得利益被人瓜分让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乐不起来外,对未来生存的考量也令标准的推行不容乐观。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出台的融合标准并没有涉及到手机电视标准,至于是否是故意扣下来安抚广电总局旗下的广科院,我们不得而知。但显而易见的是,手机电视部分的缺失,让这个已经出台的融合标准更多的要从有线电视口中夺食!

观察:地面传输国家标准为何乐不起来

活命——无疑于虎口夺食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超过4亿台电视,除1.12亿户有线电视用户外,都是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的潜在用户,再加上车载移动电视等用户,规模委实庞大。但众所周知,数字电视最大的盈利地应该是城市,但城市家庭一般都拥有完善的有线电视网络,经数字化改造后一般都能够收看标清节目,所以,地面数字电视很难进入有线数字电视市场。而与此同时,以市有线为辐射,有线电视正积极向农村拓展,笔者家乡所在地很多村屯都看上了有线电视。

    另外,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数字电视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数字电视标准关键组组长王兴军日前表示,“目前,各地基本采取卖第二三个机顶盒和加收收视费的方式盈利,而真正盈利的付费电视和增值业务却很不确定。以此种发展态势,不要说赚钱,不赔钱就不错了。”对增值业务需求最有潜力的城市尚且如此,那么主要客户定位在郊区和乡村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的盈利难度就可想而知了。本来手持终端被预见为拉动移动数字电视增长的最佳动力,可时下的“融合标准”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车载移动电视上,但以我国目前消费水平来看,车载移动电视的主要需求依然局限于公共汽车,个人需求市场的基础尚未成熟!

    与期望中利益被瓜分相比,盈利模式是摆在标准推行者面前更为现实的难题。如何让看惯了免费的农村用户接受付费电视和增值业务?难;如何在已经形成壁垒且正迅速扩张的有线电视口中夺食物?难;和有线数字电视更偏重于产业自身的发展不同,地面数字电视在确保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要兼顾公益功能,如何做到均衡?难!

绝杀——IPTV只欠东风

    数字电视传输标准虽然有5年的选择时间,但给自己挑选的出道日仍然有些不尽人意。因为就在7月28日,信产部在其公布的《信息产业法制工作情况通报》中透露,《电信法》可能年内出台,电信业务和广播电视业务互不准入的现状将可能被打破。这对于IPTV来讲无疑是值得兴奋的好消息。

观察:地面传输国家标准为何乐不起来

绝杀——IPTV只欠东风

    IPTV被称为地面数字电视在城市家庭中的天敌,与数字电视比较,IPTV与用户的交互性使得IPTV更具市场潜力。而且在内容为王的数字时代,IPTV的内容并不局限于电视,互动游戏、家居信息服务等内容同样可以在此平台上大显身手。最重要的是它对固网运营商有极大的诱惑,不但能提高用户的“黏性”,降低离网率,还可以带来宽带业务的可持续增长。也就是说,互不准入的现状一旦被打破,广电部门很可能为了与电信部门争夺IPTV市场而加速发展IPTV业务,困难重重的地面数字电视很有可能被无限期搁置;互不准入的现状一旦被打破,在拥有良好宽带条件的城市家庭,节目资源和增值业务开发将在IPTV平台上快速投放,而地面数字电视必须通过对机顶盒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升级来实现这些功能,这不只是广电和电信在技术上的较量,也是广电和电信系统业务模式的争夺。即使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马上出台,但解决融合的难题需要时间,而IPTV则万事俱备,只等政策发令。从时间上来说,刚准备发力的数字电视很难避免与IPTV的正面冲撞,显然这是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并不希望看到的。

    刚刚出道便遭遇强敌,数字电视传输标准除了抓紧时间默默努力外,看来只能从国家广电总局副总工杜百川的那句话中找到些许安慰:“只有加快数字电视网的建设,才能加快三网融合的步伐,相反如果在有线电视没有数字化的地区,推进所谓的三网融合,实际上是取消了广电网的参与权,将导致电信网的进一步垄断,也使老百姓失去一个能得到更好更廉价数字电视的机会。”

未来——襁褓中碌碌无为

    尽管不论是从总局内部协商上,还是整个产业宏观调控上,数字电视传输标准的出台都尽可能地照顾到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但不可否认的是一旦投入市场,在标准确立上没有任何发言权的消费者才是真正的决策者。但农村的用户对数字电视以及增值服务的需求并不如有线电视用户那样急切,而且目前一个内置数字调节器的价格高达2000元,这在农村市场是很难被接受的。据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05年底,只有410万家庭用上了数字电视服务,虽然比前年的1百万数字有大幅提高,但是,距离政府去年确定的3000万家庭的目标还很远。青岛数字电视目前完成了整体转换,但据有关人士透露,有1/3的用户拒绝交纳有线电视费用,拒交费用的理由是自己根本不用数字电视的机顶盒,而是继续收看模拟电视。存在的障碍包括机顶盒的成本和服务质量问题,并且缺少刺激用户进行转换的、有竞争力的内容。可见,地面转换不但面临着同样类似的挑战,而且更为艰巨。

观察:地面传输国家标准为何乐不起来

未来——襁褓中碌碌无为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副总工杜百川在阐述我国地面数字电视发展策略时提到,要确保广大农村地区免费收看电视的用户有权利收看到数字电视节目。而在8月22日举行的第十五届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展览会主题报告会上,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张海涛也曾表示:在村村通工程中,卫星电视将覆盖盲村领域,而其他农村地区将采用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广电部门将利用5年时间,使中央台的电视节目在农村地区的收视率从目前的20%达到80%以上。张海涛还透露,为了改变各地方广电部门侧重发展城市有线电视而忽视农村无线电视发展的现状,广电总局和中央有关部门将改变现有的免费转播电视的基本政策,采取对无线电视转播实行免税扶持政策,同时,由中央、地方县市分级设立无线转播经费,来促进无线电视发展。张海涛说,有关部门已经设立了一个5亿元的基金,来提高中央台电视节目在农村地区的收看率,目前,该基金的招标工作正在进行当中。从两位领导的表态中我们可以看到,地面数字电视虽然可以得到相关政策的支持,但公益性被放在了首要位置!

    对于盈利模式,从有线电视的身上我们可以预测地面数字电视发展的艰难,而公益性的责任又让其不得不知难而上。放眼未来,地面数字电视很有可能会在很长的时间内要在政策的袒护与监督下做着在有线电视看来都是些忙碌而无作为的事!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620,000



评论】【数码相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