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技数码 > 正文

索尼首款数码单反相机α100深度评测报告(10)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 14:52 新浪科技

7.卡口、镜头及配件部分

索尼首款数码单反相机α100深度评测报告(10)

此次测试的套机标头为3.5-5.6/18-70mm

  索尼一直强调α是一个完整的专业相机体系,而非一个系列或者一两款单反机型,这从其公布的配件群也可见一斑,目前共包括21款镜头以及40余款配件,涵盖镜头、闪灯、电池、背带等产品,再加上柯美原有镜头配件体系(索尼α100的卡口设计基本沿袭了柯美的α系统设计,所以可兼容原有美能达A型卡口镜头),整个配件群非常丰富,而索尼同时也表示,将会结合柯美的技术特色以及索尼的自身电子制造优势,不断开发新的镜头及配件产品,这给α用户增添了不少信心。

索尼首款数码单反相机α100深度评测报告(10)

α100的卡口系统与柯美α一样,只是外部色彩有红圈标示,简洁明快

  α100的卡口系统与柯美α一样,只是外部色彩有红圈标示,简洁明快。镜头搭配上,α100套机标配两只镜头,分别是3.5-5.6/18-70mm和4.5-5.6/75-300mm,而我们此次测试的套机标头为3.5-5.6/18-70mm。镜头采用了塑料卡口,11片9组的结构,其中包括了两片非球面镜片,口径为常规的55mm,最近对焦距离25厘米,镜头正面圈示了焦段和光圈,广角端最大光圈为F3.5,望远端最大光圈为F5.6。α100的焦距转换系数为1.5,则这款镜头实际能达到相当于传统35mm相机27-105mm镜头的视角,应该算作入门级镜头。

索尼首款数码单反相机α100深度评测报告(10)

镜头正面圈示了焦段和光圈,广角端最大光圈为F3.5,望远端最大光圈为F5.6

  镜头底部卡口及触点与α5D套头一样,不过镜头的变焦阻尼感要强许多。手动对焦环设置在最外端,稍显细小,使用的时候感觉不是很舒适。镜头的对焦速度非常快,倒是声音稍大,暗部对焦能力稍弱。实际拍摄效果表明,该镜头在畸变和清晰控制等方面表现不错,不过在画面边缘部分有一定失光度,清晰度有所下降。至于边缘色散、紫边等等情况也时常出现,对色彩还原基本真实,解像度尚可。

索尼首款数码单反相机α100深度评测报告(10)

3.5-5.6/18-70mm无论从手感还是做工上讲都都属于入门级

  由于是塑料机身,标头只有240克,便于携带。不过无论从手感还是做工上讲都都属于入门级,这支镜头没有太值得称道的地方。下面我们看看α体系的其他镜头群。

目前新推出的α系统镜头包括5支变焦镜头3.5-5.6/18-70mm、3.5-6.3/18-200mm、4.5-5.6/75-300mm、3.5-4.5/24-105mm、4.5-5.6/11-18mm;6支定焦镜头2.8/16mm、2.8/20mm、2.8/28mm、1.4/35mm、2.8/135mm STF、8/500mm折反镜;2支微距镜头2.8/50mm微距、2.8/100mm微距等;3款面向专业市场的索尼G镜头2.8/70-200mm G、2.8/300mm G和1.4/35mm G;另外还有著名镜头制造商卡尔蔡司和索尼合作开发出的3款全新T*自动对焦镜头:3.5-4.5/16-80mm、1.4/85mm和1.8/135mm。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4/85mm镜头被业内人士冠以“人像王”的美名。除此之外,还有两款增距镜头,分别为1.4倍的14 TC和2.0倍的20TC。

索尼首款数码单反相机α100深度评测报告(10)

α系统目前的镜头配件群

从罗列的镜头型号中,我们可以看出索尼打造α体系的决心,21款镜头基本涵盖标准变焦镜头(如DT 18-70mm F3.5-F5.6),标准长焦镜头(如75-300mm F4.5-F5.6),一镜走天下(如DT 18-200mm F3.5-F6.3),超广角(DT 11-18mm F4.5-F5.6),鱼眼镜头(16mm F2.8 Fisheye),标准定焦(50mm F1.4)高端中长焦(70-200mm F2.8G)等等领域,非常全面,其中3支蔡司镜头的加入更让很多发烧友无比期待,

  配件方面,索尼提供了包括闪光灯、电池、相机背带等40余款产品,主要有HVL-F36AM、HVL-F56AM型闪光灯,HVL-RLAM型环形灯、HVL-MT24AM型微距专用环型闪光灯,以及型号为LCS-AMA、LCS-AMSC30的专业相机包和型号为STP-SH1AM、STP-SS1AM的专业相机背带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本文导航:
·一、背景资料
·二、整体外观设计  1.外形及手感
·二、整体外观设计  2.部件结构及操控
·三、主要硬件配置  1.配置参数表单
·三、主要硬件配置  2.CCD传感器
·三、主要硬件配置  3.周身按键
·三、主要硬件配置  4.液晶屏幕以及取景器
·三、主要硬件配置  5.电池、存储卡及周身接口
·三、主要硬件配置  6.闪光灯
·三、主要硬件配置  7.卡口、镜头及配件
·四、功能及菜单体验  1.主菜单显示
·四、功能及菜单体验  2.Fn菜单及参数界面
·五、性能测试  1.速度测试
·五、性能测试  2.白平衡测试
·五、性能测试  3.感光度测试
·五、性能测试  4.防抖动及分辨率测试
·五、性能测试  6.DR模式测试
·五、实拍体验  1.风光
·五、实拍体验  2.景物
·五、实拍体验  3.生态
·五、实拍体验  4.微距
·五、实拍体验  5.夜景
·五、实拍体验  6.人物
·五、实拍体验  7.食物
·六、点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44,000



评论】【数码相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