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技数码 > 正文

观察:北京为何迟迟不能收看数字电视(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 14:59 IT168.com

  “佛山模式”,是一种以“一卡一费”为特点、逐区域全部关闭模拟电视、按频道销售的节目运营、多元化合作引资模式。转换为数字电视后,用户收看电视的所缴纳的费用提高。但是现在机顶盒价格高和投资回收期长是目前的一大瓶颈,即使是通过政府多品牌竞价方式采购的基本型机顶盒和智能卡,目前也仍未达到预期的价位,佛山城区约有100万户有线电视用户,按照每个机顶盒700元的费用,2006年前光机顶盒一项至少就需要投资7亿元人民币。但是如果是在北京,用户的数目更加庞大,如何说服更多的投资者参与这项工程是目前最大的难题。

  “太原模式”,最大的特点一种自掏腰包的解决方式。青岛模式主要依靠厂商的投资,而佛山则是借助了外来投资者的力量,太原模式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资金问题,除了来自市政府方面的支持外,利用本身一定的资金积累。因为各种模式所面临的最大问题都是巨额的投入资金。青岛模式也好,佛山模式也好,都是为解决资金瓶颈而提出的。自掏腰包固然是好,但如果北京要想在短时间内将数字电视普及,先要想想如何凑足这笔资金。

观察:北京为何迟迟不能收看数字电视(2)

付费频道展示区

  其实在各地的数字电视网络建设中,采取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哪一种最好很难说。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广电运营现状不一样,各地方整体平移的方式肯定也不相同,因此更应该充分考虑到经济发展水平和广电建设现状,找出一种适合自己的建设方式。上面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虽然各地的发展模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但对北京来说,如果原样照搬都不是非常适用,究竟应该采取何种方式呢?还是值得商榷的问题。

突破坚冰——如何改变北京付费数字电视现状

  要想改变目前北京数字电视转换的现状,首先是政府加强推动。北京奥组委已经对国际奥委会的承诺,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采用高清数字电视技术向全世界进行转播,而作为奥运会的举办地,如果连数字电视网络都还没有普及,即使有高清数字电视信号也没有用。而从全国的转换情况来看,在广电网络的整合和数字电视的整体平移中,政府的态度都是一个左右事态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次是多方资本的进入。从其他地区的情况来看,佛山、青岛、太原模式中,或者是自掏腰包;或者是厂家负担;或者是外来投资资金。这些地方所采取的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佛山的外来投资者多,而且看好这个市场,那么就可以利用外来投资资金;太原是本身的在这方面的资金积累比较丰富,加上政府的支持,足以负担;青岛则是通过和厂家的合作达到目的。而作为北京来说,需要转换的用户数量非常庞大,仅仅依靠其中的一种或者两种资金来源是肯定不购的。从政府资金、外来投资、厂家资本以及民营资本、银行贷款等多方面入手,共同注入资金,在之后的运营收益中,按照比例进行分成也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观察:北京为何迟迟不能收看数字电视(2)

机顶盒——永远争论不完的话题

  数字电视转换最大的难点就是整体平移,其中首要的就是机顶盒由谁来负担。如果是赠送机顶盒的方式,考虑到北京的显示情况,在资金投入方面可能非常巨大。如果是采用用户负担的方式,大家长期以来习惯了收看免费节目,要让消费者多花数倍于有线收视费的钱来收看数字电视频道,目前恐怕很难。一台机顶盒只能连接一台电视,家中有多台电视的用户来说,要购买多个机顶盒,还要为每台电视的收视费另外支付费用,这种收费模式对绝大多数用户而言,显然是难以接收的。要想让消费者掏腰包一定要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以现在的情况来说,只是画面更清晰,而内容方面,虽然加入了一些新的频道,但很多频道的节目内容雷同,换汤不换药。转换后只是变相提高了收视费,并未做到物有所值。因此要让消费者买单,还要改变的就是节目的内容,需要更加丰富。

总结

  目前北京所有的数字电视试点用户,都是在歌华现有的300万户的有线电视网络上搭建起来的。由于政策不甚明朗,试点阶段的数字电视用户还非常少。虽然现在个人可以申请,但大部分北京的消费者对于什么是数字电视、怎么才能接收,以及数字电视到底有什么优点等问题仍然不清楚,加上目前个人申请需要自己负担机顶盒的费用,所以现在推进的步伐还是相对缓慢。2008年北京奥运会眼看就要到来,首次在自己家门口举行如此重大的体育赛事,而北京现在的数字电视转换还没有完全铺开,相信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感觉到了空前的压力,加快转换的进程已经是迫在眉睫,只是希望不要让北京的用户等太久。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220,000篇。



评论】【数码相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