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一堆嫁妆 柯达双镜卡片机V570再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2日 16:40 太平洋电脑网 | |
作者:我本疯狂α
经历了前两年的像素大战之后,05年各大厂商都把重点转移到外观设计和特色功能上来,现在市场上卡片机横行,个个配备了主流规格参数,功能齐全,而且一个比一个轻巧,竞争可谓十分激烈。 柯达V系列产品作为它转向卡片机领域的主力阵营,一向凭借着相对比较低廉的价格和不错的性能,在时尚消费机型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其中好像经典的V530和V550就是很好的例子。去年底,柯达推出一款V570,在业界当中更是创下了几个第一,单凭其23mm广角双镜头设计、再加纤薄轻巧的机身和细腻的机身做工,就已经令人爱不惜手。今日收到市场消息,现在促销这款机型促销,附送512M SD卡再加一大堆实用附件才卖2980元,相比节前价格又优惠了将近两百元。 柯达 V570选择了长方形的设计,101x49.8x20.4mm的身材和125g的体重使得这款产品沿袭了柯达V系列轻巧便捷的特点。 V570依然采用了柯达的500万有效像素感光器。而在业界开创双镜头先河的镜头设计更是赚足了眼球:一个施耐德超级23mm广角定焦镜头加上一个施耐德39-117mm(35mm传统相机等效值)的3倍光学变焦镜头。
通过这种双镜头设计,V570可以达到现在业界最高的5倍光学变焦!同时还拥有了等效23mm的超广角拍摄能力。在开启双镜头的模式下,柯达V570的开机速度只需要0.2秒,而柯达V570拍摄间隔时间也降低到了1秒。即使是普通焦距拍摄模式下,柯达V570的开机速度也可以达到惊人的0.3秒。
2.5英寸的液晶取景显示屏占据了机背大约3/5的空间,而V570的按键主要就是布局在液晶屏幕的两侧。左侧长条形的按键成垂直往下排列,整洁有序!而右侧则为变焦杆和五维按键,实际使用时右手拇指刚好能够顺手地贴在两个按键上,操控起来当然也倍感便利。值得一提的是,V570的机顶也集中了不少按键,遗憾的是这些按键的键面面积比较小,而且键感比较生硬,操控手感有所欠缺。
柯达 V570使用SD/MMC卡作为存储介质,另有32MB内存可以作为照片储存空间,而供电则使用充电锂离子,电压为3.7伏特,容量为720毫安。 V570可数是目前卡片机中的经典机型之一,它的机身修长轻薄,细节做工极为精致;配备柯达RETINA双镜头技术,广角端达到23mm;配备两个500万像素的CCD感光元件采用2.5英寸的液晶屏幕,分辨率达到23万像素;可拍摄640x480、30帧/秒的MPEG4格式无间断动画,还可进行光学变焦;具有智能化的全景拼接功能,可轻松实现大场景的拍摄。(想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查看我们的相关评测《双镜怪杰 首款两头两芯DC柯达V570评测》) 五一节前已经降破3K现在价格再落一层,商家给我们的柯达 V570套装报价是2980元,其中包括512M SD卡、精美相机包、三脚架、读卡器、相机布、擦净纸,标配的是国产电池,另外还附送座充,不过对比之下,价格仍然相当实惠。 除了V570之外,现在柯达的经典长焦王Z740也作套装促销,不过价格就没有优惠太多,大家都知道这款型号已经将近停产,但是性价比相当高,近期市场反映非常热烈,要买的朋友就要趁快了。 柯达 Z740使用了1/2.5英寸原色CCD,500万有效像素;镜头方面,740取消了原先配备在DX7590上的施耐德镜头,取而代之的是柯达自己的RETINAR 10倍光学变焦镜头,搭配5倍的数码变焦,就拥有了50倍综合变焦,焦距范围相当于35mm相机的38~380mm,它的广角光圈是f/2.8-8,远望光圈是f/3.7-8,最近微距12cm。图像处理芯片也是柯达自己生产的的Color Science,保证能还原图片的真实色彩。柯达Z740的机背设置了一块1.8英寸大分辨率液晶显示屏,搭配光学取景器为您的取景和预览图片有很好的帮助。Z740采用SD卡作为存储介质,并内置32MB内存,供电方式为2节AA电池。 柯达 Z740具备丰富的手动功能,曝光模式包括自动、程序自动、光圈优先、快门优先和M手动,支持曝光补偿,但范围只有-1EV到+1EV之间;其快门速度为8-1/2000秒,提供5种白平衡模式,感光度相当于自动、ISO80、ISO100、ISO200、ISO400和ISO800。另外,Z740还提供了18种情景拍摄模式,方便初入数码摄影的朋友使用。当然,提供对MPEG4格式的支持来拍摄640 X 480像的短片,也是它最大的改进之处。 再来两张细节位置特写:
想详细了解这款柯达Z740的朋友,可以查看我们以往的相关评测《新廉价长焦机 柯达Z740详细评测》,而想买机器的朋友就要赶快出手了,促销套装是512M SD卡、精美相机包、三脚架、读卡器、相机布、擦净纸,标配4节AA电池充电套装,价格为22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