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新浪科技《科学大家》
专访 | 许晨阳 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博雅讲席教授,2017年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者
2017年10月29日,许晨阳获得了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提到一百万美元的奖金时,他当即表示:“奖金我一定拿出一部分设立一些专门针对年轻人的奖。”这位出生于1981年的北大高材生,从事基础数学核心领域代数几何方向的研究,在高维代数几何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成为代数几何方向的青年领军数学家,《人民日报》更是毫不吝惜的称其为“开挂的人生”,的确,这样的人生在很多人看来是遥不可及、天赋使然,而许晨阳却认为“有天赋的人是极少数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从事数学研究确实需要比较高的智商,但最重要的还是专注和坚持”。
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如何才能培养对数学的兴趣?许晨阳说,“人要克服对数学恐惧的心理,那么很多事情其实没有那么可怕。”越是抽象枯燥的领域,越需要兴趣的支撑。许晨阳描述他在工作中的某些灵感迸发的瞬间时表示“有那么一个瞬间,突然恍然大悟,内心是狂喜的,我感觉到整个世界为我歌唱,而我身边的人却从我身上看不到任何的变化。”
感受灵感迸发狂喜的同时,许晨阳也给了学子们一个忠告“我们不希望那么多人盲目的投身数学研究,我希望那些对数学感兴趣又是很聪明的人,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这个特长。”
2012年,北京大学设立了一个特别的机构——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在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等顶尖学研机构已经小有名气的许晨阳回到母校,担任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的副教授。他希望凭借自己多年的积累和天赋,在这个良好的学术氛围中,为中国数学领域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许晨阳信奉“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他认为:“人类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数学天赋的,但是这个天赋降到你的身上,你就要对得起这个天赋。”
在未来论坛的演讲及多次采访中,许晨阳多次提到对母校的感谢。“我很感激这样的环境,这里的氛围很好。”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引入了西方名校的办学理念,一切都是按照数学发展的规律和国际惯例来做的。在这里,年轻人从临时性的助理教授做起,合同期6年,6年内有且只有一次终身教职评定机会,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许晨阳在回国的次年破格升任教授。他说:“我更适应新体制,新体制减少了行政干预科学研究的可能,大家建立科学共同体,关于数学方面的很多决定应该由科学家来做。”
开挂的人生也总有卡壳的时候,许晨阳说,“数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总有那么一段时间,你无法创新、无法突破了,这个时候我会听听音乐、看看电影放松自己,另外,指导学生解开一个难题,也是一件排解自己的方式。”
在过去的五年中,许晨阳的抱负得到了施展,目前,许晨阳已完成30篇论文,有24篇已经在国际著名数学杂志上发表,其中6篇发表在四大国际顶尖数学期刊上,他的大部分工作成果是在回国后取得的。
在学术生涯到达了一个顶峰的时候,近日,许晨阳决定接收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的邀请,重回美国。他给出了两个理由,“第一,麻省理工学院是全球顶尖学府,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不仅要埋头做研究,还要与国际同行多交流,我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和借鉴。第二,不管在哪里,我做出来的工作,都会被别人看做是一个中国人做出来的工作。”
对中国的数学发展,许晨阳很有信心,他说:“这几年,国内的数学研究的环境肯定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整体来看,人才都是从国外向国内流动的,这说明我国的科研水平提高了,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
访谈:1、 你之前提到回国的愿望是帮助国内建立数学的派系,那么这几年,国内的代数几何在世界数学界的影响力怎样?
代数几何是一个很主流的学科,这几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来了,种子已经撒下去了,就等着他们慢慢成长为这个方向上的Leader,我们研究的平台和现状比五年前好很多,我们现在一次论坛会议,参会的人有很多,而且是那种在这个领域有很多建树的人。
2、你以前就任职于麻省理工学院,五年前回国,现在又要重回麻省理工学院,是出于什么考虑?
麻省理工毕竟是全球顶尖的学校,有国际化的学术氛围,我们中国的数学研究也需要有一些与国际数学的结合,我希望能够帮助国内数学有一定的发展。而且我认为我不管在哪里,我做出来的工作,别人都会把我当做一个中国人做出来的工作,不管是美国还是在中国,我的工作状态都是一样的。
3、很多人认为国内的数学研究的环境不尽如人意,您怎么看?
这几年,国内的数学研究的环境肯定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不管是资金的投入还是人才的引进,而且整体趋势来看,人才还是从国外向国内流动的,这说明我国的科技水平提高了。美国以往从来不去别的国家挖人,现在已经要从巴西等国家挖人,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
4、和美国的学术机构相比,国内还有哪些需要完善和提高的地方吗?
我觉得,科学家的这种工作,应该减少行政领导,大家建立科学共同体,关于数学方面的很多决定应该由科学家来做,而不是由行政领导来做。
5、 现在国内孩子从小学就开始学习奥数,你觉得这样做有必要吗,奥数到底有什么用?
对一些有兴趣的孩子,学习奥数对他的思维有帮助,但是,不应该大家都去学奥数。一般孩子把课堂作业完成好就好了,奥数不应成为我们教育的基础的一环,而是提供一种选择。
6、 数学家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首先是智商和天赋,另外最重要的是专注和坚持,有天赋的人是极少数的。
7、 现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非常火,也有很多新的应用,有人说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的工作,您怎么看?
目前为止,在我们的理论数学的研究中,还没看到它立即产生什么影响,数学家这个职业失业是比较靠后的。那么在不远的将来计算机做不了证明,但是可以做检验证明,也许将来写完证明后放在计算机里去就可以证明。
8、 有一天你做不出新的东西来,是否会有恐惧?
每一个从事创造性劳动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恐惧,我觉得上课是一个很好的排解,我指导下学生帮助他们,让我觉得是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9、 在培养数学兴趣方面您怎么理解?
人要克服对数学恐惧的心理,那么很多事情其实没有那么可怕。
10、 理论数学不适合做实验的,那么,你平时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是不是要几个小时一动不动的思考问题?
我们一方面要自己思考,也需要很多交流,这是有合作关系的交流,有时候还要去开会,去听一些国际同行的观点和最新的进展,看能不能有一些启发。比如走路的时候没准是新的想法更多,因为没有电脑没有手机。
11、 现在报考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选择数学专业的人越来越少?
数学方面,我们不希望那么多人投身进来,但是我们希望那些对数学感兴趣又是很聪明的人从事数学研究。大家学数学是因为喜欢数学,而数学里面还是基础数学更有意思。我并不担忧这个现象,但是很多人过早的从事应用数学,我劝告,你要在不明确喜欢什么之前多做一些基础数学方面的积累,因为基础数学随时都可以转到应用数学,而应用数学很难转到基础数学。
《科学大家》专栏投稿邮箱:sciencetougao@sina.com 来稿请注明姓名、单位、职务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