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人沙大战:沙尘暴也有功劳

2015年04月16日09:36   新浪科技 微博    收藏本文     
4月15日,北京,沙尘暴伴随强风突袭京城,傍晚时分空气呈现恐怖的黄色。4月15日,北京,沙尘暴伴随强风突袭京城,傍晚时分空气呈现恐怖的黄色。
4月15日,北京,沙尘暴伴随强风突袭京城,傍晚时分空气呈现恐怖的黄色。4月15日,北京,沙尘暴伴随强风突袭京城,傍晚时分空气呈现恐怖的黄色。
4月15日,北京,沙尘暴伴随强风突袭京城,傍晚时分空气呈现恐怖的黄色。4月15日,北京,沙尘暴伴随强风突袭京城,傍晚时分空气呈现恐怖的黄色。

  文章来源:知识就是力量 中国天气网

  昨天(15日)傍晚至夜间,北京遭遇了近13年来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全市出现沙尘暴,PM10达1000微克/立方米。不过沙尘天气已于昨天后半夜减弱停歇,今晨蓝天重现。预计今天沙尘范围缩小、强度减弱,不过仍有7省区有扬沙、浮尘。

  此次北京为何会出现这么强的沙尘天气呢?北京市专业气象台高级工程师李焕安介绍说,受强冷空气和地面蒙古气旋的共同作用,15日上午蒙古国和内 蒙古地区出现了大范围强沙尘暴天气。随着天气系统的发展和东移,并在高空偏北气流的输送下,沙尘暴影响范围向东、向南扩展,才导致北京沙尘暴天气的出现。

  北京城区上一次出现沙尘暴还是在2002年3月,此次大范围沙尘暴是13年来北京遭遇的最强沙尘天气。资料显示,2002年3月15日下午,沙 尘飞至北京,持续时间达49个小时;3月20日沙尘第二次袭击北京,时间持续长达51个小时,那次沙尘暴北京总降尘量高达3万吨,相当于人均2公斤。

  霾和沙尘有关吗?

  霾中大约有10%的颗粒与沙尘相关, 各地有所不同。就治沙而言, 如果把沙尘源控制好了 ,霾也能相对减轻,沙尘暴更能大幅度减轻。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为例,10年间, 植被覆被率提高了4个百分点,沙化土地减少了30%;风沙天气明显减少,强沙尘暴天气已极少发生。

  沙尘的功劳

  人们旧的观念中,沙尘暴是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具有较强的破坏性。其所到之处,往往造成土壤贫瘠,沙化加剧;农田、民居、道路被埋,设施被毁;空气污染,人畜病亡……然而,同样是沙尘暴,也为人类的繁衍生息做出了贡献。

  随风飘舞铸就沃土

  早在人类文明出现在地球之前,风孜孜不倦地搬运沙尘,在陆地上造就了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肥壤沃土。中国的黄土高原即是250万年来北半球的西风带搬运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内陆沙漠和戈壁上的沙尘堆积而成的,也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

  随风而行的沙尘中,富含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2002年3月20~22日,一场特大沙尘暴席卷北京,给北京的土壤带来了大量天然有效的物理肥料和化学肥料,丰富了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钙、镁、硼等元素,改良了日益退化的土壤。

  漂洋过海 补给海洋生物

  沙尘漂洋过海时,部分随大气沉降进入海洋,为海洋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其中的氮和磷可明显促进海洋初级生产力,高强度的输入则可能导致浮游植物的 暴发性增长。此外,全球海洋面积中,约20%是高营养低叶绿素海区。在这些海区中,铁元素是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子。含有大量铁元素的沙尘气溶胶 沉降入海,促进了海洋的初级生产力。被称为沙尘的“铁肥效应”。地球上50%以上的光合作用是由海洋的浮游植物进行的。浮游植物的增加,除了为其他海洋生 物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同时也固定了更多的碳,进而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以减轻全球变暖效应。

  云霄嬉戏 调节气候

  沙尘对气候变化还有其他影响。 比如,飘浮在大气中的沙尘,白天像一把巨大的阳伞, 遮住阳光,使地面温度降低,减缓气候变暖, 此为“阳伞效应” ; 沙尘气溶胶可作为云的凝结核或冰核,通过与云的相互作用,改变云的物理特性、光学特性、生命周期和云量,增加区域降水,此谓 “冰核效应” 。

  逢酸必诛 降低污染

  沙尘中携带的碳酸盐和可溶盐是碱性碳库的重要来源,其氢氧根离子可与大气中工业排放的大量酸性离子发生中和作用,减少酸性污染物溶于雨雪形成的 酸沉降,此谓沙尘的“中和酸雨效应”。我国南北方的工业酸性污染物排放程度大致相当,但酸雨主要出现在长江以南,北方只有零星分布,专家分析,北方的沙尘 天气功不可没。

  糟糕的荒漠化

  荒漠化是指在气候和人为等多种营力作用下,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在机器的助力下,生产力飞速提升,人口暴 增,人们改变了对大自然的态度,也任性地重绘着自然的模样。宽容的大自然并未溺爱年幼的人类,而是以事实说话,娓娓地提醒人类规范行为。人类的不当行为加 剧了荒漠化,出现了水土流失、物种减少、干旱缺水、气候变暖、灾害加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对干旱区的社会稳定和生态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在人类当今面临的诸多生态和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

  在撒哈拉干旱荒漠区的 21 个国家中,80 年代干旱高峰期有 3500 多万人受到影响,1000 多万人背井离乡成为“生态难民”。荒漠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问题,而且演变成经济和社会问题。荒漠化给人类带来贫困和社会动荡。

  目前,我国的风沙灾害依然严峻,沙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其特点有二:一是基数大、分布广。我国有 170 多万平方千米沙化土地需要治理,30 多万沙化严重土地亟待治理;除香港、澳门、台湾、上海外,其他各省、区、市均有分布。二是程度重、危害深。荒漠化程度超过七成为中度及以上,治理难度巨 大;沙埋铁路、公路、灌渠,危及城镇、村屯、草场、农田,沙暴肆虐等灾害常有发生。

  我国防沙治沙措施

  我国防治荒漠化的实践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近30年来,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1978年)、全国防沙治沙工程(1990 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00年)等一系列生态治理工程,使大约 20%的荒漠化土地得到了有效的治理和修复,沙化土地扩展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过去10年沙化土地呈现出负增长。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11-2020 年)》 , 到2020年,全国一半以上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2000万公顷, 沙区生态状况进一步改善。 具体目标任务是:划定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加大防沙治沙重点工程建设力度, 全面保护和增加林草植被,积极预防土地沙化,综合治理沙化土地。

  如果世界上没有了沙尘,那我国就没有了黄土高原,也就没有了沃野千里的黄淮海平原;更没有了生生不息的海洋生物和我们每天享用的海鲜;亚马孙雨林更是失去了绿色的光泽。这可真是“以天为本,沙漠有功;以人为本,沙漠有过”!

  被沙尘暴侵袭,你还在外面苦苦挣扎吗?该学点自救方法啦!

  沙尘暴可能诱发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及传染病。通常情况下,人的鼻腔、肺等器官对尘埃有一定的过滤作用,但沙尘暴这种剧烈天气现象带来的细微粉尘 过多过密,极有可能使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群旧病复发。即使是身体健康的人,如果长时间吸入粉尘,也会出现咳嗽、气喘等多种不适症状,导致流行病发 作。此外,大风跨越几千公里,将沿途的病菌吹到下风向地区,其中可能包括一些传染病菌。

  为了生命安全和健康,这几招你应该学起来

  1、是的,这不是废话,请尽量减少外出。 医学专家也发出警告,现的大风沙尘天气,不仅行走时要注意安全,而且空气已属重度污染,极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这种时候最好不要出门。

  2、沙尘暴发生时人们应离河流、湖泊、水池远一些,以免被吹落水中溺水。遇到能见度差、视线不好时,市民们应停止行走,不要贸然过马路,可在商场、饭店暂避,或可在低洼地带稍候,但要离广告牌、树木远些。

  3、外出时最好戴上口罩和风镜,以避免沙尘对呼吸道和眼睛的伤害。

  4、避免开窗,严重时,可用胶条对窗户进行封闭,以减少在家中受沙尘暴影响的程度。

  5、建议人们多喝水,多吃清淡食物,不要购买街头露天食品。

  扫一扫,一起坐看风云变幻。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科技官方微信(也可微信搜索:techsina或新浪科技)。

文章关键词: 沙尘暴沙尘天气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