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期预告:科学家与媒体人的社会责任

3月29日14:00,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第12期将举行,主题为“科学家与媒体人的社会责任”。[详细]

·主办单位:中国科协科普部 调宣部

·地点:中国科技会堂B206

·时间地点:2012年3月29日14:00—16:00

·专家:师昌绪 林群

第十一期:2012来了

12月6日,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第十一期《2012来了》举行,旨在提高公众对太阳活动的相关知识。[详细]

·主办单位:中国科协科普部 调宣部

·承办单位:北京天文学会、国家天文台、北京天文馆、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协办单位: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中国科协网、中国数字科技馆

·时间地点:12月6日9:30—11:30 北京天文馆B馆二层大厅

·专家:颜毅华 邓元勇 王华宁

活动简介

·“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是中国科协2011年举办系列科普活动,每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邀请该领域2-4位专家与众多媒体人士面对面交流,在平等活泼、轻松自然的氛围下,发出科学共同体的理性声音,引导社会舆论。

话题征集

如果你有特别感兴趣的话题和专家请在此留言。[评论]

相关链接

2012来了 2011.12.06

 
12月6日,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第十一期《2012来了——迎接新一轮太阳活动高峰年》举行,旨在提高公众对太阳活动的相关知识,发挥科学家在引导公众正确看待自然界客观事件方面的作用,引导正确、科学的社会舆论。

苍穹飞吻 2011.11.24

 
11月24日,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第十期《苍穹飞吻——认识中国的太空家园》在北京举行。多位航天专家做客解读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的重要意义,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计划、未来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规划与目标,以及近期萤火一号发射等热点新闻。
 

慢性病低龄化 2011.10.20

 
10月20日,“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第九期《慢性病低龄化》在北京举行。面向公众普及“自我保健”、“负责任的自我药疗”的理念、知识和技能,教育公众正确认知与使用OTC药品,同时给行业创造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中医与科学养生 2011.9.13

 
9月13日,“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第八期《中医与科学养生》在北京举行。普通公众如何分辨正确的养生方法与错误的养生方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保健和医疗?

解析极端天气 2011.8.29

 
8月29日,中国科协第七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行,邀请到多位天气专家解析极端天气,向公众阐释极端天气事件背后的科学内涵。

认识超级细菌 2011.7.5

 
7月5日,中国科协第六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邀请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专家围绕“认识超级细菌——从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到耐药性超级细菌”相关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食品安全与食品添加剂 2011.6.23

 
6月23日中国科协第五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邀请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解放军301医院营养科微量元素研究室的专家围绕“食品安全与食品添加剂”相关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灾害事件下的医学救援 2011.5.12

 
科学面对面于2011年5月12日下午在武警总医院开展第四期活动,本次活动主题为“灾害事件和常态下的医学救援”, 邀请有关专家结合自然灾害和生活中的突发状况,普及医学救援知识,增进公众维保障生命安全、维护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认识核污染 2011.4.20

 
科学面对面于2011年4月20日下午2:00-4:30,在中国科技会堂B103室,邀请三位专家结合日本核泄漏事故,普及核污染知识,消除公众疑虑和恐慌,培养公众科学和理性意识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秩序稳定。[视频]

核能·安全·健康 2011.3.19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员会主任、中国核学会常务理事潘自强,中国核学会顾问、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核电部专家俞卓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安全所研究员张伟三位专家做客“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现场,与媒体记者交流“核能•安全•健康”。[视频]

走近中国的“北斗” 2011.3.19

本次活动具体从四个方面去阐述:一、卫星导航原理,将其科学技术原理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二、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概况;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与普通公众生活有何关系;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未来展望和三步走发展战略。[视频]

活动调查

一:您的基本信息:

您是:男士 女士     您的年龄:18周岁以下 18-35周岁 36-55周岁 56周岁以上

您的职业:答案:  您的教育程度:大学以下大学本科研究生以上


二:关于宣传形式:

您是如何得知“科学家与媒体对话”活动的:
报纸,请注明:
网络,请注明:
中国科协网站 新浪网 搜索引擎
其他(请注明,如**微博):

您认为“科学家与媒体对话”最好的传播载体是:(可多选)
电视 广播 报纸 网络
专业杂志 网络微博 手机短信
其他 (请注明):

您认为该活动应该突出以下哪些特点?
权威 平等 互动
活泼 有趣 轻松

您认为该活动应在哪类地点举办?(可多选)
会议中心
休闲场所(如咖啡厅)
文化场所(如书店、图书馆、科技馆)
教育场所(学校)
其他 (请注明):

您认为下列信息源比较权威的是(可多选):
政府部门 专业机构和行业协会(学会)
专业的科研院所等 两院专家、科学家等
媒体
其他::

您比较喜欢下列哪些科普的形式?(可多选)
电视节目 影视剧(含动漫)
网络专题 学术讲座、论坛等
科普展览 参与类体验活动

三:效果评估:

您喜欢“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这种活动形式吗?
喜欢
不喜欢(请注明原因):
有待改进

您认为“科学家与媒体对话”活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话题的选择
邀请的专家
宣传的渠道
活动组织形式
其它建议::

您是否会关注该活动的相关新闻报道及后续活动?

不会
不确定

四:关于您对本次活动的建议:


您认为在突发的社会热点焦点中,科学家(科学共同体)应该如何发出声音?
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新闻发布会、接受采访等)
科学家与公众面对面(讲座、论坛等)
其他 (请注明)

您更希望从下列哪些专家那获得信息?
院士
教授
一线科研人员
青年科学家
生产厂家
其他 (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