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马里亚纳海沟5天3潜 获大量一手资料

2017年05月28日 09:24 新华社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华社“向阳红09”船5月27日电(记者刘诗平)“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继5月23日在世界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北坡首潜后,25日和27日又分别在南坡和北坡进行了一次6000米级大深度下潜,获取了深渊生命演化和生物对深渊环境适应机制研究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和样品。

  27日完成的马里亚纳海沟第3潜,也是中国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第3潜,下潜人员为唐嘉陵、赵晟娅和张维佳,最大潜深6544米,海底作业3小时07分。“蛟龙”号从大洋深处带回了15.4公斤玄武岩样品,16升近底海水和7管沉积物样品,以及海参、海葵样品各1只。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带回的海参样品,是利用生物原位固定装置成功采集并固定的,比较完整地保存了生物原位RNA(核糖核酸)信息。

  “生物样品从深海带回海面的过程中,遗传信息会发生变化。在采集现场就对样品进行固定,可以避免原有遗传信息发生改变,这对于研究生物对深渊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非常有帮助。”科考队员、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张海滨说。

  25日进行的马里亚纳海沟第2潜,最大潜深6300米,新发现了一处海底麻坑。

  “去年中国大洋37航次科考队在马里亚纳海沟南坡5000多米海底发现了多处麻坑。这次在6300米处的新发现,表明海底释气现象有可能广泛分布于海沟南坡。”本航段首席科学家彭晓彤说。

  第2潜中,“蛟龙”号还带回了52.9公斤玄武岩样品、16升近底海水和6管沉积物样品,并拍摄了大量海底视频资料。彭晓彤表示,这些样品和视频资料为研究板块俯冲作用和海沟底部释气活动提供了重要依据。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