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他人是否说谎?微表情其实并不管用

2015年11月13日 08:19 新浪科技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不再关注微表情,而是关注人们说话的内容,一点一点地找到正确的施压点,从而让撒谎者的阵线全面崩溃。

在识别撒谎者时,要注意不可以貌取人。在识别撒谎者时,要注意不可以貌取人。
如果肢体语言真能证明人们在说谎就好了。如果肢体语言真能证明人们在说谎就好了。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13日消息,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托马斯?奥默罗德(Thomas Ormerod)领导的警卫人员团队面临着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要前往全欧洲的各个机场,询问游客的过往历史和旅游计划。奥默罗德事先在安检处安插了一些人,给他们编造了假历史和旅游计划,并让他的团队猜猜在所有游客中,哪些属于事先安插好的这部分人。事实上,他们询问的所有乘客中,只有千分之一是“伪装者”。要想在这么多人中找出谁在说谎,简直如海底捞针般困难。

  那么,这些警卫人员做了些什么呢?他们可以关注游客的肢体语言或眼球移动,但这种方法并不理想。人们通过反复研究发现,即使是受过训练的警官,要想从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中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也多半是碰运气而已。在其中一项研究中,20000名受试者中只有50人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且准确率超过80%。大多数人还不如通过掷硬币的方法来进行判断。

  奥默罗德的团队尝试了别的方法,成功在大量游客中找出了实现安插好的伪装者。而他们的秘诀便是,不采用那些被人们广泛接受的、能证明某人在说谎的线索,而是使用一些直截了当的手段,创造了全新的测谎方式。

  在过去几年之中,在测谎方面开展的研究成就寥寥。前人所做的工作大多都着重通过读取肢体语言和面部动作——泛红的面颊,紧张的笑容,眨个不停的眼睛等——来判断对方是否是在说谎。最著名的例子当属比尔?克林顿,他在否认与莫妮卡?莱温斯基(Monica Lewinsky)之间的私情时,摸了一下自己的鼻子。而在当时,这无疑就是说谎的象征。阿拉巴马大学的提摩西?列文(Timothy Levine)表示,人们在撒谎时,会激发一些强烈的情感反应,比如紧张、愧疚、甚至还有因说谎产生的兴奋感,而这些情感很难被掩饰起来。即使我们以为自己面无表情,我们也许也会因为一些微小的动作暴露自己,即所谓的“微表情”。

研究人员通过在机场中开展的心理学实验,确定了新的测谎方法。研究人员通过在机场中开展的心理学实验,确定了新的测谎方法。

  然而,心理学家开展的研究越多,这些看似可靠的线索就变得越发难以捉摸。人类的表现太过繁杂丰富。如果你和某人熟到一定程度,你可能会注意到,每当他说真话的时候,就会稍微抽搐一下,但其他人则可能在说真话时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因此肢体语言是没有统一的规矩的。“没有哪种迹象能真正判断某个人是否在说谎,”奥默罗德说道,“我说谎时会紧张地咯咯笑,有些人则会变得更加严肃;有些人会进行目光接触,有些人则会逃避眼神交流。”列文也赞同这一观点:“很明显,没有任何可靠证据能真正区分真实与谎言。”即使你的潜意识告诉你哪些迹象说明对方在说谎,结果也往往是不准确的。

  虽然研究结果并不理想,但我们的安全往往有赖于这些似是而非的线索。长途旅行之前,乘客也许会经历一次筛查。奥默罗德表示,在这个过程中,警卫往往会用“是/否”的问题考察乘客的意图,而经过训练之后,他们要能够观察出“可疑的迹象”(如紧张不安的肢体语言等),这些迹象往往能泄露出一个人是否在撒谎。“使用这种方法时,我们没有机会听他们说的话,思考这些话是否可信,或观察他们行为的变化——而这些都是测谎时至关重要的部分。”现有测谎手段很容易受偏见所影响,例如,警卫人员更可能在属于某些民族的游客身上找到可疑的迹象。“现有方法实际上阻挠了测谎的顺利进行。”奥默罗德说道。

  显然,我们急需一种新的测谎方法。但既然实验室中得到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这种方法又会是什么呢?奥默罗德的回答简单得惊人:不再关注微表情,而是关注人们说话的内容,一点一点地找到正确的施压点,从而让撒谎者的阵线全面崩溃。

警察真的比其他人更擅长辨别谎言吗?警察真的比其他人更擅长辨别谎言吗?

  奥默罗德和来自胡佛汉顿大学的同事科拉?丹多(Coral Dando)一起,确定了一系列有助于提高拆穿对方谎言概率的对话原则。

  第一,提出开放性问题。这样能让撒谎者自己展开编造的内容,直到编不下去、被自己的谎言绕晕为止。

  第二,提出令对方猝不及防的问题。提问者应当尽可能增加撒谎者的“认知负担”,如提出一些令对方意想不到、并会引起些许困惑的问题,或让他们按倒序讲述某一事件——这会进一步增加他们圆谎的难度。

  第三,留神那些可以予以验证的细节。如果某位游客说自己就职于牛津大学,就让他们谈谈去上班的路线。不过,如果你发现了前后矛盾的地方,不要急着拆穿,最好让撒谎者自说自话,在叙述中产生更多的漏洞。

  第四,观察对方信心的变化。仔细观察撒谎者在受到质疑时的说话风格是否会发生变化。撒谎者如果感觉自己是谈话中的主导者,就会表现得更加健谈,但人的心理舒适区是有限的,当他们意识到自己在失去对谈话的掌控力时,他们就会沉默下来。

  这些对话原则的目的是,通过随意的谈话判断对方在说谎,而非采用严刑拷问的形式。这样一来,撒谎者难免会自圆其说时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或变得闪烁其词、表现古怪,从而暴露了自己说谎的事实。“重要的是,既然没有绝对准确的判断方法,我们就只能尽可能寻找最优方案,博采众长,通过认知方法发现谎言。”

  奥默罗德也坦言,自己的策略听上去也许和常识无异。“我有一个朋友认为,我只不过是想把谈话的艺术变成自己的专利。”但结果足以证明其有效性。该团队实现安插了一些假冒的乘客,拿着真实的机票和旅游文件,有一周时间来编造自己的故事,然后到欧洲的各个机场去,和真正的乘客一起排队。在接受了奥默罗德和丹多的盘问技巧培训之后,警卫人员辨别出这些假乘客的概率是观察可疑迹象的警卫的20倍,揪出了70%的假乘客。

  “该研究令人印象深刻。”列文说道。他并未参与这次研究,但他认为,奥默罗德他们是在真正在机场里进行这次试验的,这一点尤为重要,“这可以说是目前最为真实的一次研究。”

  劝说术

  而列文自己开展的实验也很有说服力。和奥默罗德一样,他也认为通过精心盘问让对方编造的故事里出现漏洞的方式比试图从肢体语言中找出撒谎迹象要好得多。他近日设计了一种小游戏,邀请一些本科生前来参加。学生们两人一组,每答对一道问题,就能得到5美元的奖励。但学生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的搭档实际上是游戏安插的演员,当游戏主持人暂时离开房间的时候,这些演员就会提议去偷看答案,通过作弊来获胜。有一部分学生接受了搭档的提议。

  然后,真正的联邦探员会盘问所有参与游戏的学生是否有作弊行为。这些联邦探员采用了精心设计好的问题,对学生们的回答一步步抽丝剥茧,而不是关注他们的肢体语言或其它线索。通过这种方式,他们以90%的准确率找出了那些作弊的学生,其中一名专家甚至在33场盘问中,获得了百分之百的正确率。这一结果远比利用肢体语言判断的准确性高得多。最重要的是,在后续研究中,即使是新手也取得了将近80%的准确率。他们仅仅提出了一些合适的、开放式回答的问题,例如询问他们的搭档将如何叙述这个故事等。

  的确,盘问人员往往能够让作弊者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些专家很擅长做这个。”列文表示。他们的秘诀其实是劝说术中的一个小把戏:在谈话开始时,先开门见山地询问学生有多诚实。只要让他们亲口说出自己是诚实的,他们在后面的谈话中就会表现得更坦荡。“人们都想做诚实的人,这个问题能让他们更容易采取合作的态度。”列文说道,“即使是那些不诚实的人,在回答了这个问题之后,也会感到很难假装配合,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你都能判断出哪些人是撒谎者。”

  显然,有些侦探专家已经在采用这些盘问技巧了。但考虑到肢体语言在民间流传的测谎方法中的地位,我们很需要强调,强有力的劝说术与肢体语言的“伪科学”相比具有哪些优势。奥默罗德和列文虽然取得了成功,但他们都十分希望别人能对复制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进一步拓展,好确保他们的研究结果在各种情境下都适用。“我们应当关注更加全面的结论。”列文说道。

  这些盘问方法不仅将对执法提供很大帮助,还能帮助你在自己的生活中揭穿他人的谎言。“我一直在用这些方法应付自己的孩子。”奥默罗德说道。重要的是,要随时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太仓促地得出结论:不能因为某人看上去紧张、或者很难回忆起重要的细节,就认为他们有罪。相反,你应当关注的,是对方言语中总体的不连贯性。

  辨别谎言从来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只要学会使用技巧,开动脑筋,加以逐步劝说,真相迟早会水落石出。(叶子)

标签: 说谎微表情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原创策划

新闻早报

高盛发中国互联网企业研报

高盛发中国互联网企业研报

研究报告将阿里股票评级维持在买入不变,同时将聚美优品股票评级维持在中性不变。 [详细]

创业训练营启动入营邀请

名额有限,注意查收邮件!

名额有限,注意查收邮件!

目前已有超500人报名,我们也在陆续与通过筛选的报名者联系,请小伙伴们注意查收邮件!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