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姐乘滴滴遇害”案的凶手为何如此变态?

“空姐乘滴滴遇害”案的凶手为何如此变态?
2018年05月16日 09:30 科学大家

  出品 | 新浪科技《科学大家》

  撰文 | 祝卓宏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

  刘某杀害空姐一案引发关注,一时间提到乘车人心惶惶。但是,如何分析该案呢?刘某为何会变成这样的杀人狂魔?如何预防这类案件?除了加强打车平台管理、加强安全防范之外,还要考虑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角度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管。

  虽然无法还原事实,不知道刘某为何会这样行凶,但是,嫌犯很多行为像是额叶综合征表现:据报道,他父亲说他小时候性格很乖,体贴人,但是在高中时被砸伤头部住院,出院以后行为开始变得怪异。他开始开摩托车撞人、撞墙、打父亲、威胁叔叔、摔手机、自命不凡上将军,最终见色起意,失去自控,杀人残忍。这些行为属于脱抑制现象,加上其母亲精神异常,因此是有遗传基础的。

  这让我想起上世纪80年代著名的盖吉(Phineas P.Gage)案例。1848年9月13日,铁路监工盖吉在一次意外爆破中,一根3.7英尺长的铁杆刺穿了他的颅骨,可是他的意识还清醒。后来经过诊治,盖吉左眼失明,左脸麻痹,但姿势、运动和言语无恙,受这么重的伤这种情况已是十分难得,但是在心灵上,他却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他的理性和动物性之间的平衡似乎已遭破坏,他随时发作、放纵,还伴有无礼和污秽的语言,这些都不是他过去的习惯,他不听从朋友和伙伴的劝阻,特别是当这些劝阻与他的需求冲突的时候,他表现的很不耐烦。他随时异想天开的提出很多计划,瞬息间又依次否定,反复无常。他的智能和表现像个孩子,可是却有着一个成年男子所具有的强烈本能。”

  ——盖吉的医生

盖吉的头骨保存在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沃伦解剖学博物馆盖吉的头骨保存在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沃伦解剖学博物馆

  额叶占据着人类大脑皮质的三分之一,具有运动控制和进行认知活动的功能,如筹划、决策、目标设定等,虽然所有哺乳动物的大脑都包含有额叶,但是人类的进化使得额叶有了极大的发展,额叶的进化与认知能力的出现极为相关。除了与记忆相关,额叶还与问题解决和目标导向的行为相关。因此如果因意外事故而损伤额叶,就会毁坏一个人的行为能力,并引起其人格的改变。

  一、要了解额叶综合征是什么“鬼”,首先要了解额叶是什么“神”?

  如果你看到寿星老头的头部就会对他的额头凸起印象深刻,我们经常说“大脑门聪明”“天庭饱满”,很多领导人都把额部头发尽量向后梳,露出大 大的额头,这说明自古以来人们都知道额头是决定人们智慧的地方。

  额头对应的大脑部位就是额叶,这是人类最后进化出来的最高级的神经功能模块,占据大脑的三分之一。它包括由后向前的四部分:

  初级运动区即中央前回,是负责随意运动的皮质区,这个区域的损伤会导致对侧肢体瘫痪;

  前运动区,位于初级运动皮质前部对运动的整合和程序化起重要作用;

  前额叶,位于前运动区前面,如果说大脑中海马负责记忆功能,而相当于电脑内存的结构就是大脑的前额叶,这部分区域是灵长类生物进化中变化最大的部分,灵长类进化到人,大脑容量增加了一倍,而这增加的部分主要体现在大脑前额叶变得越来越大;

  额叶底面(眶回)与内侧区域

左侧大脑回:右侧面观左侧大脑回:右侧面观

  后面二个额叶部分又常称为“前额叶皮质”,前额叶因为有着广泛的神经联系和复杂的结构图式,以及丰富的、复杂的双向性联系,因此,它是大脑中最重要的区域之一,这是人类最高神经中枢,与人类的自我意识有关。前额叶与人类的心理活动及精神问题密切相关,前额叶出现问题甚至会引发人格改变。这与前额叶具有的重要心理功能有关,大脑前额叶除了承担短暂记忆和信息加工的基本功能外,更与纠错、信息整合、目标规划、预期、规则学习、逻辑推理等有关。

  脑前额叶接受和综合由脑的各部位传入的来自机体内外的各种信息,并能及时组织传出冲动,给这全部结构以组织性、指导性和调节性的影响,保证中枢神经系统整体的协同和达到整个高级心理过程的机能统一,可以称作是大脑的“指挥中心”指挥中心的总司令就是“自我意识”就是我们自以为是的“我”。自我意识是则是认识到自己是“与周围环境、与别人所相独立的个体”的能力。

  自我意识是人类意识的最高形式,自我意识的成熟是人的意识的本质特征。它以主体及其活动为意识的对象,因而对人的认识活动起着监控作用。通过自我意识系统的监控,可以实现人脑对信息的输入、加工、贮存、输出的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这样,人就能通过控制自己的意识而相应地调节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因此,可以说前额叶是我们人类的“神”,如果前额叶出问题,往往就会导致各种“鬼”出来。

  2014年发表在英国《自然-神经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大脑中的“前额叶背外侧皮层”可能是人们诚实与否的“开关”一旦这个脑区受损,人们便倾向于因为私利而说谎。研究者朱露莎说,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和道德哲学家们一直在认知控制机制的框架下讨论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两个假说。

  “我们知道,前额叶背外侧皮层是实施认知控制的最重要脑区之一,一旦这一脑区受损,我们可能就不能进行认知控制,只剩下本能反应。如果人性本善假设成立,失去认知控制后,我们只剩下本能的道德;反之,人性本恶理论下,失去认知控制后,我们只剩下本能的自私。有趣的是我们的结果支持了第二个猜想。”

  大脑前额叶受损伤的人没有能力发起和实现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活动,,也就没有什么创造性可言。大量临床观察表明, 大脑前额叶损伤的主要症状是:不能集中注意力进行观察和思考问题,更不能进行周密的逻辑推理,对突发事件束手无策,对事物总是健忘,行为反应迟缓,性格偏执、孤僻、情绪波动、喜怒无常。临床医学将这些表现称为“额叶综合征”。

  二、那么,什么是额叶综合征(FLS)?

  额叶综合征主要是各种原因导致额叶区域的功能损害而引发的心理行为和人格的异常症状群,患者往往是病前很正常的个体。

  主要原因有头部损伤、脑血管问题、颅内感染、额叶肿瘤、退行性疾病,如Pick’s病,另外某些先天性发育障碍,如大脑麻痹,还有某些注意缺损多动障碍( A D H D ) 患者可具有明显的额叶功能失调。额叶功能障碍亦可见于阿尔茨海默患者,其表现为:不能决策计划和作业完成不能, 激惹增高和退缩等人格方面的障碍。特别是伴有忧郁症状的帕金森病患者, 常可呈现额叶功能减退;慢性精神分裂症和严重情感性障碍,也可伴有额叶功能障碍,由于脑卒中导致的额叶损害也可随后产生精神障碍症状群, 如左侧额叶卒中极易产生重度抑郁, 特别发生在左侧额极部,相反,右侧额叶损害, 偶可产生继发性躁狂症。

  额叶内侧型:额叶内侧面可分上、中、下三部分,各部分损害可导致不同的神经行为综合征,尤以上内侧部损害可出现最具独特的临床表现。这个部分包括与主要运动结构和边缘系统密切联系的附加运动区和前扣带回,该部位损害时的突出行为改变为淡漠行为与情感表达不能,两侧损害可产生严重运动不能缄默及启动障碍。这种类型比较容易被发现,也容易被家人送到医院诊治。

  额叶背面及侧面型:额叶背面及侧面损害常导致广泛的行为障碍,常见有明显的认知障碍,智能减退、组织与判、断计划能力均下降。这些患者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障碍为人格障碍, 启动、了解情境、计划及完成日常活动等方面的能力均趋减退 。这类患者主要表现为学习、工作能力逐步减退,无法上学和正常工作,有的表现为道德感丧失。患者往往比较严重的时候才会被送到医院。

  额叶眶面区型:额叶的眶面区与边缘系统保持充分的联系, 它的后腹内侧延续部分,从组织学角度看属于边缘皮层,与记忆功能相关的边缘结构密切联系而且眶额皮质与反应抑制有关,因此,这部分受损的临床表现是记忆障碍和情绪不稳。由眶额叶损伤引起的人格改变主要包括冲动性、幼稚性、诙谐态度、性冲动、完全缺乏对他人的关心、残忍、缺乏同情心、极度自私。这类患者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问题,容易发生冲突、狂暴行为、性攻击等违法犯罪行为。患者往往与家人发生冲突,甚至攻击家人,无法与家人相处。这类额叶综合征又称为“眶额叶综合征”,患者如果出现狂暴行为往往会导致伤害他人而犯罪,这类犯罪行为也往往因为性质比较恶劣,会引发社会关注。

  眶额叶综合征患者的狂暴行为往往都是冲动性的,而不是计划性的,所以往往发生后不能为人们理解。而且发生的狂暴行为往往比较残忍,甚至让人感到没有人性。如果是有计划性的威胁他人的行为则不能归于额叶病理,额叶损害者不能认识狂暴行为发生时的环境和其行为的不合理性,往往不会逃跑或没有做好逃跑的计划。额叶损害患者在智能上知道可有不良后果,但他不能自控这种冲动。这种不能理解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 一般提示额叶背侧部受累,而虽智能上能理解事件来龙去脉, 却不能抑制其冲动行为,则提示眶部额叶损害, 并相对地额叶背侧功能保持完好。因此,这类患者出现犯罪行为时应在审判时做司法精神鉴定,评价额叶受损严重程度及患者病情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

  2015年7月22日美国《每日邮报》报道一名新泽西高中女教师因涉嫌与六名男学生发生性关系而受审,她的律师认为她性侵男生的原因是她的大脑状况使她易受14岁和15岁男孩的影响。她第一次怀孕期间,她遭受了并发症,需要进行脑部手术,在手术后出现了额叶综合征。她被控40项罪名,目前,她以50万美元保释外出。

  1999年,我在新疆军区精神卫生中心工作时,也曾经收治一名40岁左右的男性额叶综合征患者。他因为白天在单位中心花园小便被同事发现,给他妻子打电话,被妻子送到精神科住院诊治。他是半年前曾经骑自行车时被一辆路过的货车挂倒,头部受伤,短暂昏迷后醒来,忘记具体过程,到医院检查头颅CT,诊断是前额叶脑组织挫裂伤。从此以后,人格逐渐发生改变,变得不负责任,经常拉着战士打牌到很晚才回家,不照顾孩子,不按时上班,有时当众讲黄色笑话,当着家人对妻子动手动脚。住院后对护士经常有轻浮言行,甚至有时在病房将生殖器露出,被陪护严加训斥后还经常发生。

  三、额叶综合征如何诊治?

  额叶功能往往是综合性的整合功能,特别是前额叶功能受损并没有对应的生理异常表现或运动障碍,而认知能力降低、情感不稳、道德感下降、自私行为等人格改变往往不为人们注意,或者不认为是疾病所致。所以,对于脑外伤,我们只关注感知觉及运动能力恢复康复情况,很少关注出院后人格的改变。只有患者身边的家人及亲朋好友或者同事能够发现其明显的异常,或者逐渐变得不是原来的“TA”了。有的老年男性罹患退行性疾病后出现额叶综合征,猥亵女童或作出一些有伤风化的事情,会让家人颜面扫尽,不能接受。多是从道德层面或法律层面惩罚患者,很少考虑患者的病情发展。

  对额叶功能严重缺损患者, 即使应用较精确认知功能的测验亦较难被检出。大多患者的认知问题只有通过特殊测才能被检测出来,因为额叶的非运动功能主要是自我调节和执行功能,一般的认知功能检测如记忆、计算、语言、推理功能往往正常。而通过解决问题、抽象理解、隐喻故事、处理矛盾等方法才能发现问题,只是目前国内临床上尚无信效度良好、使用方便的整套测验评估工具来评估额叶功能,有些人使用MMSE、WAIS-R、WCST、言语联系流畅测验、交替顺序测验、自我调整测验、 记忆测验、抽像推理测验等测验,但往往也查不出来。

  因此在诊断的时候,还需要临床医生详细了解病史、辨别临床症状、神经系统检查、观察行为表现,再结合CT、MRI、PET、SPECT、脑诱发电位等检查。

  如果发现或诊断家人有额叶综合征,如何治疗呢?

  额叶功能失调及异常行为的治疗相对比较困难,因为目前没有特异性的药物或心理行为治疗方法能够快速修复额叶功能。主要治疗策略有以下四个方面:

  ( 1) 针对引起或加剧额叶功能失调的生物学因素进行治疗, 这是属于神经病学的范畴;

  ( 2) 用对额叶的神经调节的生化手段来改善其功能失调一一特殊的药物治疗,如中枢兴奋剂、多巴胺促动剂、神经营养药,针对狂暴行为的患者可以使用神经稳定剂、β受体阻滞剂;

  ( 3) 环境调整和心理治疗, 包括职业康复和家庭干预以及应用认知和行为策略, 以促进病人利用其尚保存的脑功能;

  (4) 对于可加剧额叶功能失调或其行为表现的共病疾患进行治疗。

  四、消除“魔鬼”的可怕的额叶切除术

  谈及额叶综合征自然不能回避曾经在上个世纪30-50年代风靡一时的额叶切除术,这也算是医学史上一段丑闻。1935年,约翰·富尔顿和卡罗尔·雅克布森在伦敦举行的第二届神经精神学会上发表报告,提到他们对黑猩猩实行两侧前连合切断术后,黑猩猩的攻击性行为减少。这引起了葡萄牙医生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的注意,他开始尝试用类似的方法治疗人类的某些重大精神疾病。对那些被诊断患有包括从轻度抑郁症、焦虑症到精神分裂症这类严重精神疾病的各种人进行额叶切除术。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AntónioEgas Moniz)是额叶切除手术的开创者,而且因此获得194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项手术在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风靡一时,在美国和欧洲有据可查的至少就有大约50000次手术。而瓦尔特·弗里曼医生可以说是当时最红的脑外科医生,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仅仅在华盛顿特区的乔治·华盛顿大学(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他就做了超过3400次的脑额叶切除手术。

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

  1949年7月11日,瓦尔特·弗里曼医生正使用自己专门发明的冰锥状的手术器具进行额叶切除术

  那时候的医学专家认为这是在“给灵魂做手术”,可以治好从轻度抑郁症到重度精神分裂症的所有毛病。连美国总统肯尼迪(John F。 Kennedy)的妹妹罗斯玛丽·肯尼迪(Rosemary Kennedy)也接受了这样的手术治疗。

罗斯玛丽·肯尼迪(1918-2005)罗斯玛丽·肯尼迪(1918-2005)

  罗斯玛丽出生时就有了发育障碍,因为当时接生的医生没能按时抵达,助产的护士就教罗斯玛丽的妈妈把腿合上等医生来了再行生产。结果罗斯玛丽的头就被卡在产道里等了两个小时,致使她严重缺氧,留下终身缺陷。在1941年,本可以作为一个相当平凡存在的罗斯玛丽在经历了数年的癫痫和强烈的情绪波动之后,她的父亲老约瑟夫·帕特里克·肯尼迪(Kennedy patriarch Joseph)带着23岁的女儿去了瓦尔特·弗里曼那里。之后她就再也不是曾经的那个自己了。罗斯玛丽的一只胳膊还有一条腿都丧失了功能,语言能力也基本丧失,只有“两岁孩子的心智能力”。

  1967年一个病人死在了瓦尔特·弗里曼手术台上,他因此被吊销了行医执照。不仅如此,精神病学和精神药理学都已经确认,并不需要有像额叶切除术这种精神病外科学的东西存在,额叶切除术的全盛时期就这样戛然而止。

  其实,利用破坏额叶而赶“鬼”驱魔并不是上个世纪才有的事情。考古学家发现,在新石器时代就有颅骨开孔的遗骸。

  瑞士洛桑的市立动物学博物馆(Musée cantonal de zoologie,英文名为The Cantonal Museum of Zoology)展出的一个年轻的新石器时代女孩的头骨,她生活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在颅骨穿孔之后还活下来了一阵子。

  而且在中世纪一些绘画插图作品中也可以看到医生给患者开颅的手术插图及开颅手术器械插图。

  1594年的插画,画中一位医生正在钻开一个男人的头,看来旁边坐着的男人也正在接受同样可怕的开颅手术

1786年的意大利插画展示的是用于颅骨穿孔手术的工具1786年的意大利插画展示的是用于颅骨穿孔手术的工具
1530年的德国插画描绘的是一个正在接受颅骨穿孔的男子1530年的德国插画描绘的是一个正在接受颅骨穿孔的男子

  也许人类自古就意识到,如果一个人行为疯狂可能就是大脑出了问题,因此可以给大脑开一个孔,把魔鬼赶出来。

  人类在和精神障碍作斗争的过程中,不知道牺牲了多少人的生命和生活,但是,精神障碍患者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也许只有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才能从改善社会政治经济生态的角度改善人们的心态,减少戾气,缓和矛盾,培育出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从而减少精神障碍的患病率。

  很多恶性案件背后都有精神障碍的影子,而额叶综合征作为一种精神障碍并不为太多人所知,甚至连精神科专家都没有诊断治疗过。而且有些额叶综合征患者可能是家庭暴力、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后来可能成为伤害他人的凶手。因此,很有必要做一下科普宣传,让身边人知道,头部受伤后如果出现了性格改变,要及时就医,及时诊治额叶综合征,避免再次发生惨剧和悲剧。

  面对犯罪的恶行,我们虽然气愤,但是还要考虑如何预防呢。如果发现周围有人前额叶受伤后行为开始变得怪异,就要劝其及时看病,诊治。在这次的案件中,刘某见色起意,脱口而出想亲一口受害空姐,这是非常轻浮的性本能表现,之后,便失去控制强奸空姐,在空姐反抗之时用尖刀伤害空姐,而且是连刺十几刀。完全是发狂失控的行为,之后又跳河自杀,跳河时撞坏栏杆,显然不是理性逃跑所致溺死,这些都很像额叶脱抑制现象。这类行为明显是异常变态,不过如果只是骂一声“变态!该死!”也不能预防类似恶性案件。只有理性分析,找出病理原因,才能够预防类似恶性案件。

  建议警方对杀害空姐的凶犯进行尸检,特别是查看前额叶是否受损?当然,也许时间过长,脑组织已经液化,无法通过尸检检查,但是,他在高一时被同学打伤而住院治疗的病历应该可以查一下。也许当时的病理检查能证明是不是额叶受伤,是否有脑组织挫裂伤或病理改变灶?这又让我联想到米脂县杀害学生的案件,他们都曾经是学校暴力的受害者而变为杀人者。这两起恶劣的影响重大的凶杀案都再次提醒我们:社会稳定和安全需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对遭受暴力袭击或被欺负的学生要加强心理辅导,对于头部外伤后出现性格改变的患者要到心理科检查诊治。

  虽然这样不能使空姐死而复生,但是,会让案情大白于天下。我并不是想为凶手开脱,只是觉得应该让更多的人们了解额叶综合征这个慢慢改变一个人性格的疾病。同时对于身边额叶受损者要及时发现,及时带其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特别是受伤后性格变异的要及时重新就诊,因为这类患者是没有自知力的。这样,才能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最后,还是希望大家保护好自己,尤其是广大女性同胞,尽量避免夜晚单独出行,如果发现周围有人行为异常,要保持冷静,沉着应对,避免激怒歹徒的同时还要想办法脱身或者寻求帮助。

  参考文献:

  1、Gazzaniga M S,Ivry R B,Mangun G R,et al。 认知神经科学:关于心智的生物学。周晓林,高定国等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2、Rochat, Philippe (2003)。 “Fivelevels of self-awareness as they unfold early in life”(PDF)。 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 12 (4): 717–731。

  3、夏镇夷,额叶综合征的诊断和处理,上海精神医学1999, 新11(增刊) : 1-6

  4、http://allthatsinteresting.com/lobotomy-walter-freeman

  5、Teuber HL。 The riddle of frontal lobe function in man。 In: Warren JM, Akert K, eds。 The frontal-granular cortex and behavior。 New York: McGraw-Hill。 1964:410-44

  6、Mesulam M。 Frontal cortex and behaviour。 Ann Neurol 1986; 19:320-4

  7、Blumer D, Benson DF。 Personality changes with frontal and temporal lobe lesions。 In: Benson DF, Blumber D。 eds。 Psychiatric aspects of neurologic disease。 New York: Grune & Stratton。 1975:151-69

  8、Krudop WA, Bosman S, Geurts JJ, Sikkes SA, Verwey NA,Stek ML, Scheltens P, Rozemuller AJ, Pijnenburg YA。 Clinical pathological correlations of the frontal lobe syndrome: results of a large brain bank study。 Dement Geriatr Cogn Disord 2015;40:121-129。

  9、理查德・格里格。 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M]。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10、MichaelS.Gazzaniga, RichardB.Ivry, GeorgeR.Mangun,等。 认知神经科学:关于心智的生物学[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1。

  《科学大家》专栏投稿邮箱:sciencetougao@sina.com  来稿请注明姓名、单位、职务

了解更多信息 欢迎关注科学探索微信公众号及微博了解更多信息 欢迎关注科学探索微信公众号及微博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