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揭秘:嗑瓜子等于喝油太夸张 为啥嗑瓜子停不下来

流言揭秘:嗑瓜子等于喝油太夸张 为啥嗑瓜子停不下来
2018年02月13日 08:45 科技日报

  过年嗑瓜子那些事儿

  无论你位于祖国的哪里,年货里都少不了瓜子。亲戚朋友聚在一起聊天、看电视,伸手就能抓到一把。然而别只顾着吃瓜子,你有没有想过瓜子背后隐藏的一些小知识呢?

  为什么瓜子磕了停不下来?

  虽然瓜子并没有特别美味,但嗑瓜子却似乎有种魔力,让人停不下来。哪怕口干唇燥舌尖起泡,还是不由自主地吃了一把又一把。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嗑瓜子这个活动其实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嗑一粒瓜子的小活动,小活动相对于大活动更便于实施,小目标相对于大目标更容易实现。瓜子壳给人享用美味制造了一点小障碍,但克服起来又很简单,而且还很容易掌握技巧。在单独的、嗑一粒瓜子的小活动中,参与者的行为(嗑瓜子)和结果(吃到瓜子)之间的时间跨度短,也就是说努力得到的反馈及时,使得参与者更容易建立起行为—努力—反馈之间的因果联系,心理就很容易得到满足,激励着你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

  中国人何时开始嗑瓜子?

  瓜子,无外乎葵花子、南瓜子和西瓜子,其他瓜的籽,要么无法批量生产,要么无法当零食食用。

  我国嗑瓜子的习俗在明代已经流行。从历史渊源来看,西瓜子是真正意义的“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西瓜子可食的是元代《王祯农书》:“(西瓜)其子爆干取仁,用荐茶易得。”在明清两代,没有其他瓜子能撼动西瓜子的地位。而且嗑瓜子的习俗传入了宫廷,明代《酌中志》中记载了明神宗朱翊钧“好用鲜西瓜种微加盐焙用之”。

  葵花子和南瓜子虽然也是瓜子中的成员,但是广为流行却是近代的事。向日葵和南瓜都是美洲作物,大概从16世纪上半叶——也就是晚明的嘉靖年间传入中国。南瓜子从晚清开始流行,葵花子从民国时期开始流行。也就是说,西瓜子单独支撑了长期以来民间嗑瓜子的习俗,即使在葵花子和南瓜子成为常用零食之后,地位依旧没有改变。

  外国人嗑不嗑瓜子?

  那么,全世界是不是只有中国人嗑瓜子呢?好像真的很少见到国外电影或者电视剧里面有嗑瓜子的情节。外国人是不是不吃瓜子呢?

  美国人不喜欢吃瓜子等有硬壳的食物,这可能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有关。但他们也会吃脱壳后的瓜子,只是在烤面包、饼干时用作装饰。在德国、法国人们认为瓜子是鸟类和仓鼠吃的,不是人的食物。

  但西班牙人和我们一样,对瓜子特别钟情。特别是现场看球的球迷们,瓜子就是他们看球的“最佳伴侣”。西班牙人嗑瓜子速度比中国人快。不过,西班牙瓜子基本上都是原味的,没有那么多香料,甚至连盐都少加。

  此外,大多数亚洲国家的人们也是吃瓜子的,尤其是东南亚地区。而像俄罗斯、土耳其等地跨亚欧的国家,人们也是比较喜欢吃瓜子的。但日本是个例外。在日本,几乎没有人吃瓜子。因为日本是一个十分注重礼仪的国家,他们认为,把食物放进嘴里再拿出来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嗑瓜子等于喝油?

  过年时,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聊天嗑瓜子其乐融融。不过最近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很吓人,说瓜子含油量很高,吃瓜子等于喝油,这是真的吗?

  以炒瓜子为例,每100克葵花子,去皮后可食用部分为50克,脂肪含量大约25克,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每人每日食用油的摄入量不超过25克—30克。尽管我们从瓜子中摄入的脂肪与从葵花子油中摄入的脂肪没有本质的差别,但是说吃瓜子就等于喝油未免有些夸张。

  因为,虽然瓜子仁中的脂肪含量占了大约一半,但是瓜子中的脂肪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饱和脂肪仅占了14%,无胆固醇。适量的油酸和亚油酸都有降低总胆固醇和“坏胆固醇”的作用,对身体有益。此外,瓜子还含有20%—30%的蛋白质,以及大量的维生素E、叶酸、镁、钾、钙、硒和膳食纤维等重要营养成分。但瓜子也不能吃得太多,否则可能会因摄入过多热量和油脂,造成高血脂,引发肥胖风险。

了解更多信息 欢迎关注科学探索微信公众号及微博了解更多信息 欢迎关注科学探索微信公众号及微博
相关专题: 流言揭秘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苹果汇

众测

来电聊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