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科研团队在陕西发现“微型人类远祖至亲”

2017年01月31日 13:04 中国新闻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冠状皱囊动物腹面和侧面。西北大学供图。冠状皱囊动物腹面和侧面。西北大学供图。

  中新网西安1月31日电 (记者 田进)中国西北大学31日披露,该校地质学系研究员韩健等在陕西南部宽川铺生物群中微型动物化石的研究中,发现了最古老的原始后口动物—冠状皱囊动物。这种成体仅1毫米的微型动物,被认为代表着显生宙最早期的微型人类远祖至亲。  

  据介绍,该发现将对人类早期祖先的认知,由距今5.2亿年前推至5.35亿年前,接近显生宙起点,其体积也由“厘米级”推至“毫米级”。

  中国科学院院士舒德干表示,如果将澄江动物群中的后口动物大爆发比作一挂鞭炮燃起的话,“皱囊动物”的发现相当于找到了这挂鞭炮的引线。

  据了解,科学界已有共识,地球上所有动物共同构成了在亲缘上彼此关联的动物界或动物谱系树。动物界中数以亿计的古今成员依其谱系演化关系可以归并为基础动物、原口动物、后口动物三个亚界。其中,人类是后口动物亚界的一员,其起源演化受到学术界特别关注。

  韩健研究小组运用酸蚀法、显微电镜、显微CT等技术对距今5.35亿年的陕南宽川铺生物群中微型动物化石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了毫米级的原始后口动物—冠状皱囊动物。这种动物呈椭球形,成体大小约1毫米左右,腹面具有可伸缩的环状口部,表面有4对体锥,却无尾部和肛门。最重要的是,它出现了被认为是鳃裂构造雏型的成对排水鳃孔。所有特征显示,这种最古老、最原始的后口动物,很可能就是科学界期盼已久的后口动物亚界的一个根,对深入探讨两侧对称动物的躯体构型起源具有重大意义。

  专家表示,此次在陕南宽川铺生物群微型动物化石的研究发现,开启了毫米级微型后口动物始祖研究的新篇章。(完)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