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彩霞: 在细胞里玩转“小分子”

2017年07月24日 01:08 科技日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添加喜爱

在很多人眼中,阴彩霞是个对工作极其投入的人。这份“投入”也为她换来了一个又一个成果。

近年来,这位山西大学分子科学研究所教授创新了传统荧光探针单调的细胞标记成像方法,也突破了对细胞内半胱氨酸代谢过程及其代谢产物可视化成像技术。

在山西大学读博的第2年,阴彩霞和导师研制出一种生理环境下检测磷酸根的方法。而在当时,由于检测无机磷的设备价格昂贵,因此检测费用也相对较高。应用阴彩霞的方法,则大大降低了检验成本,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2008年,阴彩霞又投入到一项新的研究任务中,寻找新的具有生物兼容性并能快速响应的硫醇荧光探针。哪种分子可以呢?她大胆推测“色烯化合物”能作为新型荧光探针。彼时,学界还没有人将色烯分子和荧光探针联系在一起。

为了验证这一构想,她一头扎进了实验室。经过反复试验,她终于发现了“硫醇—色烯”点击开环反应,色烯分子能在两秒内对硫醇进行定量识别。

那段时间,为了论证自己的发现,阴彩霞设计了多种方案,又一一排除。实验——失败——实验……这是阴彩霞每天都要经历的过程。由于当时实验室的条件有限,无法顺利开展实验,她只得利用核磁手段完成了一系列实验,由此初步观测到一些反应,但还不能完全肯定。她接着又借助二维核磁和质谱辅助手段,终于实验设想得以验证。

阴彩霞的成果发表后,这一新的识别方法也随之问世,国际上认定这一研究成果具有原始创新性。“在荧光探针领域,这是一个很好的研究体系,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发展出基于色烯的更多研究成果。”阴彩霞说。

(本版图片除标注外来源于网络)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