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决定我们的健康:为什么人会得癌症?

2016年04月15日 17:52 新浪科技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每次开启癌症这个话题,都会引发大家的一声叹息。有一种说法,只要人活得足够长,那么每个人都会得癌症,这一说法也得到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提供的《2014年最新研究解析中国肿瘤流行病谱》的支持。按照平均寿命74岁计算,每个人一生当中患恶性肿瘤的几率是22%!

  更惊人的是,根据《2013年度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最新数据,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为312万,每分钟就有6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每年全国因癌症死亡的病例约为270万,每分钟就有5人死于癌症。全世界20%的新发癌症病人在中国,24%的癌症死亡病人在中国!

  无论我们多么扼腕,有多长的叹息,癌症的存在都已是事实,不妨了解多一点这个“最强对手”,再看看我们在这个巨大的阴影面前,能做些什么。

  “长寿”的癌症

  首先要说明,癌症并不是人类社会进入高速化发展的现代才出现的,追根溯源有一定困难,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的癌症出现在一条1.1万前的狗身上,这条狗通过交配将癌细胞转移到了其他狗身上,这种癌症得以存续至今。

  论文的第一作者、英国剑桥大学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学院研究所的Elizabeth Murchison给了一个惊人的结论“这种异常长寿的癌症其基因组表明,尽管累积了数百万的突变,在适当的条件下癌症还可以继续存活超过1万年的时间”。这一结论,于2014年1月初发表于Science。(doi: 10.1126/science.1247167)

  对于癌症的记载,传闻很多。传说在公元前2980年左右的古埃及时代,有着“医药之神”称号的印和阗在他的医术中介绍了许多种疾病及治疗方法,唯独对癌症表示束手无策;另相传公元前377年去世的欧洲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已经能够分辨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据说我国历史上的神医华佗,已经能做肿瘤摘除和胃肠缝合一类的外科手术。这些传说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相信古代的医生也已发现病人患癌症的现象,有些肿瘤是手可以直接触摸到的。但直到现代,才有了对癌症的正确解读。

  癌症的机理

  自分子遗传学兴起后,癌症的机理才真正被揭晓:我们的DNA遭到破坏,控制不住某些细胞,它们肆无忌惮的生长,对人体其他的细胞造成影响;它们还会在人体流动,把坏的影响带到身体其他的部位,去影响其他的细胞。这是一个恶性的死循环,患者会出现很多有损身体健康的症状,最终导致死亡。

  我们体内的细胞每天都在更新着,人体这部机器要维持正常运转全靠它们,其中有三个角色尤为重要,一种是促进细胞生长的原癌基因,一种是控制细胞过分生长的抑癌基因,还有一种是检查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是否出错的蛋白质。

  如果用一个场景来形容它们之间的配合,大概会是这样的:假设你(细胞)在跳舞(正常代谢),跟着老师学着固定的动作,你做错了老师就会纠正你(DNA错配修复蛋白质)。可突然你嚼了炫迈口香糖(原癌基因发生变异),于是就变得“根本停不下来”(不停复制),这时候你的朋友把音乐关掉(抑癌基因发挥作用)了,你就停下来了。

  引发癌症的因素

  人人都有患癌风险,这句话没错,我们每个人都有原癌基因,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得癌症。人体细胞发生癌变是突变累积的结果,这个突变点可能来自于遗传、病毒、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遗传会使携带不良突变的个体患癌症的机会比正常人高,环境、病毒等外界因素则是会长久刺激人体免疫应答系统,是诱发癌症的重要因素。喝酒、抽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引发癌症的因素之一。

  右图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乔友林教授及其团队根据《2012年的中国癌症登记年报》绘制的“中国癌症地图”,根据图中显示,癌症发病是有地域区别的。比如,宫颈癌高发地区:内蒙古、山西、陕西、湖北、湖南、江西,胃癌高发地区:辽宁、山东、甘肃、江苏、福建,肝癌高发地区:浙江、广西、江苏等沿海地区,内蒙古、吉林。

  相似的地理位置意味着相似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这也表明环境对激发人体癌变有着很大的影响。比如,湖南等地有嚼槟榔习惯,可能导致口腔癌,矿区、化工厂等工作环境下的人易患肺癌等。

  癌症的诊断技术

  许多癌症在发现的时候就已经是晚期了,除了患者平时对身体不适没有留意外,与检测技术也有关系。有的癌症并不那么容易发现,传统的血液测试、X射线影像和核磁共振技术没有办法让医生看清病变位置,可能出现漏检错检现象。

  基梅尔癌症中心的肯尼斯?金茨勒教授表示“蛋白的质谱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有力工具,来寻找基于蛋白的癌症生物标志物。使用肿瘤释放到血液、粪便、尿液中的游离DNA来作为生物标志物,也是未来癌症检测具有前景的一个方向。”

  科学家们发现,微小核糖核酸在各种肿瘤中都有异常表达,于是尝试用微小核糖核酸作为生物标志物来测定癌细胞。在胚胎发育、细胞的增殖、分化与凋亡、免疫应答等生命活动中,微小核糖核酸都发挥了对信号转导途径的调控作用,它比一些蛋白质还要稳定。(南方周末 《寻找早期癌症的指纹》)

  伦敦大学学院的科学家开发了采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显示糖消耗的癌症检测新技术,使放射科医生能够更详细地对肿瘤进行成像。(doi:10.1038/nm.3252)

  既然癌症与基因有关,那么想办法发现癌症的致病基因,将是诊断癌症的可靠依据。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领导者之一、哈佛与麻省下属的Broad Institute院长Eric Lander指出,人类基因组计划耗时十五年和30亿美金用于获得一个人的基因组序列。在过去的十二年里,测序成本大幅下降,这使得我们可以对成千上万的人进行测序,找出造成癌症、自闭症、心脏病或精神分裂症的关键基因。随着成本的不断下降,在未来的五六年内,我们将有可能获得疾病基因的完整目录。(The Atlantic “When Will Genomics Cure Cancer?”)现在,乳腺癌、宫颈癌、胃癌、肺癌、膀胱癌、结直肠癌等的检测均获得突破,科学家们逐渐了解到,是哪些基因的突变造成了癌症的发生。

  癌症的预防

  聊过了癌症的可怕,再来强调一下,其实如果正确预防,癌症并没有那么可怕。

  据世界卫生组织称,通过改变或避免以下主要危险因素,30%以上的癌症可以得到预防。

  ?烟草使用

  ?体重超重或肥胖

  ?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低

  ?缺乏身体活动

  ?酒精使用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城市空气污染

  ?家庭使用固体燃料产生的室内烟雾。

  避免上述危险因素,针对人乳头瘤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接种疫苗,控制职业危害,减少暴露于阳光下的时间,可起到预防癌症的作用。

  同时,定期进行检查,身体不适及早就医,具有家族遗传史、患有慢性疾病或长期接触易触发癌症环境的人进行癌症定期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能有效的将癌症“关在门外”。

  【扩展阅读】

  《基因与癌生物学》由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Harold Varmus和著名科学家Robert A. Weinberg撰写。

  1989年,Harold Varmus 和 J. Michael Bishop因为发现RNA病毒诱导细胞致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有趣的是,Varmus原先学的是文科,后来转的医学。这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癌细胞是如何形成的,解释易感染性与任何一种诱发因素(包括日光、放射线、烟草和某些病毒感染……)一起作用,告诉人们当细胞发育以及人体的正常过程被打乱或被破坏时所造成的危险后果。对癌症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值得看一下。

标签: 癌症健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原创策划

趣闻

表情图在不同手机效果不同

表情图在不同手机效果不同

同一个露齿而笑的表情符号在不同平台间的显示效果大,苹果像是露齿而笑:要打架。 [详细]

热门话题

斗鱼熊猫TV等直播平台遭查

斗鱼熊猫TV等直播平台遭查

文化部称,斗鱼、虎牙直播、熊猫TV等网络直播平台涉嫌提供含宣扬淫秽、暴力等内容。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