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仓央嘉措:入山又恐别倾城

2014年10月30日 07:42   新浪科技 微博    收藏本文     
在错那曲卓木乡,不经意间就能看到古朴的碉楼散落在山间谷地。这些碉楼有近千年的历史,或土或石,虽然残破,但依然能感受当年的巍峨气势。有些碉楼用于战争防御,有些是为了居住,在当年落后的经济条件下,建造工艺如此精湛的建筑相当不易。  在错那曲卓木乡,不经意间就能看到古朴的碉楼散落在山间谷地。这些碉楼有近千年的历史,或土或石,虽然残破,但依然能感受当年的巍峨气势。有些碉楼用于战争防御,有些是为了居住,在当年落后的经济条件下,建造工艺如此精湛的建筑相当不易。

  寺庙学经:入山又恐别倾城

  西藏人称仓央嘉措生活的门隅为“白隅吉姆郡”,意为“隐秘的胜景”。一位远离门隅达旺的门巴族同胞撰文回忆道,他的家乡“门隅地区到处是无边的原始森林,珍贵的药草和可口的水果比比皆是。当百花盛开,百鸟翔集时,茂密的树林里真是一座绝妙的大花园。”

  我们在错那县城探访时得知,仓央嘉措曾在14岁时,到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的贡巴则寺学过经,该寺位于错那镇夏日村的后山上。我们进入夏日村,沿着一条盘山公路走进贡巴则寺,据寺庙僧人强巴塔金介绍,贡巴则寺也叫夏日寺,始建于1402年,创始人为旦巴嘉措喇嘛,该寺曾是错那县城最大的一座格鲁派寺庙,住寺僧人最多时有近百人。仓央嘉措到这里学过经,时间不到一年,后来就是从这里进入拉萨的布达拉宫。文革时,贡巴则寺受到冲击,寺庙建筑及文物被损毁,僧尼也被解散。近些年来,国家拨巨款重新修建了贡巴则寺。

重修后的贡巴则寺虽然只是当年寺院的一角,却保留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佛像,还有仓央嘉措讲法的宝座。尽管破旧,但从建筑材质上依稀能看到仓央嘉措旧居当年的风范。  重修后的贡巴则寺虽然只是当年寺院的一角,却保留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佛像,还有仓央嘉措讲法的宝座。尽管破旧,但从建筑材质上依稀能看到仓央嘉措旧居当年的风范。

  我们随强巴塔金进入寺庙的主殿,一名老僧人正专心念经,似乎外界的干扰与他无关。让人称奇的却是寺庙高出县城上百米,这里竟生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松树,至少有数百年的树龄。在错那县城驻军有句流行语,谁能种活一棵树就给立三等功,可官兵们年年种树,整个错那县城没能种活一棵树,这棵古松树却存活了数百年,留给人们太多的悬念。在这座寺庙主殿前面,还有一排杜鹃树,每逢夏秋季节,开出异常艳丽的杜鹃花,成为错那县的一大奇景。

  在波拉山下贡日乡斯木村,也留有许多关于仓央嘉措的故事,其中有一则故事讲到,仓央嘉措被认定为转世活佛到错那时,路过斯木村附近,见到当地一个门巴人烧火做饭,烧柴时先从树的根部烧起,仓央嘉措告诉他,这样烧会伤害喇嘛,影响菩萨的福寿,要求他从树梢往下烧,那人依从了他的劝说。仓央嘉措临走时,嘱咐以后到拉萨时找他。当仓央嘉措做了六世达赖后,这人真来到拉萨,却不知仓央嘉措住在什么地方,满大街高声叫着仓央嘉措的名字,卫兵们抓起来要治他的罪。仓央嘉措听说后,急忙叫人将他接到宫中盛情款待,相互聊天扯闲话,还谈起了勒布沟的风情习俗。仓央嘉措后来免除他家的赋税,赏赐给他家房屋和土地,这家人后代享受荣华富贵。

  我们得知仓央嘉措还曾经在波拉山下白日贡学过经,便决定前去一探究竟。我们从错那县城出发,一直往西南方向,就进入到海拔4520米的波拉山口,也是西藏腹地进入仓央嘉措故里门隅的孔道之一。途经波拉山口,车窗外飘起片片雪花,越野车盘山而上,极目而望,远近山顶上白雪覆盖,没有一丝声响,只有一片白色的世界。一座高过一座的雪山如一尊尊神像,在太阳下熠熠生辉,显得十分庄严而肃穆,还有悬挂在路边崖壁上晶莹剔透的无数冰柱,如一柄柄利剑透着寒光。

海拔4500米的波拉山口是西藏腹地进入仓央嘉措故里门隅的主要孔道之一,在不到一小时的车程里,海拔高度快速下降了2000米。  海拔4500米的波拉山口是西藏腹地进入仓央嘉措故里门隅的主要孔道之一,在不到一小时的车程里,海拔高度快速下降了2000米。

  翻越波拉山口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碰撞在海拔4000多米的山体上,这样的碰撞产生了大量的雾气,使波拉山口一侧常年云雾缭绕,仿佛秘境屏障。站在波拉山口,可远眺仓央嘉措的故乡达旺。从波拉山口往下走,对我们来说,就像进入奇幻的世界,波拉山口雪花纷飞,紧接着就进入了一个云雾缭绕的世界。随着海拔的下降,雾气慢慢将我们包围,皮肤开始感受到了空气的温润而变得舒展,每个毛细孔都在扩张,在尽情地呼吸着充沛的氧气。我们很难相信,自己还置身于西藏,因为眼前这样的景象,已经颠覆了我们对于西藏的印象。

  我脚下的土地已属于门隅的领地,西藏人称门隅为“白隅吉姆郡”,意为“隐秘的胜景”。一位远离门隅达旺的门巴族同胞撰文回忆道,“门隅地区到处是无边的原始森林,珍贵的药草和可口的水果比比皆是。当百花盛开,百鸟翔集时,茂密的树林里真是一座绝妙的大花园。”

  我们走进贡日乡斯木村,在离村子东北约三里许,即为跨越娘江曲的雅桑桥。据说这个地方,就是藏传佛教宁玛派僧人玛撒沁格勒与变化为野猪的魔女激战之地。我们寻问贡日乡是否有白日贡时,当地村民竟回答不上来。正当我们失望之际准备离开时,斯木村主任群增次仁开着车返回村里。我们道明来意后,他马上给我们指引白日贡的方向。次仁曾听长辈讲,仓央嘉措在斯木村的白日贡学过4年经,这里也是勒布沟四措(区)门巴小喇嘛集中学经的地方。只可惜因为年久失修和历史变迁,白日贡只剩下一个地基孤零零地矗立在山坡,上面满山遍野的红色杜鹃花开得正浓。

山上虽然白雪皑皑,山谷中的勒布沟却绿草如茵,山间云雾氤氲,森林密布。山坡上,随处可见红色的高山杜鹃花开得正浓,宛如瑞士的景色颠覆了我们对西藏的印象。  山上虽然白雪皑皑,山谷中的勒布沟却绿草如茵,山间云雾氤氲,森林密布。山坡上,随处可见红色的高山杜鹃花开得正浓,宛如瑞士的景色颠覆了我们对西藏的印象。

  门巴族信奉宁玛派教义,门巴人的爱情生活同样比较自由。仓央嘉措生于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的家庭,该派教规并不禁止喇嘛娶妻生子,他象普通人一样,有较多的时间接触民间生活,既有机会接触优美的民间情歌,也有机会体验世俗的儿女情长,逐渐形成了自由的爱情思想。仓央嘉措的这些思想和行为与他的情歌一起,在当时以严守戒条著称的黄教看来,则是离经叛道。因此,仓央嘉措进入布达拉宫后,依旧冲破重重阻碍,变装易名,经常深夜前往拉萨城中,混迹于“茶坊酒肆”,做出违反教规的“风流韵事”,写下了情意缠绵的《仓央嘉措情歌》。他身为达赖喇嘛,现实生活与其原本的思想发生了冲突,使诗人内心充满矛盾。

  是出家修佛,还是在家生活?仓央嘉措从小习惯山野生活,内心的冲突也难以抑制。仓央嘉措就在如此充满矛盾的生活情景中,写下了许多传诵古今的诗篇:“默想的喇嘛面孔,很难来到心上,不想的情人容颜,心中却明明亮亮。守门的老黄狗,心比人还灵,别说我夜里出去,今日清晨才回宫!住在布达拉宫时,叫持明仓央嘉措;住在山下拉萨时,叫浪子当桑旺波。”

  勒布足迹:世间安得双全法

  仓央嘉措将要离家时,对故乡十分留念,不愿穿上活佛带来的华丽服饰,坚持穿门隅的旧装。他还在门前种了三棵树,意味深长地说:“当这三棵树长到一样高时,我就回来。”仓央嘉措当年亲手种的三棵树,至今长势旺盛。他离家后经过帮岗定,依依不舍地回过头来遥望即将离开的家乡,感慨地说:“门巴人没有权力,今后不应再出达赖了。”

  勒布沟是错那的门巴族主要聚居地,海拔只有两千多米,森林密布,鸟语花香,宛若仙景,这里流传着许多关于仓央嘉措的故事。据说桑结嘉措派人寻找五世达赖灵童,就是经勒布沟向南去往达旺的,斯木村的赤珠担任他们的向导。他们向南走到通林村住宿,因寻找灵童的人不懂得门巴人风俗,在烧火熬茶时先烧树枝的尾部,犯了当地门巴人的禁忌,一个老大娘见后,急忙上前劝阻说:“应该先烧粗那头,不然会影响新达赖的寿缘。”他们到门隅达旺后,顺利找到了仓央嘉措,给他们带路的赤珠有功,还当上3年的错那宗本(错那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为报答门巴族老大娘的关心,当局免去门隅3年的乌拉差役。

  在当地门巴人心目中,仓央嘉措是一个心地善良、和蔼可亲、富贵不忘本,有着与他们一样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的门巴人。仓央嘉措对自己的母亲非常孝顺,当他在崩波崩巅放牛时,见到数座宝塔,他就唱起来:“宝瓶似的宝塔啊,好像拉萨一样;我的母亲才旺卓玛(应是次旺拉姆)啊,恰如拉萨的菩萨一样。”仓央嘉措将要离家时,对故乡十分留念,不愿穿上活佛带来的华丽服饰,坚持穿门隅的旧装。他还在门前种了三棵树,意味深长地说:“当这三棵树长到一样高时,我就回来。”仓央嘉措当年亲手种的三棵树,至今长势旺盛。他离家后经过帮岗定,依依不舍地回过头来遥望即将离开的家乡,感慨地说:“门巴人没有权力,今后不应再出达赖了。”300多年来,门隅再也没有达赖转世。当他回首遥望的时候,在石上留下脚印,这双脚印至今还保留着。

  仓央嘉措是否到过勒布沟,也是我们探访的重点。我们从麻玛乡群众中得知,当地有位老人平措,从小在这里长大,曾是错那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和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山南地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他知道仓央嘉措很多故事。平措现年68岁,2009年回到生养自己的麻玛乡盖房定居。他在1956至1958年时,曾跟随村里人3次到过达旺交换商品,他经常听父母唱仓央嘉措情歌。在他的印象里,男女靠唱情歌相恋,只要彼此有情意,就组建家庭。若男子不会唱情歌,连姑娘也难找到。他也讲到错那县城雪夏村的巴珠家旧居,当即唱起一首曾经在勒布一带流行、据说是仓央嘉措写的情歌:“仁增仓央嘉措,不管骨头高低;骨头高等何用,不能熬粥充饥;我爱漂亮少女,雪夏巴珠家里。”

  平措说,从麻玛乡通往达旺有两条路,一条走南线,有两天路程;一条走东线,有一天路程。他曾听老人介绍,仓央嘉措曾在肖站附近留下一双脚印,在脚印周围,立有大小经幡,行人过此,都焚香膜拜。有则故事这样讲到,仓央嘉措出身贫寒,从小随母亲劳动。他的父母经常到错那宗城以物易物,从达旺附近的乌金凌到错那都要负重,来回经过肖站下的鲁古塘,附近曾有一座宁玛派寺庙,一路杂草丛生、沟壑交错、猛兽出没、毒蛇缠腿,非常艰辛。仓央嘉措有首诗这样写到:“鲁古塘这大坝路,比阴间小道还长,人们背负的那沃绒,比大铁石还要沉。”

66岁的洛桑卓玛在每个藏传佛教吉祥日,都会花费一个半小时翻山越岭来到浪波乡桑雅拉康(佛殿),从14岁起她就在这里打扫佛堂、诵经礼佛,她曾经在经书里读到有关仓央嘉措的记载。作为拉康唯一的管理者,她打算让儿子继承照管的责任。  66岁的洛桑卓玛在每个藏传佛教吉祥日,都会花费一个半小时翻山越岭来到浪波乡桑雅拉康(佛殿),从14岁起她就在这里打扫佛堂、诵经礼佛,她曾经在经书里读到有关仓央嘉措的记载。作为拉康唯一的管理者,她打算让儿子继承照管的责任。

  我们在同平措老人交谈时,还得知勒乡斯木扎有座小寺,那里既有莲花生大师的修行洞,也有仓央嘉措给信众讲经的宝座。第二天,我们从麻玛乡出发,到勒乡政府大约13公里,让我们再次体验到勒布沟令人心醉的自然风光。一路上,瀑布飞挂,云雾缭绕,气候温和湿润,令人心旷神怡。在一处岩壁前,我们见到了许多经幡和哈达。这里属亚热带原始森林,宛若电影《阿凡达》中梦幻般的丛林,若再往前走,就到达斯木拉康。

  我们沿着山路前行,从山顶飞流直下的瀑布形成了天然水帘。当地人说,围绕瀑布和四周的绝壁悬崖,都与莲花生大师修行有关。在通往瀑布的密林中,随处可见一处处的拜谒地,在丝丝落雾中,仿佛受到了神灵的洗礼。据当地一名门巴人说,瀑布后面就是莲花生的修行洞。每当有阳光照射瀑布的时候,便会出现一道道水幕彩虹,漂亮极了,宛若一排排酥油灯。

  我们从瀑布旁的一座房屋穿过去,就到了斯木拉康。这座寺院只是一间12平方米左右的石头小屋,只能被称作佛堂。木板搭成的屋顶挂着经幡,寺院外面是一个已经被熏黑的煨桑炉。寺里没有一名僧人,平时只有一名61岁的阿旺列夏看管,他是勒布沟的门巴族,曾是一名宁玛派僧人。据阿旺列夏介绍,斯木扎曾有一个作恶的女妖,莲花生大师用神力将她制服于此,于是建起了这座寺庙。我们随他来到莲花生大师修行洞内,他指着石壁上面的四处脚印,称有处脚印是仓央嘉措留下的,他还指着瀑布旁边的一块石头说:“这就是仓央嘉措的宝座,曾是他给信众讲经说法的地方。”

  我们在查看错那县地图时,从达旺经过肖站到错那的距离最近,经过浪波乡政府所在地可能性大。可我们在勒布沟探访时,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仓央嘉措的足迹,这让我们顿生疑惑。我们决定从错那经浪坡再到肖站,前去考察仓央嘉措的足迹。我们来到浪坡乡政府得知,现年66岁的桑雅拉康管理员洛桑卓玛,年轻时曾去过达旺。她早年从寺庙经书上看到,仓央嘉措曾随家人,将达旺的桃子背到错那宗城,也经过肖站下面的鲁古塘。当我们问是否经过浪坡乡政府所在地时,洛桑卓玛老人摇摇头说:“我从经书看到,他们是从鲁古塘翻山进入麻玛乡,再从麻玛乡翻越波拉山口进入错那县城的。”

  作为西藏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仓央嘉措的家乡有着太多关于他的传说与故事,有的甚至互相矛盾。亦真亦幻,孰真孰假?还需要大量的时日去探索考证。

上一页123下一页

文章关键词: 仓央嘉措西藏那错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