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位生物学家力挺转基因安全 生活处处有转基因

2014年10月21日 11:49   新京报 微博    收藏本文     

  2014年的转基因食品论战可谓甚嚣尘上,从“方舟子与崔永元的转基因论战闹上法庭”,到如今更多专家和公知加入,朋友圈中相关耸人听闻的刷屏仍反响强烈,我们不难看出,大多数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仍然存疑。在上周于武汉召开的全球转基因农作物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国际研讨会上,来自全球众多专家和学者经过广泛讨论,对转基因作物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形成了共识,同时回应了有关转基因的争论。

  目前我国只有转基因棉花大规模种植

  上周,在全球转基因农作物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国际研讨会期间,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公布的资料显示:我国已有转基因抗虫棉、耐贮藏番茄、改变花色矮牵牛花、抗病毒甜椒、抗病毒番木瓜、抗虫水稻、植酸酶玉米、抗虫杨树、抗病毒番木瓜等转基因植物,以及防治禽流感等基因工程疫苗等产品获得安全证书,但大规模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目前市场上有转基因番木瓜的小规模种植和销售。

  此外,中国进口批准了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的进口,但这些产品只能用作食品和饲料加工,并未获准种植。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员朱桢介绍,我国研发成熟的转基因农作物品种,已有约20个,但“我国目前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环境过于严苛,造成管理部门难以决策,推进产业化进程”。

  19位生物学家达成共识力挺转基因安全

  10月17日,包括朱桢在内的10国19位生物技术领域的科学家,在上述全球转基因会议上发表共识,表达“挺转”态度。共识称,转基因作物的应用,减少杀虫剂的使用,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产量因而减轻耕地使用压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所有的科学证据都显示,用于特定作物改良的转基因方法对人和动物没有任何负面影响。大规模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18年以来,几亿人群和数十亿家畜长期食用转基因作物,并未发现转基因食物会导致疾病或其他问题。

  共识最后一条,针对中国。“中国大规模推广转基因抗虫棉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转基因抗虫水稻和转植酸酶玉米已获得国家颁发的安全证书。建议中国政府抓住机遇,尽快制定转基因水稻和玉米产业化日程,推进生产和应用。”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生物学家许智宏代表19位科学家发表了上述共识。许智宏在会后向新京报记者表示,这份共识将提交给农业部,希望推进中国政府在转基因水稻和玉米产业化问题上的决策。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原所长,黄大昉研究员在10月14日举行的“转基因技术与可持续发展学术报告会”上透露,之前我国转基因研究的水平和世界先进水平已经差距缩小,尤其2000年前后可以说已经走到了国际前列,但这些年差距又拉大了。“万一国际粮价上涨,或者国内粮食受灾,后果不堪设想。”

  对于“挺转”人士日益声高的呼吁,和“反转”人士从未停止过的抗议,农业部科教司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与知识产权处处长寇建平此间重申,我国转基因技术发展的战略,仍是大胆研究、自主创新、慎重推广,确保安全。

  ■ 常识扫盲

  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基因是遗传性状的最小片段。转基因技术,就是对基因进行人工离体操作。各国具体定义有所不同。有些国家,在同一物种内(比如从小麦到小麦,从油菜到油菜)基因转移,不算转基因技术。但在我国,无论物种内外,只要对某一生物的基因进行人工离体操作,就要按照转基因生物安全法规来管理。

  什么是转基因食品?

  凡是原料采用进口的,或者是我国批准种植的转基因农产品(12.32,0.09,0.74%)及其直接加工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利用转基因食品,进行深加工得出的食品,就不是转基因食品了。因为再加工过程中,转基因成分,无论是基因还是蛋白质,都已经变性了,不以物质形态存在。比如大豆是转基因的,豆粕是转基因的,但吃了转基因豆粕的猪,和猪肉制成的香肠,人吃的用转基因大豆油炸的油条,并不是转基因食品。

  拒绝转基因食品,我们生活中就没有转基因吗?

  转基因已经广泛应用于与公众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医药领域,现在的胰岛素、干扰素、疫苗,大部分都是转基因技术生产的;目前,人类应用的微生物基本上都要进行转基因,微生物食品工业也得到广泛的应用,我们喝的啤酒酵母,还有一些美容的酶的生产都是转基因技术生产的;环保方面的降解、生物能源上也有转基因的应用。

  ■ 热议焦点

  10月17日,在全球转基因研讨会同期召开的全国媒体记者转基因报道研修班上,农业部科教司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与知识产权处处长寇建平还就“挺转派”和“反转派”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给予解答。

  焦点1

  我国现状决定发展转基因技术

  Q:我国目前农产品供应充足,政府不是说粮食产量“十连增”吗,为何还要发展转基因农作物?

  寇建平:我国的情况大家都清楚,人多地少。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粮食供应全部靠自己是不可能的。现在,我国的粮食战略,是主粮(水稻、小麦、玉米)、口粮实现自给自足,“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之后才是粮食安全。我国是粮食进口大国,比如大豆,现在一年要进口6000多万吨。但即便是进口这么多粮食,我们面临的农业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单产,大豆、玉米的单产,与早已实施转基因大豆和渔民产业化的美国相差1/3。同时,我们没有后备耕地,现在能种的地基本上种完了,不能种的地也差不多开垦了。

  在这些严峻的形势下,转基因技术不管争议有多大,也会在争议过程中飞速发展。

  焦点2

  我国转基因作物不存在“滥种”

  Q:近期有媒体报道,在武汉的超市,随意拎五袋大米,检测发现有3袋都含有转基因成分。此前,崔永元也曾多次表示,我国存在严重的转基因水稻“偷种”、“滥种”问题,但农业部门缺乏监管。事实如此吗?

  寇建平:我国不存在转基因作物“滥种”问题。2001年,国务院出台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从此,对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评价、种植批准和监管,都有严格法规。一个转基因作物要进行商业化种植,首先要遵照《条例》获得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安全评价,获得安全证书。这个安全委员会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生产、加工、检验检疫、卫生、环保等方面的数十位权威专家组成,定期换届。

  因此,我国所有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试验,都在严格的监管下进行。即使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作物,还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要求,进行品种审定,制种后办理生产经营许可,才能大规模生产种植。

  种植管理方面,我国每年都开展转基因作物安全执法检查,各省按照属地化原则都有转基因作物监管办公室,对地方新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在区试和审定环节,都有转基因成分检测,凡是发现有非法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另外,我国对种子市场也有定期抽检,没有转基因作物种子的外流,不可能大规模种植。因此,我国现在转基因作物种植总体情况是可控的,不存在“滥种”的问题。有报道称武汉超市的转基因大米占3/5,基本不可能。

  焦点3

  “转基因水稻”产业化须多重考虑

  Q:华中农大研发的两款抗虫转基因水稻,2009年就获得了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发放的安全证书,但直到现在,安全证书都过期了,也没获批“产业化种植”,这说明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仍不过关?

  寇建平:有人说在转基因农作物的产业化进程中,农业部“不作为”,特别是水稻。但作为政府,对转基因品种能不能推广要进行综合评价。首先是安全证书和农民欢迎,这是前提条件,是批准基础;但还要论证,一旦产业化之后,对农业生产、粮食安全、种业安全有什么影响,对经济、国际贸易有什么影响。一旦批准转基因水稻产业化,我们就要准备好应对国际贸易上的震动。同时,我们还要考虑转基因水稻大规模产业化种植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社会公众的接受程度,并理清转基因水稻技术的知识产权和专利情况。

  ■ 权威释疑

  对于转基因的激烈争论,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但对于公众来讲,无论“挺转”还是“反转”,最担心的,莫过于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到底是否安全,是否会影响人类的生育繁衍和后代健康?

  在全球转基因研讨会期间,针对公众对转基因的常见质疑,国务院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办公室(设在农业部),特地组织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杨晓光、中国科学院遗传所研究员朱祯、中科院遗传所高级工程师姜韬等权威专家给予集中回答。

  ●转基因是跨物种的基因转移,所以危害很难说?

  答:首先,现在的作物都不是原生态的,在自然界中,跨物种的转基因一直在发生。我们看到的所有绿色植物,之所以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现代科学已经研究清楚了,它的叶绿素的基因最早来自古细菌,这就是转基因。

  另外,一种外源基因转入某种植物中,这种基因还是基因的一种。基因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在每个细胞中都存在,我们每天吃的普通食物,每一种都包含大量的基因。这些基因在消化系统中被分解成生物界通用的4种核苷酸,被人体细胞吸引利用,未被利用的随粪便排出体外。人类几千年来,没有发现一例通过食物传递遗传物质整合进入人体遗传物质中的现象。

  ●转基因的危害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才能看出来?

  答:首先要明确什么叫安全,有没有零风险的问题。安全是相对概念,不存在绝对安全,即使普通的食品也不存在绝对安全。目前,现代科学所采用的安全评价手段,已经足以评价它的后代、未来是否安全。国际通行的动物实验的方法,对抗虫转基因作物做的实验,都要做三代繁殖实验,不管是做急性、慢性、致畸、致癌实验,都有严格的操作程序,这些方法可以预测到未来的风险。

  ●转基因实验还不够,转基因问题还没有定论?

  答:转基因食品在上市前,都要经历非常严格的安全评价。自从转基因食品诞生以来,科学家们对于转基因食品已经进行了超过20年的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实验、亚慢性毒性实验和慢性毒性实验,所有实验结果都表明,转基因食品和常规食品的安全性是一样的。当然,网络上也流传着很多关于国外转基因食品有害的“实验结果”,但这些实验最后均被证明存在不同的问题,并没有被科学界和国际权威机构所接受。

  到目前为止,包括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众多政府间组织及权威机构均对转基因持正面立场,世界卫生组织即指出:“当前在国际市场上可获得的转基因食品已通过了风险评估,不太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风险,而且,在它们被批准的国家的普通人群中,还没有发现食用这些食物会影响人体健康。”我们不能因为还有人反对就说转基因问题没有定论,任何一件事情总会有人反对。对于转基因问题,要相信主流科学界的观点。

  ●转基因会破坏生物多样?

  答:所谓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观点,是认为这些基因会到处跑,专业术语叫“基因漂移”,实际上经过多年的实践,乱漂移的情况并没有发生过。

  对于基因漂移本身也要正确认识,自然界的花粉本身就在漂移,是否因此就乱套了呢?其实每种生物都有它的进化、生存、演替规律,并一直保持着平衡。因为整个生物进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基因突变的过程,而所有的植物都有自己的保护机制,它总有办法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当然,基因漂移始终是一种风险,我们并不因为现在没有出现这些问题,就放弃监控、研究,对此需要保持科学、审慎的态度。

  ●欧洲、美国人不吃转基因?

  答:这是一个很容易澄清的问题。事实上,美国是食用转基因食品种类最多、时间最长的国家,美国国内生产和销售的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番茄和番木瓜等植物来源的转基因食品超过3000个种类和品牌,对转基因食品没有强制性标志要求。

  欧盟对转基因的审批要严格一些,但其市场上流通的转基因作物并不少,转基因玉米和土豆是最常见的。据统计,2012年欧盟五国种植了12.9071万公顷的转基因Bt玉米,比2011年增长了13%。

  不过,要解释清楚欧洲对转基因的保守态度要复杂一点,其中夹杂着很多因素。欧洲政府开始抵制转基因时主要是贸易考虑,要保护本地农业,后来民众也跟进了,其中有宗教原因,还有欧洲疯牛病事件后的怀疑情绪。另外还有一些是政治原因,比如德国有个绿党,就把反转列为竞选纲领。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人类社会发展加快,新的技术带来新的问题,比如环境问题、生态恐怖,很多原来做社会科学的人,对自然科学产生了强烈质疑,认为现在的科学已经失掉了它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沦为政府和利益集团的工具。这股起源于西方的思潮也影响到了国内。但就转基因问题来说,还远远没到要否定科学,怀疑一切的地步。

  ■ 国外视野

  英国在转基因技术的使用方面态度更积极

  ●Graham Brookes,英国农业经济学家

  在过去的一年里,英国政府在将转基因技术提供给农民使用方面,态度有所转变,变得更加积极了。我希望欧盟相关的监管体制能够有所改进,应该完全是以科学为依据,而不是以政策为依据。尽管英国政府不希望这种监管体制政治化,但是想要英国的农民使用转基因技术,还要等很多年。当然,在英国也有很多人反对转基因,比如绿色和平组织和查尔斯王子,的确有很大的影响力,在引发公众对转基因持负面观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虽然,过去17年里的记录及证据证明,转基因没有关于安全方面的关键问题。

  查尔斯王子反对转基因,因为他在有机的农作物和食品种植方面有着很大的经济利益在里面。而有机作物种植的一个主要的营销策略,就是让人们害怕转基因作物,既担心转基因的作物不安全,也担心传统作物不安全,于是更多地购买有机的产品。

  实际上,有很多在欧美进行着反转基因的大型活动,都是由美国的一些大的有机食品公司来资助的。相关的数据表明,在过去一年里,美国大的有机食品公司,他们出资了35亿美元来资助反对转基因的一些活动。

  D03-D04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魏铭言 林文龙

文章关键词: 转基因种植产业化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