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火星探测器传回好奇号着陆点首幅彩照(图)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15日 10:00  新浪科技微博
火星侦察轨道器的超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照相机(HiRISE)拍摄的一幅色彩增强照片,展示了火星地面上的美国宇航局“好奇”号火星车。拍摄时,火星侦察轨道器在“好奇”号上空飞过  火星侦察轨道器的超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照相机(HiRISE)拍摄的一幅色彩增强照片,展示了火星地面上的美国宇航局“好奇”号火星车。拍摄时,火星侦察轨道器在“好奇”号上空飞过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15日消息,据美国宇航局官方网站报道,美国宇航局火星侦察轨道器(MRO)的超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照相机(以下简称HiRISE)首次拍摄了“好奇”号的彩色照片并传回地球。除了这辆火星车外,“好奇”号登陆地盖尔陨坑底部的成层岩床也在照片中出现。不久后,“好奇”号将对盖尔陨坑展开勘测。

  HiRISE项目首席研究员、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的阿尔弗雷德-麦克伊文表示:“从这个角度看,照片中的这辆火星车呈现为一个亮点,看着它投在地面上的影子。地面上的尘土被下降段火箭发动机喷射的气体卷走。这幅照片是以向西30度的角度拍摄的。我们计划在几天后拍摄一幅角度朝向正下方的照片,进一步呈现这辆火星车的细节。”

  目前,“好奇”号已经完成为期4天的过渡期,主电脑的软件进行了升级,用于驱动这辆火星车前行和利用机械臂上的工具。经过36周的飞行,“好奇”号于美国太平洋时间8月5日(美国东部时间8月6日)在盖尔陨坑顺利着陆。当时,“好奇”号借助电脑完成复杂的着陆过程。着陆后,电脑软件上的很多功能已经不再需要。升级后的软件增加了一系列功能,便于“好奇”号在火星表面开展研究工作。

  “好奇”号任务负责人、喷气推进实验室的麦克-沃特金斯表示:“形象地说,我们成功完成了一次‘大脑移植’。现在,我们进入此项任务的新阶段,检查‘好奇’号携带的科学仪器,同时为一次短时间试车做准备。”一周左右,“好奇”号将进行第一次试车,可能涉及到前进、后退和转弯。“好奇”号的6个车轮中每个都装有一台独立的驱动马达,4个角轮还装有导向马达。马达控制器的准备和测试工作将在首次试车前进行。

  在第一次试车之后和第二次试车之前存在一个“间歇期”,第二次试车主要测试“好奇”号的机械臂。在间歇阶段,400名科学家组成的小组将为“好奇”号的试车选择目的地。“好奇”号项目组科学家、喷气推进实验室的阿什温-瓦萨瓦达表示:“无论是科学家还是‘好奇’号都期待着踏上征程。”

  研究人员正在分析“好奇”号的照相机和HiRISE拍摄的照片,为“好奇”号锁定潜在目标,研究附近区域以及附近3英里(约合4.8公里)高的夏普山的可见山坡。瓦萨瓦达说:“科学组和操作组正对几条潜在的考察路线进行评估,‘好奇’将沿着其中一条路线前往夏普山。沿途,‘好奇’号将对我们对登陆地进行测绘时锁定的几个不同地带进行研究。正如此前多次指出的那样,我们第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将用在让‘好奇’号登上夏普山的成层沉积层并对其进行研究上。”

  “好奇”号任务为期两年,研究人员将利用“好奇”号研究选定的火星区域,寻找生命所需的化学要素和其他能够支持微生物存在的环境因素。“好奇”号携带了10个科学仪器,其重量是此前火星车——“机遇”号和“勇气”号科学仪器载荷的15倍。“好奇”号的车长是“机遇”号和“勇气”号的2倍,重量是它们的5倍,以便能够携带这些科学仪器。“好奇”号的登陆地位于盖尔陨坑内,远处是夏普山的沉积层。轨道器的观测结果显示,盖尔陨坑的地下层存在粘土和硫酸盐矿物质,说明过去曾经是一个湿润的世界。(孝文)

分享到:

> 相关专题:

  • 新闻日本已下令拦截中国两岸三地保钓船队
  • 体育刘翔抵沪副市长迎接 曝可赶上全运会
  • 娱乐《英雄无悔》主演李婷去世 终年43岁(图)
  • 财经发改委酝酿电煤价格并轨:转向长协定价
  • 科技京东零毛利挑战苏宁 烟雾弹还是真刀枪?
  • 博客青海孤儿院实拍(图) 哪版周芷若最美(图)
  • 读书勇如老虎猛如狼:中国哪个省的兵最厉害
  • 教育私塾的逆袭:没有文凭的教育行得通吗?
  • 育儿两款日本奶粉在港被查碘量低 微博关注
  • 健康车内毒气真相揭秘 识别一次性用品优劣
  • 女性范爷机场变装秀 设计师变身"封面女郎"
  • 尚品女人痴迷的六大名包 路易威登七夕节礼品
  • 星座周运12星座本周忠告 梦境测致命伤
  • 收藏陈逸飞稳坐天王地位 收藏玉石需常清洗
  • 更多关于 火星 美国 盖尔 好奇号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