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在海底拍摄的生物照片。新华社发
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昨天凌晨5点开始的第五次7000米海试。几天前,蛟龙号刚刚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创造了世界同类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那么,这一次下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蛟龙又将带给我们什么惊喜?
考验精确定位功能
蛟龙号在北京时间27日8时39分完成了第一组抛载,8时44分,蛟龙号突破了7000米到达了7003米。到达7003米之后,蛟龙号就要完成第一个工作任务——寻找目标,也就是寻找上一次布防在7020米水深的目标标志,这是考验潜水器的精确定位功能。现场指挥部给潜航员规定了作业的时间,要在半小时之内完成“大海捞针”的任务,完成之后,蛟龙号还要取生物样品水样和泥样。在海底十米能见度的情况下,在100米范围之内寻找到一个只有0.5米大的标志物,这一项工作好比大海捞针,需要有很强的定位能力。
舱内温度如同四季
蛟龙号大概有2.11米的内径,除去很多的操作系统,其实只能允许三个人坐在里面。据潜航员介绍,在下潜的过程当中,第一个感觉就是经过了春夏秋冬的变化。在水面的时候,舱内温度经常会达到三四十摄氏度,但是随着下潜得越来越深,温度就会逐渐降低。刚开始三名潜航员还穿着短袖T恤,到水温只有十几摄氏度的时候,他们再穿上一层衣服甚至盖厚毯子。
除了水深的变化,还有一个考验,就是密闭漆黑的空间。在之前选拔潜航员的时候,为了训练他们的心理耐力和承受力,曾经让他们在密闭漆黑的空间持续呆了12个小时。浮出水面时,潜器回收摇晃非常厉害,所以眩晕和呕吐的症状也经常会发生在潜航员的身上。
据了解,随着下潜深度增加,压力也会随之增加,蛟龙号就像承受着每平方米7000吨的压力。工作人员在每次下潜的时候,都会布防一个东西,泡沫塑料到了海底7000米回来,完全被压成像小石块一样,摸上去非常坚硬,表面颗粒由于受到巨大的压力变得非常清晰和明显。
海底发现多种生物
北京时间11时47分左右,蛟龙号到达7062.68米,创造了目前同类潜水器到达深度的新纪录。此外,蛟龙号还取得了3个水样,2个沉积物样品和1个生物样品,完成了多项试验任务,并吸引了很多生物,抓拍了大量照片和视频。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