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蛟龙号潜水器主驾驶员谈下潜:眼前划过光点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9日 11:42  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讯 昨日一早,江苏省江阴苏南国际码头上人们挥舞着国旗,迎接“蛟龙”归来。

  上午8时许,载着“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以及5000米级“海试团队”的“向阳红09”船驶向岸来。岸上国旗挥舞,船上“蛟龙号海试队”红旗飘扬。

  “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深海载人潜水器,此次出海49天,航程1万余海里进行海下5000米的海试。

  从2009年开始,“蛟龙”号连续3年“入海”试验,从入海深度1000米到3000米再到今天的最深5188米,每次都成功地完成任务。此次海试的成功实现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的突破,标志着中国具备了到达全球70%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为进军海下7000米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深海是国际海洋科学技术的热点领域,也是人类解决资源短缺、拓展生存发展空间的战略必争之地。无论是探索深海科学奥秘,还是开发海洋战略资源,都离不开海洋高技术的支撑。“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000米级海试成功,是中国海洋科技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是各有关部门、参试单位通力合作的典范。

  南方日报记者 赵杨 发自江阴

  统筹:林亚茗 赵威

  本栏图片均据新华社

  深海也能看见“流星划过夜空”

  “蛟龙”号主驾叶聪接受南方日报独家专访:

  昨日下午,凯旋归来的“蛟龙”号主驾驶员叶聪接受了本报的独家专访。叶聪被外界称为中国潜航员第一人,连续3年3次“驾龙入海”。

  出海:这次几乎到了夏威夷

  南方日报:今天终于上岸了,在过去的49天里,你有多少时间在海下?

  叶聪:下潜了5次,实际海下作业只有十五六天。不过不同于前两次,今年我们的海试有个特点,就是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跑到夏威夷以南700海里,在基里巴斯东北的大概400海里的地方,离我们国家比较远,在那里我们呆了半个多月,在路上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南方日报:去年突破了海下3759米后,这次你们又突破了5000米,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叶聪:其实,这种不同不仅是到达多少米的问题,深度只是其中一个特点。去年我们海试的地方是中国南海的一个沉积物区域,今年是东太平洋一个多金属结合的矿区,从地理位置上讲,从纬度上讲,它们的特点不一样,包括我们在水下的感受。去年达到3000多米的时候,水温在5℃;今年在东太平洋,下到2000米的时候,水温就降到了2℃以下。而且,这两个海域的洋流运动、沉积物、海底地质等情况都不一样。

  下沉:一道道光点眼前划过

  南方日报:能不能给我们描述一下每次下潜的流程?

  叶聪:首先,我们要先到一个区域。这个区域一定是我们已经有所了解的,不能两眼一摸黑地下去,我们要拿到这个海域的一些相关资料,比如它的深度、海水密度,海底地形、地貌的资料,还有海底的承载能力,是稀泥还是石头,这些我们都要事先做调查。

  一般下潜都在早上开始,检查妥当后,指挥部下令母船把“蛟龙”号放到海面,我们在海面上还会做一个检查,确保电力正常、通讯建立等,待一切都没问题了,我们才会下去。

  快到海底的时候,我们会抛掉一组压铁,抛掉之后“蛟龙”号就会悬浮在海底,就像直升机的悬停一样。作业完成以后,就抛弃第二组压铁。然后浮力大于重量,浮上水面,母船就把我们接回去。

  南方日报:很有意思的经历。从海面到海底5000米,能看到哪些不同的光景?

  叶聪:一般海底二三百米以下就没有阳光了,一片漆黑。运行一切正常的话,我们也会聊聊天,让自己不要太紧张。海下有好多自发光的浮游生物在游动,发白光、蓝光、红光都有。加上我们的下沉速度比较快,所以从我们的窗户向外看,经常能看到一道道光点划过去,就像流星划过夜空。

  作业:深海抓生物靠视觉判断

  南方日报:这次你们从海底带回了什么?

  叶聪:像刚才说的一些生物以及微生物、沉积物样品,还有大量的水底照片和录像,包括对试验区的微地貌勘测形成的地貌图,这都是我们这次作业的成果。

  南方日报:怎么抓呢?“蛟龙”号的机械手很大,能抓住那些小生物吗?

  叶聪:这就要求驾驶员要有很精细的操作能力,控制机器手,张开,伸出去,抓住合起,确定后再收回来,把东西放到篮子里。在这过程中主要还是靠我们的视觉判断。

  南方日报:你们的工作舱内是什么样的情况?

  叶聪:非常小,直径只有2.1米的一个球体,但这在全世界的潜水器里面已经算大的了。里面还要放很多仪器和用品,还有文件资料,以及吃喝拉撒的东西,塞得满满当当。

  南方日报:听说里面特别热。

  叶聪:不能叫特别热,它的温度是变化的。下海后,随着海底水温的降低,舱内的温度也会降低。一两个小时内就由桑拿天变成了秋冬季节。

> 相关专题: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