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财新网:如何消除公众核恐慌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06日 10:23  财新网

  财新记者 龙周园

  中国人民大学专家毛寿龙认为,应放慢核电决策脚步,并权衡公众、专家、投资者等各方利益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研究所所长 毛寿龙

  “事故发生以来,由于福岛事件,人们都在思考如何有没有必要发展核电。我们希望通过抗议强调这一点”。此次日本核灾难,掀起了法国、德国、英国等全球多国的反核浪潮。

  一些国家迫于压力,纷纷展开核安全审查、叫停核项目。切尔诺贝利阴霾犹在的俄罗斯,决定让公众和媒体来检查核电站;意大利将就核问题举行全民公投;中国也暂缓了核电项目的审批。

  但中国发展核电的趋势已定,未来十年拟建核电站的数量将是其他国家总和的三倍。那么中国的核电发展,如何才能更好地让公众参与其中,各方利益取得平衡?

  毛寿龙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财新记者:现在全球都在反思核能,公众也越来越希望自己能对核电政策有发言权。比如意大利未来几个月将要就暂停核项目举行全民公决,这种公众参与的办法好不好?

  毛寿龙:这个我觉得首先是一个权力的配置问题,因为全民公决是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一票。但实际上对这件事情的利益相关关系,有些人是非常薄弱的,所以他就会乱投票,有些人受当时民情的影响,他投票反对了。所以这个意义上来讲,直接的运用民粹的方法我倒觉得并不是好的方法。

  民粹并不是一个最终的权利。这里面有专家的权利,有投资者的权利,也有安全监管部门的权力,所以这是一个复杂的决策体系。因为民粹也是一个集中的决策体系,也是非常容易波动的,就好像完全集中于大公司,完全集中于政治家,或者完全集中于一个利益集团一样,所以我认为决策分散要比集中好。

  而分散并不是说,我们刚才讲完全一次性的投票来集中决策,这从时间上来讲,也是集中的。而这个决策的过程,在时间上也相应要一个比较分散的过程,不能说我一秒钟一定要做出决策,这没有必要。

  所以决策本身是信息的分享和理解,进一步加工的过程,是一个利益的认知,利益的平衡,最后利益的交易的过程。如果大家的利益都能被很好地照顾,那它通过的可能性就非常大。或者说即使是非常低的潜在的事故,也有相应的利益机制的准备。

  财新记者:过去中国建核电站,照顾了投资者的利益、地方政府的利益,听了专家的建议、监管机构的建议,但公众的利益和声音却反映不足。虽然中国这次暂缓了核电审批,但我们知道,有一张核电发展示意图,上面密密麻麻地标着十几个在建的、二十多个拟建的核电站。这种封闭的决策如果不改变的话,会出现什么问题?

  毛寿龙:那么我们知道越是封闭运行的系统,内部出乱子的可能性越大,而且内部也不能解决相关的分歧问题。比如说两个核科学家,一个是认为没有问题的,另一个是认为有问题的,这种分歧他没有办法让大家知道。认为有问题的一方可能是弱势的,认为没有问题的可能是强势的,弱势的科学家可能就会被压制,虽然他是正确的。

  也许认为有问题的一方强势的,没问题的一方是弱势的,那么可能就会把问题夸大。信息本身并没有一个开放的过程。很多信息即使很重要,有可能会被扭曲,可能会使得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不能被提前发现。

  财新记者:恩,这种刚性的决策甚至在内部都可能出问题。那现阶段怎么才能让公众更好地参与呢?比如政府要在我家旁边建一个核电站,能不能建、怎么建,我怎么才能有知情权和发言权呢?

  毛寿龙:你要让公众更好的参与,首先信息的披露机制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建立正规的信息披露机制,而且在平时就要重视这个工作,并允许大家质疑。因为良好的信息、可以被理解的信息,往往是可质疑的,而不是单方面。你不能说,你连这点常识都不懂,因为你连常识都没有告诉他。而且我们很多情况都发现,即使是科学家也并不是完全懂常识的,比如说核武器辐射的危害,很多情况下是被逐步认识到的。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