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电影中的外星人入侵简史:印刻时代烙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03日 14:36  中国经营报

  作者: 宋焘

  《洛杉矶之战》号称2011年第一部科幻巨制,喊着反抗外星异形入侵的口号,其实是一部“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战争电影。美国大兵为了保护平民,与几乎连个正面特写都没给的外星异形激烈巷战。侵略者滥杀无辜,防守方扶老携幼,一边含情脉脉一边英勇抗争,这正是当下好莱坞的主旋律。

  人逃不脱时代的笼罩,电影也是一样。外星人入侵题材是好莱坞的拿手好戏,从小处说这个题材迎合了观众的趣味,往大处讲它一直遵循着培养出观众趣味的那个时代精神的逻辑,深深打上了不同年代的烙印。

  对外星人入侵的想象是时代精神之子。就拿1951年和2008年的两部《地球停转之日》来说,在1951年版里,外星人克拉图来到地球,是因为超级大国发展原子能,甚至进入竞争状态,而这可能会影响到宇宙秩序,所以克拉图的任务是警告地球人停止这种危险的尝试。而在2008年版里,克拉图之所以来地球是因为人天生的“毁灭性”可能危及到地球,他们是地球的朋友,“如果地球死了人也就死了,如果人死了地球能活下来”。前后两部电影的出发点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1951年版里,克拉图要召集全球领导人开会,美方说苏联不同意,也就是说此时美苏就是棋逢对手针锋相对的地球代表。而到了2008年版里,外星飞船是降落在世界各地的,美国只不过是电影故事的一个发生地点而已。同时在1951年的版本里,克拉图也明了地球人的逻辑,就是强者为王,于是他要显示出一种力量,让地球人屈服,让大国不是你死我活的抗争,而是休戚与共的合作,这是人们在冷战阴云下的美梦。而到了2008年版里,克拉图已经启动了毁灭人类的程序,最终打动他舍生停止程序的是他感受到了人类“毁灭性”之外的另一面,说白了就是万试万灵的“人性”。前后两个版本所要表达的内容已经完全不同,左右它的正是时代精神的变迁。

  “铁幕”拉开之后,1950年开始“麦卡锡主义”(“反共”)盛行一时,意识形态认为美国人会被从思想上异化和控制。于是在1956年出现了《人体入侵者》(《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并被不断翻拍。电影说的外星人通过寄生的方式入侵,控制人的思想,最终占领地球。在这一版的结尾,人们发现了外星人的阴谋,说明希望尚在。

  而到了1978年的版本里,主角最终也被寄生,希望一转而为绝望。因为在经历了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和1972年的中东核危机之后,大国剑拔弩张,人们觉得深渊已现,于是产生了一种绝望的情绪。

  1979年雷德利·斯科的《异形》里,异形血液的强酸性是终极的自我保护,是用两败俱伤来牵制敌人。这不由不让人联想到核武器。冷战双方用一种足以自毁的力量来威慑彼此,但攻击对方可能毁了自己,静观其变又会陷入一种焦虑,于是恐惧中蔓延无边的臆想。

  到了苏联解体,美国人的乐观情绪飘扬。《独立日》即是这种乐观情绪的体现,人民英勇,总统英明,电影首先在白宫为克林顿放映,让主流意识形态熨帖无比。电影中世界人民在美国的带领下大败外星人,《独立日》即是美国的又一次建国日。即便是同时期的《异形4》,进化完美的异形也最终被打败。那段时间的外星人成了名副其实的纸老虎。

  进入新世纪之后,美国也命运多舛,人们的思想更加多元与理性,表现对伊拉克战争的反思的《拆弹部队》能夺得奥斯卡最佳电影即是明证。2007年版的《人体入侵者》(《The Invasion》)里,大使开玩笑说:“用俄国靴子踢你一脚”,对方则回答:“现在都是用中国造的。”这其实可以看成一个隐喻。

  而同样说外星人对人思想的控制,这一版已经变成了人类的自我反思:“(人们)表面嘻嘻哈哈。私下里是死对头。表面文质彬彬掩盖着真正的自私自利。文明只是幻象,事实是我们还是动物,由原始的欲望驱动。”在2005年翻拍的《世界之战》最后,外星人被细菌打败,电影说:“人性和物种生存权利帮助我们对抗一切挑战,我们或生或死都有意义。”单纯对峙的时代环境之下很难在一种娱乐题材的电影中出现这样的夫子自道。一切的转变说明外星人入侵这个题材在跟着时代精神的多元立体而不断调试。

  一部电影之所以经典,可能是因为它反映了特定的社会情绪。电影可以重拍,情绪无法克隆,很多时候人们说重拍的电影没有了味道,其实与其说是重拍的电影江河日下,不如说是接受的环境沧海桑田。外星人入侵题材的转变是对此最好的说明。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