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姜景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4日 17:39  新浪科技
科技时代_图文: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姜景一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

  受中国科协科普部委托,由中国科普研究所和科学时报社联合主办的“纳群言,集众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大家谈”之“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大家谈”座谈会,于10月21日在科学时报社举行。图为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姜景一发言。

  以下为姜景一发言实录: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

  ------科技场馆非正规教育的实践探索

  这个项目是中央文明办、中国科协、教育部三家共同在2006年发起。当时从国家政策上看,2004年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校外场所的建设》。国务院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有了关于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和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的工作部署,以及当时有些校外教育场所的功能不能满足未成年人的学习教育需求,还有国家课程改革的等需求下,2006年三家单位才提出这样一个新的项目。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方案体现的是这样一个科学教育愿景目标:把校外教育、非正规教育与学校教育建立良性互动的伙伴关系。这也是科学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从非正规科学教育提供机构的分类上看:动物园、水族馆、植物园、科技馆、科学中心是一类,校外教育活动项目、科学比赛和以社区为基础的项目和拓展服务是一类,数字媒体,印刷媒体和广播电视节目也是一类。非正规科学教育工作者正在与学校科学教育工作者一道,把双方的资源和力量进行链接,共同塑造公民的科学素养。这个项目更多的着眼于科技场馆。

  从2006年到2009年这个阶段,中国科协出台了专门的试点方案,在校外科技场所进行试点,通过试点试验创造良性的互动模式以后,可以形成一些模式方式来复制推广。在这个阶段的工作方案中设定了三个目标,一个是在机制方面,促进试点校外科技活动场馆与学校建立长期合作的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模式;一个是在资源方面,促进科技活动场馆科普资源(功能)与学校科学教育的要求(包括科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有效衔接;还有一个是在人员能力方面,促进科技活动场馆工作人员根据学校科学教育的需求设计和组织实施科技场馆的未成年人科普活动的能力和学校教师具备利用校外场馆的资源实施学校科学教育的能力。三年后回想,虽然是试点阶段,这个目标设定的还是挺高的。

  2006-2009年每年试点大概都有30多家科技场馆参与,这些单位会和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就青少年科学教育领域建立合作伙伴的关系,三年下来累计有48家科技馆参加了试验试点的工作,有的时间长,有的时间短,有的退出了。试点项目管理机构中国科协青少中心,我们主要是以奖代补和专家指导、培训研讨的方式引领整个试点向目标方向去发展,推进。三年间,我们举办了多次项目总结研讨会,聘请北京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加拿大、比利时科技场馆的教育专家对试点单位的馆长领导和业务骨干进行专题研修,并对一些科技场馆调研、评估和指导活动。

  除了科技场馆为中小学生组织了丰富多样的课外校外科普活动外,一期试点工作成果主要体现在:参与试点的校外科技场馆理念和观念发生了转变,愿意以新的思路和工作方式拓展科技场馆的公共服务职能。校外科技场馆科技教育工作跨部门协作意识加强,合作模式初步建立,并得到教育部门的肯定。校外科技场馆的教育活动尝试以项目的方式推进,以资源带动活动开展。校外科技教育工作从业人员能力建设受到各单位重视。

  但是在试点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两种教育的衔接、互动问题。我想对于非正规科学教育较发达国家,这个问题也是挑战,也有待深入研究。对于刚刚投入试点“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科技场馆的非正规教育相对于学校教育,处于跨部门合作的弱势,校外科技教育受到学生学业压力和学校管理的限制的影响。学校课业压力导致学生能够分给多少精力用于课外活动或者能不能走出校门来到科技场馆活动。

  科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正在进行改革。教育改革背景下,科技场馆项目管理能力、人员专业素质距离实施科技场馆科技教育的要求还有差距。这是我们试点工作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我们原本科技场馆的人员在管理能力和人员的素质上,是否跟得上科学教育改革的理念?活动组织者的实施能力是否能够达到与学校教育良性互动的要求?一些体制问题使得试点科技场馆的业务人员专业背景复杂,对科技场馆的科学教育的定位和风格把握有困难。掌握科技场馆教育、熟悉学校科技教育的骨干队伍还没有建立起来。科技馆对于教育项目是不是系列性和系统性的长期规划,还是停留在做一个个活动,停留在年年想今年干什么、明年干点儿啥?另外,这个工作是一个创新的工作,挑战了科技馆人员原来的擅长和习惯,大家要花一些时间,下一定的决心,才能接受新的理念,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因此对于试点阶段的目标,三年下来发现还有一些差距,例如:工作模式建立的不够完整,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两种科学教育有效性衔接不够,对科学教育资源的理解存在偏差,项目内培训等能力建设活动针对性不强、质量有提高。但是我们也得到一些启示和经验,我们看到人员能力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一个新的工作,没有什么模式可以参考。另外,有这样一个试点的项目平台,大家通过不同的摸索实践、互相的交流,资源共享,对提高科技馆行业为未成年人服务的水平是有益的。

  今年,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进入到了试点推广阶段,教育部和中国科协有关部门拟定并推出了新的工作推进方案。8月份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在黑龙江科技馆召开了试点推广阶段工作启动会,为下一阶段工作进行了部署。此外,发布了“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标识,倡导更多的科技场馆参加。试点推广阶段,我们的目标是把前三年的工作经验加以借鉴和吸取,前三年的一些形成的科普活动资源推广中得到应用。另外,关于有效衔接和常态机制的问题上,还要通过试点进一步深化。

  因此,2010-2012年这项工作有两种的推进方式,一种是建立示范推广区,目前有36个示范推广区,这些地区主要是吸取借鉴一期试点的经验,使用一期项目实践中所产生的青少年科技活动资源。另一种方式是深化试点,目前有19个大中型的科技馆参加,这都是省市一级比较大型的科技馆,他们要做更加深入的工作,主要是依靠这些更有实力的科技馆的专业力量和资源,引导试点科技场馆向科技教育资源中心的方向发展。一个好的科技馆的功能定位,不应该只是一个“展览馆”,而且应该具有科学教育资源中心的功能定位。

  在2010-2012年,这项工作重点特别强调跨部门合作,要把一些工作向常态化推进。为此,管理机构也提出了评估指标,把这些工作纳入到科技场馆、教育部门的日常工作中。还有我们会进行持续的人员能力的建设,这也是前期试点给我们的经验教训。

  最后,给予我们在一期试点工作中的观察发现,简单谈谈科技馆如何发展自己得青少年科学教育项目。对于一个没有特别多教育项目开发经验的科技场馆要想开发出好的教育项目我觉得是有一个过程的。首先从展品、展区中收集、梳理相关活动资源做起,另外要从修改完善已有的一些活动,加强它们的科技馆(非正规教育)特色起步,科技馆要发展一个针对中小学生的成熟的教育项目需要一定的周期,从产生想法、需求研究、项目研发、测试、实施、修改、评估,并会经历反复的循环。最重要的是要加强与学校、教师之间的联系,活动策划时听取学校教师的意见,请学校、教师参与活动的测试,邀请教师针对科技馆的某一些专门项目发表意见,参与教师教研活动,了解学校科学课、研究性学习课程特点。

  谢谢大家。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