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科技报:SCI评价学术水平不科学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9日 10:55  北京科技报

  一些冷门学科的期刊影响因子较小,使人们误以为这些学科的研究人员水平较低。

  □尤金·加菲尔德博士(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始人,于1963年建立了世界著名的SCI数据库)

  □采访/本报记者 马之恒?

  1955年,我第一次提出了用引文索引来检索科技文献的方法。这是美国司法审判过程给我的启发,在美国这样的海洋法系国家,庭审中需要引述历史上的判例来裁定一个人是否有罪。我希望设计这样一种系统,使科技论文通过引用与被引用的关系形成一个体系,从而使研究人员能利用引文索引,更方便地了解前人的成果,并以此进行深入的研究。

  1963年,SCI(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正式建成,最初是纸介版,后来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被刻录在光碟上,再后来,SCI数据库可以通过网络查询。今天除了SCI之外,还有很多基于SCI的数据库,可以给出论文的被引用次数与期刊的影响因子等信息;但从创立直到现在,SCI数据库一直是一个文件检索的工具,而不是评估科技研究成果的工具。

  不过,一些友人告诉我,在十多年前的中国,科研机构要求科研人员在被收录于SCI数据库的期刊上发表文章,并将期刊的影响因子作为评定科研人员能力和发放奖励的依据。然而我们知道,一篇发表在很优秀的学术期刊,比如《科学》上的论文,可能从未被人引用,还有一些文章只是被引用了几次,只有极少数非常优秀的文章会被经常引用。所以,用期刊的影响因子来衡量发表在上面的每一篇论文的质量,并由此判断作者业务水平的评价方法并不是科学的。

  使用期刊影响因子等几个由SCI数据库反映出来的数值,作为评定科研人员能力的方法,或许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比如在美国,我们需要确定一位大学教授能否升任终身教授,最好的方法是找来这所学校里所有研究领域与候选人相同的终身教授,让他们逐一阅读并评价候选人的论文,但这种方法在操作上比较困难,因为大多数终身教授工作忙碌,这就需要找一把能服众的“尺子”,用相对简单的数值比较就能确定候选人是否具有终身教授的资格,尽管这种快捷的方法并不完善。

  30多年前,意大利政府的做法,也反映出“影响因子论高下”背后的另一种无奈。在当年的意大利,学界的人际关系和科研人员的社会背景错综复杂,因而评定科研人员能力的时候难以做到公正。于是意大利政府决定使用SCI的数据作为评价的依据,因为SCI是一个国际标准数据库,不会受到国内人际关系网的影响。

  那么,怎样的评价体系相对科学呢?我认为,“百分比排序”或许可以成为一个兼顾快速与科学的评价方法的一部分。一位科研人员的某一篇论文,需要与发表当年同一领域的所有论文进行对比,考察这篇论文的影响力在所有同领域论文中的排位(比如处于前1%或前5%当中),这就避免了跨学科比较导致的混乱:因为一些冷门学科的期刊影响因子较小,使人们误以为这些学科的研究人员水平较差。不过尽管如此,我们仍然需要记住,SCI数据库的主要功用仍然是检索。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