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周口店遗址“猿人洞”发掘情况大事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4日 19:48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24日电(记者 岳瑞芳、吴晶晶)1918年3月,北洋政府矿政顾问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周口店遗址第6地点(即鸡骨山)进行试掘,找到两种啮齿类和一种食肉类动物化石。

  1923年,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在试掘中找到一枚古人类的臼齿化石和一枚前臼齿化石,1926年将这两颗牙齿定名为“真人”。

  1927年,由中国地质调查所和北京协和医学院合作,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拨款2.4万美元作为发掘经费,从此开始对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猿人洞”进行大规模发掘。

  1928年4月,发掘工作开始。

  1929年,在8—9层找到北京猿人化石。12月2日16时,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发掘出第一个完整北京猿人头盖骨。

  1931年,发现了丰富的用火遗迹、烧骨、烧石、灰烬和紫荆木炭等,还发现了顶骨和锁骨各1件、2件残破的“北京人”成年人下颌骨。

  1937年,由于发生“七七事变”,日本侵华战争爆发,遗址的发掘工作被迫于7月9日中断。

  1949年北平刚解放,中断了11年之久的周口店遗址发掘工作得以恢复。

  1951年发掘工作再次恢复,获得了少量的哺乳动物化石和个别石器,现存者10余件。

  1966年上半年,在裴文中领导下,继续发掘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发现了中国猿人额骨、右顶骨残片和右下第一前臼齿各1件。

  1978年—1983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袁振新主持,继续对“猿人洞”及“猿人洞”东侧进行发掘,发现了一些哺乳动物的化石,以及一部分石制品。

  2003年6月,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同号文领队进行发掘,在该地点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包含古人类的下颌骨、四肢骨、手骨、脚骨等;同时发现哺乳动物化石26种。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