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昭寺并非为文成公主而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9日 09:39  大洋网-广州日报
大昭寺并非为文成公主而建



大昭寺建筑群,远处是布达拉宫。(滕磊摄)

  许多人到拉萨大昭寺为看两样宝贝:一是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一是著名的“唐蕃会盟碑”。

  释迦牟尼等身像是按 照2500年前他本人的形象塑造的,据说世上只有3尊,因此珍贵异常。这三尊佛像中,又以释迦牟尼12岁时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和尊贵。它不知何时 流入中国,并由文成公主带入西藏。然而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时,松赞干布为她修建的并不是大昭寺,而是附近的另外一座寺院——小昭寺。大昭寺则是松赞干布 为他的尼泊尔妻子尺尊公主和她带来的一尊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而修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7世纪中期),藏语汉译为“逻些显幻之神殿”,又称作“惹萨”(山 羊拉土),后改称“祖拉康”(经堂),又称“觉康”(佛堂),9世纪改称“大昭寺”,清代又称其为“伊克昭庙”。

  大昭寺初建时,只有觉 康主殿(祖拉康)的第一和第二层,后经历过破坏也多次进行修缮和大规模的扩建,最终才形成了现在的5座金顶、108个佛殿,占地面积2.51万平方米的庞 大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坐东朝西,建筑沿纵向中轴线分布,主要由门廊、庭院、觉康主殿及分布在四周的僧舍、库房等四部分组成。觉康主殿前是绕以回廊的宽敞庭 院,出庭院为门廊。门廊平面呈“凹”字形,廊房高大,门楼下设门两道,两道门中间一穿殿。穿过门楼,便是露天庭院。庭院四周则是一圈回廊,回廊四壁绘有千 佛壁画,故亦称“千佛廊”。觉康主殿是大昭寺的主体,平面略呈方形,面阔、进深约40余米;分四层,一、二层中间留有空间高敞的天井,围绕天井四周便是内 向辟门的经堂。东侧正中经堂内最早便供奉着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8世纪唐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后,将其与小昭寺文成公主带来的12岁等身像互换,一直保留至 今。

  唐蕃会盟碑立于大昭寺门前,亦称“甥舅同盟碑”或“长庆会盟碑”,是公元823年吐蕃赞普赤祖德赞为纪念唐蕃会盟所建,标志着汉藏民族永久的亲密友好关系。

  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五世达赖喇嘛建立“甘丹颇章”政权后,“噶厦”政府的机构便设于寺内。许多重大的政 治、宗教活动,如“金瓶掣签”等都在这里举行。1961年,大昭寺被公布为第一批“国保”,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国家 文物局 滕磊)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