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英国卫报:大型强子对撞机将给我们带来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1日 13:11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11日消息,据英国《卫报》报道,除了潜在地揭示宇宙的基本结构,发现难于捉摸的希格斯粒子,了解暗能量的性质以及确定超弦是否存在外,大型强子对撞机项目还将向我们展示,如何精确处理庞大的数据。在未来的几十年,我们在进行更为复杂的分布式计算时将采用和大型强子对撞机一样的方式。

  很多人都知道,万维网就是在欧洲核子研究组织(以下简称CERN)诞生的,这里已再次成为粒子对撞机项目的家。但万维网为什么会在这里诞生就不是很多人能说明白的了。事情发生在1989年,当时在CERN工作的蒂姆·贝纳斯-李(Tim Berners-Lee)需要一种易于处理的方式,支持CERN运转所需要的文件。大型长目录服务器不能胜任这项工作,Gopher或Archie这两个早在谷歌问世前很长时间就已出现的网络搜索工具也未能走近他们的视线。为此,贝纳斯-李设计了一个超文本系统,允许用户在合作项目相关文件的网络上寻找他们需要的任何信息。经过不懈努力,万维网最终在贝纳斯-李的手上诞生。

  时至今日,万维网已经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可以负责地说,政府在CERN投入的每一个便士都获得相应回报,这种回报绝不仅限于粒子物理学领域。在万维网的帮助下,我们的生产力大大提高,进而推动经济长足发展。现在,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已进入第二阶段。在以后的日子里,对撞机每10秒钟将产生20亿字节数据,每年需要存储的新数据达到2200万亿字节。据High Scalability 博客网站透露,谷歌每天要处理2000万亿字节数据,主要由它的地图软件产生。但面对如此庞大的数据量,CERN正在采用的处理方式显然与谷歌不同。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遵循开源协议LGPL,CERN采用的方法和程序也像当初的万维网一样,可以被“外人”免费获得和使用;它的计算模型更是能让任何想创建“下一个谷歌”的人实现自己的梦想。对于希望从中学习经验的组织和机构来说,LHC留给它们的遗产可能就是一堂生动的实物教学课,即如何安全存储和处理遍布全世界的庞大数据。(孝文)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