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8年日全食最佳观测地之一:嘉峪关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4日 19:24  《中国国家天文》杂志4月号

  天下雄关——嘉峪关

2008年日全食最佳观测地之一:嘉峪关

资料图片:嘉峪关(图片来源:新华网 新浪科技配图)

  嘉峪关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的中部,东临河西重镇酒泉市;西连石油城玉门市;南倚终年积雪的祁连山,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接壤;北枕铜色的黑山,与酒泉金塔县、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以及内蒙额济纳旗相连,中部为酒泉绿洲的西边缘。这里气候干燥阳光充足,亦是本次日全食观测推荐地点之一。

  嘉峪关古为西戎地,秦属乌孙,汉初为匈奴所占,南北朝为前凉、西凉、北凉、西魏所据,唐属酒泉县,宋被吐蕃、回鹘、西夏占领,元属肃州路。

  这里既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又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在这里融为一体、交相辉映,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是“番人入贡之要路,河西保障之咽喉”。

  嘉峪关地区,人文历史文化极为浓厚,不仅有雄伟壮观的汉代和明代长城、嘉峪关关城、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以及展现古代游牧民族社会生活的黑山岩画,魏晋墓地下画廊等人文古迹;还有七•一冰川及祁连积雪、瀚海蜃楼等独具特色的西部风光。

  嘉峪关关城 这里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中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为明朝及以后各代重要军事要塞,自古被称为“河西第一隘口”,也被誉为“天下雄关”。关城雄卧于祁连雪峰与嘉峪黑山之上,地势险峻、气势恢宏、巍峨壮观。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原为明初的大将军冯胜在凯旋班师途中,选定在此建关的,历时168年,于公元1540年竣工。

  嘉峪关关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千米的峡谷地带。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关城由内城、瓮城、罗城、外城、城壕以及三层三檐式的柔远楼、光化楼、嘉峪关楼组成。关城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十余座。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关帝庙、牌楼、戏台等。出关西行百余米,有一碑,上刻“天下雄关”,和东隔万里之遥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互争雄姿。

  万里长城第一墩 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屹立于白雪皑皑的祁连山脚下,滔滔奔流的讨赖河北岸80余米的悬崖峭壁上,因此又名讨赖河墩、头墩。它是明代长城从西向东的第一座烽火台,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距嘉峪关7.5千米,据《肃州志》记载:“讨赖河墩,城(酒泉)西七十里,乃边墙南,近讨赖河尽头之处。”墩台矗立于讨赖河边近80米高的悬崖之上,可谓:“天下第一险墩矣”。

  明代,嘉峪关管辖“腹里、沿边、境外墩台三十九座”。关内墩台林立,纵横交织,相互瞭望,互通情报。长城第一墩,是关南最主要的一座墩台,在执行烽燧报警中起着先锋作用。曾有诗赞它,“清流讨赖临危壁,大岭祁连断战氛。铠甲冰河闻拆斗,旌旗旭日舞鹏鲲”。

  长城第一墩景区自然景致壮观,滔滔东去的讨赖河水,宛若银练飞舞在戈壁上,又如飞龙游走于山涧中。如今,烽火狼烟的历史早就消尽,但伫立在茫茫戈壁的万里长城第一墩一直默默守候着苍茫肃穆的边关历史。

  悬壁长城 位于嘉峪关城北8千米处石关峡口北侧的黑山北坡上。始筑于公元1539年,原长1.5千米,现存长城750米,其中有231米的城墙攀缘于高150米、倾斜度为45°的山脊上,似长城倒挂,铁壁悬空,从山上陡然而下,封锁了石关峡口,因此得名“悬壁长城”。

  悬壁长城和断壁长城均是嘉峪关西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也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断壁长城居于黑山峡口之南,为东西走向。悬壁长城在峡谷的北面,为南北走向,城墙陡峭直长,气势雄伟,垂若悬臂,有“西部八达岭”之称,有诗赞云:“万里长城万里长,迭障黑山暗壁悬”。悬壁长城和断壁长城形成拱卫之势,共同扼守黑山峡口。

  石关峡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人文内涵。张骞两次出使西域、霍去病率军攻伐匈奴、唐玄奘西天取经、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东入中原都曾在这里留下过历史的足迹。

  七•一冰川 距嘉峪关市区120千米,是亚洲距离城市最近的冰川,位于祁连山腹地,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的科技工作者和前苏联冰川学专家于1958年7月1日发现,并以发现日期命名。七•一冰川海拔4300米,冰川面积大约5平方起案例,平均厚度78米,最厚处能达120米,是典型的大陆性高原冰川。每到夏秋季节,冰峰在丽日蓝天下分外晶莹耀眼,周围的溪流、绿草、鲜花、高山、牧场,共同构成一幅充满生机的迷人画卷。而且由于冰川海拔较高,常会出现阴、晴、雨、雪等交织的天气状况,在一日之内经历四季,对游人而言,堪称是一生中难忘的体验。

  新城魏晋墓群 位于嘉峪关市区东约18千米的新城镇戈壁滩上,于1972年开始挖掘。在近13平方千米的地域内分布着一千余座魏晋时期(公元220年~419年)的古墓葬,素有“地下画廊”之称。在1972年~1979年期间,先后发掘了18座墓葬,其中9座为彩绘砖墓,9座为素砖墓。目前正式对外开放2座,新城墓葬建筑形制独特,墓葬由墓道、墓门、门楼、前室、中室、后室、甬道、耳室、壁龛等组成。墓门用条形砖叠砌为拱券形,多雕有云纹、水火图、四神像方砖或仙灵异兽彩绘;地面铺以各式花纹砖;门楼墙面嵌砌有斗拱、人物、兽首等造型的雕刻砖,墓顶多为盝顶式和拱券式。

  墓葬共出土760余幅砖画。这些砖壁画色彩鲜艳,风格独特,画法巧妙,笔法简练,形象生动,内容多取材于当时的现实生活,表现了劳动人民各种生产生活、妇婢仆从的杂役和墓主人奢侈豪华的享乐生活,系统反映了魏晋时期的农耕、养殖、采桑、宴居、出行、军事操练、狩猎等内容,是研究当时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民俗及气候等的实物资料,而绘画在美术领域又填补了我国魏晋时期绘画史上的空白。

  黑山摩崖浅石刻岩画 位于嘉峪关市西北约20千米处的黑山峡两侧的崖壁上,共计发现自战国至明代的岩画5处。黑山是马鬃山系的一个小支脉,古称洞庭山。岩画分布在石关峡口、四道沟、红柳沟和摩子沟等处。黑山岩画距坡最低者约半米,最高者在5米以上,画面大小不一,凿刻技法虽极简单,但画意古朴、形象生动、粗犷有力,风格独特。岩画分人物和动物画两类。动物有马、牛、羊、鸡、犬、鱼、鹿、虎、狼、蛇、龟、鹰、骆驼等多种。人物画像多描绘了舞蹈、围猎、射雁、骑马、骑骆驼、狩猎、练武射箭等场面。画面反映了古代牧民对精神生活的强烈追求。据考证,这里应为羌族文化遗迹。

  自从嘉峪关建关以来,已经六百余年过去了。岁月流逝,风雨侵蚀,嘉峪关也曾日渐衰败。经过几次大规模修缮,嘉峪关楼在雄伟的关城之上又重放光彩。

  防御外敌的年代早已过去,雄关本身的意义也掩埋于黄沙之下。站在嘉峪关楼上看关外,因岁月侵蚀而变沧桑的丝路古道早已看不到往昔的面貌。而今登上这座气宇轩昂的关城,人们依旧为它的气势雄壮、为祖辈们的智慧所折服。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