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姜岩:世界科普事业在艰难中奋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7日 15:26  新华网

  新华网瑞典马尔默6月26日电 (记者 姜岩) 世界上非常重要、但又常被忽视的事业中,科普恐怕榜上有名。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影响越来越大的今天,谁都不会说科普可有可无,但一旦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科普工作则面临重重困难。

  毫无疑问,科学家是科技信息的源头,他们有责任推动科技信息的传播。科普工作应

  该是神圣的,但科技界并不完全认可科普工作,科学家在科普领域的贡献与人们的期望仍有很大差距。正在瑞典马尔默举行的第十届公众科技传播国际会议提供的调查结果显示,即便是在科普意识较强的欧洲,科学家从事科普工作仍会被同行看低。

  一方面,公众抱怨科学家没有做足够的科普工作,抱怨缺乏足够的渠道获得通俗易懂的科技信息。他们还抱怨科技发展越来越快,专业性越来越强,即便在科学家中也普遍存在隔行如隔山的现象。

  另一方面,科学家也常常抱怨公众的科学素养太低,让公众理解最新科技成果非常困难。他们的抱怨不能说没有道理。据欧洲科学基金会科学传播与信息部提供的数据,即便在发达国家,公众科学素养仍然很低。有关调查表明,只有48%的美国人和41%的欧洲人知道“电子比原子小”,只有65%的美国人和48%的欧洲人知道“父亲的染色体决定孩子的性别”。

  科学家与公众有一个共同的抱怨对象,那就是科技传播工作者。科技传播与科普或公众理解科学,虽然叫法不同,但本质上差不多。科学家常常抱怨科技传播工作者缺乏科研工作要求的精确性,而公众则常常抱怨他们提供的知识要么晦涩难懂,要么不着边际。

  尽管科普之路崎岖艰难,但“行路人”依然在奋力跋涉。在国际科技传播领域活跃着两大组织,一个是成立于1989年的国际公众科技传播网,它侧重于理论研究,每两年由它主办的系列国际会议迄今已坚持了十届。另一个是成立于2002年的世界科技记者联盟,它侧重于科技传播实践,已主办了五届世界科技记者大会。

  国际科技传播领域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交流平台,那就是亚太地区科技传播峰会。这一峰会又称“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发起并主办,自1992年至今已成功举行了五届。据参加本届公众科技传播国际会议的中国代表团介绍,第六届亚太地区科技传播峰会将于今年11月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光召担任大会主席,会议的主题为“新技术、新媒体、新格局——大众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两大重点议题分别为“媒体、传播与抗震救灾”和“媒体、传播与北京奥运”。

  这些组织的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均表示,今天科技传播工作具有空前重要的意义,但也面临着一系列困难,科技界、媒体、公众和决策者之间仍缺乏足够沟通,科技传播事业还缺乏在市场环境下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科技传播手段迫切需要改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差距还很大。

  尽管困难很多,但正如瑞典马尔默大学副校长伦纳特·欧鲁松25日在本届公众科技传播国际会议开幕式上所说的,知识创新固然重要,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怎样更好地将知识应用于社会更重要。科普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