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1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长期以来,天文学家们一直是通过各个独立的天文望远镜进行太空观测,但最近,科学家们却首次建立一个横跨四大洲的射电望远镜阵,其清晰度超过哈勃望远镜的10倍。
长期以来,天文学家基本上是通过各个独立的天文望远镜进行联合观测。而只要两天线之间距离足够的宽,这种所谓的“干涉测量法”的观测精度可能与单一天线相差无几。在5月份的一次观测运行中,位于北美、南美、欧洲和非洲的所有天线都指向同一方向。所有信号通过光纤传递给位于荷兰的枢纽中心进行处理,形成实时图像。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台也参加了这一项目,即所谓的“射电天文甚长基线测量(电子VLBI观测)”。该项目所产生与使用的临时射电望远镜,其跨度足以覆盖整个地球。
阿雷西博天文台的克里斯-萨尔特介绍,该射电望远镜的精度是哈勃太空望远镜的10倍,通过望远镜阵列联合观测目标,但看起来好象是各个独立的射电望远镜在单独执行任务。这种情况如同伽玛射线的“余辉”现象。伽玛射线爆发的高速喷射物质进入周围环境后,会形成明亮的“余辉”现象。作为e-VLBI项目的成员之一,阿雷西博天文台目前的主要任务每月一次的天体观测。在此之前,从望远镜传回的所有数据都是刻录于光盘中,然后再将数据光盘邮寄至中心枢纽。萨尔特向“新科学家”杂志介绍,“此前我们所能够接受的最快邮寄方式,就是通过联邦快递。很多学科都将成为射电天文学的受益者,这可要归功于艾伦望远镜阵列的小型单个天线,它们拥有极为广阔的视野。也就是说,与广角运动型双眼望远镜一样,它也能够立即对天空的大部分区域进行观察。”
而目前,通过光纤方式数据可以很快传递至中心枢纽,进而形成天体目标的实时图像。数据的快速传递和实时成像技术可以帮助天文学家们轻松地调整后续观测计划,实时快速地观测瞬息万变的天文现象,比如“超新星”等现象。由于这种观测计划是基于观测目标的实时行为,需要根据天体行为实时快速地进行调整。因此,如果仍采用邮寄方式,那么在数据邮寄过程中,很难决定是否该调整后续观测计划。据欧洲VLBI联合研究所的阿帕德介绍,“这些望远镜造价非常昂贵。如果真的有罕见天体现象发生,他们不会放弃任何观测的机会。”
数据的激增需要建立起更多的、规模更大的全球规模的阵列。这些阵列将能够大大提高望远镜的敏感度。美国哈佛-史密松天文物理中心的马克-里德认为,“光盘刻录的方式,大大限制了我们的研究工作。但是,随着光纤的应用,这一问题将不复存在。你在观测和研究中所遇到的,仅仅是来自天体本身的局限。对于这种新的可能性,我们最好用对比的方式加以理解,比如说用定时曝光的方式从帝国大厦拍摄曼哈顿的图片。实际上,这与天文学家所做的事情是具有可比性的--利用他们的射电望远镜从太空中的一个点开始数个小时的数据收集。”(刘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