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要保护大熊猫也别忘了小家伙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3日 16:12 新闻晨报
不能一味只保护关键物种 大熊猫、朱鹮、金丝猴……这些动物的珍稀度众人皆知。好消息是,在专家们的努力之下,这些关键性物种的数量和栖息地都有所增加。然而,由于得不到人们的高度重视,青蛙、蟾蜍这些“不起眼”的小家伙却正以惊人的速度走向灭绝。 这一结论也许有点不可思议,但记者了解到,随着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越来越频繁,蛙类的生存空间已越来越小。虽然目前世界上预计还有5503种蛙类,但在最近的几年中,先后有近100种蛙类灭绝。而这种灭绝速度,恐怕是自恐龙在地球上消失以来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灭绝。 “保护关键性物种很重要,但我们并不能以此为由放松对其他动物的保护。”上海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站长裴恩乐告诉记者,青蛙是益虫,同时也是环境好坏的指示剂。世界自然保护组织之所以将今年定为蛙年,一定程度上正是提醒人们,保护生物多样性,不能只靠保护大熊猫。 尚未利用物种可解粮食危机 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与农业——保护生物多样性,确保世界粮食安全”,在物种逐渐缺失的情况下,用世界粮食计划署的说法来表述,“粮食紧缺已成为世界面临的最大危机。” 记者采访得知,人类经常作为重要资源加以利用的生物不过500种,仅约150种被大面积栽种作为食品;世界上90%的食物源于20个物种,75%的粮食来自小麦、水稻、玉米等7个物种。常用的中药也不过1000种。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物种还是用途不明,如果要解决粮食危机,人们完全可以在那些尚未利用的物种中寻找新的可用资源。 不幸的是,在人类的干预下,特别是近百年来,由于人口的猛增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生物物种的灭绝速度越来越快。有国外专家估计,目前物种丧失的速度比人类干预以前自然灭绝的速度要快1000倍。而生物物种的缺失,让人类在解决饥饿问题上遭到的挑战越来越大。 入侵物种仍是惹祸对象 值得注意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人们尤其应防范生物入侵的发生。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专家桑卫国表示,入侵物种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上,外来生物入侵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到1198.76亿元;环境方面生态平衡遭破坏,如原本为围海造地而引入的互花米草,由于其强劲的生命力,使得一些具有地区特色的植物生存空间减少,甚至有被消灭的危险;人体健康受到影响,如豚草的花粉是引起人体过敏性症状“枯草热”的主要病源。 据悉,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约200余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世界上最恶劣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约有一半入侵了我国。互花米草、水葫芦、紫茎泽兰、薇甘菊等外来入侵物种,已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作者: □晨报记者 葛志浩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