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灾害监测小卫星星座即将发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6日 11:04  新华网

  新华网消息 2008年8月,我国第一个专门用于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的小卫星星座即将发射。它是我国第一个多星多载荷民用对地观测系统,由可见光、红外与微波遥感等观测手段的光学卫星和合成孔径雷达卫星("2+1"星座)组成,具有中高空间分辨率(5米-300米)、高时间分辨率(48-96小时)、高光谱分辨率(100多谱段)、宽观测幅宽(大于700公里)的特点,可有效的应用于我国灾害监测与预报。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损失严重,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面对日益严峻的灾害形势,我们的监测与研究手段还基本停留在常规阶段,无论从时效上还是从了解掌握的具体程度上都不能满足国家减灾救灾事业发展的需求。国内外大量实践表明,遥感技术是灾害监测预报的强有力手段,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大范围的灾害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具有其它手段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考虑到我国现有的技术基础、未来的技术发展和财政支撑能力,星座建设拟采用分步实施战略,第一步,在2008年陆续发射两颗光学小卫星和一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即"2+1"方案),初步形成对我国灾害和环境进行监测的能力。第二步在未来5年内实现由4颗光学小卫星和4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组成的"4+4"星座方案,形成利用空间技术支持灾害和环境监测与预报的业务运行能力。

  减灾应用系统工程是整个小卫星星座系统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全新的针对多星、多载荷进行灾害"天地一体化"监测的业务运行系统。目前,减灾应用系统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在今年的卫星发射后将产生初步的应用效益。该减灾应用系统的建设目标是"满足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的应用需求,形成对小卫星星座的业务应用能力,实现灾害监测预警、灾害应急响应、灾情评估和减灾救灾指挥决策等基本功能,为提高我国减灾救灾水平和灾害监测预报能力,提供决策支持和公共服务"。

  按照国家对小卫星星座系统工程的建设批复以及国家航天"十一五"规划要求,民政部将成立国家卫星减灾应用中心。该中心将成为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工程运行管理和减灾应用系统业务运行的实体,承担着为国家自然灾害管理的灾前风险预警、灾中应急监测与评估、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提供空间决策支持的任务,以及推动国家综合减灾领域的空间技术应用和产品服务,制定减灾卫星乃至国家卫星减灾的发展战略规划,开展空间信息技术减灾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多项职能和任务。

  国家卫星减灾应用中心的建立,将进一步完善灾害遥感监测业务体系,通过"天地一体化"的灾害遥感监测预警、灾情评估与救助产品服务,为遥感技术和星座在我国减灾救灾业务中应用提供一个良好平台;实现对重大自然灾害全程跟踪,实现对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的跟踪、评估与分析,为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提供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灾情评估和辅助决策服务,为提高我国灾害遥感监测能力提供保障;进一步加强减灾救灾决策支持能力,为提高我国灾害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撑,提高我国灾害管理与辅助决策水平;促进国际减灾交流与合作,利于维护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