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2001太空漫游》作者八大科技预言揭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6日 07:54  新浪科技
《2001太空漫游》作者八大科技预言揭秘
英国科幻大师阿瑟·克拉克

  英国科幻小说作家阿瑟-克拉克的葬礼于3月22日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举行。葬礼上奏响了根据他的作品改编的影片《2001太空漫游》的主题音乐。根据克拉克的遗愿,他的墓碑上刻着:“这里躺着阿瑟-克拉克,他永远不会长大,从来没有停止过成长。”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2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作为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科普、科幻两栖作家,阿瑟·克拉克苦心钻研科幻中的科学问题,并以瑰丽的想象,把自己的思想融于作品之中,将科学的思索和浪漫的想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过去数十年里,克拉克曾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的未来做过众多大胆预测,在这些预言中部分已经成为了现实。

  1.太空梯

  太空梯由系在太空船和地面支撑点之间的一条高强度缆绳构成,缆绳用于从地球上向太空输送货物。阿瑟·克拉克最早在其1979年小说《天堂的喷泉》中提到了这一概念,书中,工程师们在一个虚幻小岛的峰顶建了一个太空梯。他在1981年的技术性论文《太空梯:想象实验还是宇宙钥匙?》中进一步完善了这些概念。

  克拉克让更多的公众了解了太空梯这个概念,但其实俄国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早在1895年就首次提出了太空梯的构想。尽管这一概念听起来像是空中楼阁,似乎仅应该存在于科幻范围内,但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开拓者并不这么认为,他们为了将这一梦想变成现实付出了巨大努力。

  美宇航局早就拥有一个太空梯研究项目,近几年对碳纳米管的研究进一步提高了开发高强度缆绳的成功率,高强度缆绳能将太空船与地面连在一起,这也是之前研究人员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过去三年,“升降梯:2010”(Elevator:2010)项目甚至举办了一个太空梯设计大赛,向帮助开发这一技术的个人或组织提供50万美元的奖励。

  2.千年虫

  在2000年新年倒计时一步步逼近之时,各国政府和商业机构都因“千年虫”问题而绷紧了神经。“千年虫”亦称“电脑千禧年问题”或“千年病毒”,缩写为“Y2K”,是指在某些使用了电脑程序的智能系统,由于其中的年份只使用两位十进制数来表示,因此当系统进行(或涉及到)跨世纪的日期处理运算时,就会出现错误的结果,进而引发各种各样的系统功能紊乱甚至崩溃。

  人们纷纷得到警告说,不能平安度过2000年新年,银行系统甚至天然气和电力供应也会面临潜在的问题。克拉克在采访中表示,他之前就谈过这个问题,“这可能是关于‘千年虫’及其成因和应对策略的首次技术著作外的描述。”他是在1990年小说《深海的鬼魂》(The Ghost from the Grand Banks)中做出这一预测的。但是,全世界的人完全是虚惊一场,当2000年新年钟声在午夜敲响时,千年虫问题没有对商业活动构成影响。

  3.“太空卫士”

  克拉克对“太空卫士”的预测不仅已经成为现实,且在其1972年小说《与拉玛相会》中提出的“太空卫士”一词沿用至今。据《与拉玛相会》记述,2131年,“太空卫士计划”(防止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防卫系统)的宇航员发现了一艘外星人飞船朝太阳系驶来,他们对外星人飞船进行了探测,试图解开其中隐藏的深奥秘密。

  在现实生活中,外星人探测器到底是否存在至今仍是个谜,不过小行星和陨星倒是频频光顾地球。为此,美宇航局在1992年对如何监控这些天外来客进行调查,同时评估它们对人类安全可能构成的威胁。这个项目被命名为“太空卫士巡天”(Spaceguard Survey),主要任务是绘制90%近地物体(NEO)的运行图。英国同样建立有一个监测近地物体的国家信息库,尽管诸如“英国太空防卫”(Spaceguard UK)等游说组织希望政府向这一问题投入更多资源。

  在《上帝之锤》(The Hammer Of God)中,克拉克虚构了这样一个场景:一帮恶徒乘飞船来到一棵“流氓”小行星,给其安装了推进器,使它偏离了正常的绕地轨道。2005年,日本探测器“隼鸟”确实成功登陆近地小行星“糸川”(Itokawa),不过并没有安装推进器,试图偏离它的运行轨道。

  4.通讯卫星

  克拉克并不是提议使用地球同步静止轨道的第一人,他的概念是建立在赫尔曼·波托西尼克(Herman Potocnik)和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的早期研究成果之上。克拉克在概念上的飞跃(1945年在《无线世界》一篇文章中作过简要描述)则是提出使用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去建立全球性通讯网络。在赤道上空35,786公里(22,240英里)轨道处运行的卫星的一个重要特性是速度,模仿下面地球旋转的速度,因此,它总能在同一地点上空飞行。

  第一颗卫星“辛康3号” (Syncom-3)于1964年,即克拉克那篇论文发表之后仅仅19年,被发射到地球同步静止轨道。“辛康3号”飞行在太平洋上空,那年晚些时候它把来自东京奥运会的照片传输给美国,这是首次跨太平洋电视信号传输。地球同步静止轨道上的卫星网络如今为世界上大部分有人居住地区提供着众多服务,如电话信号、数据传输和电视信号。

  气象和地面观测卫星也是如克拉克描述的道路发展过来的,“克拉克轨道”这一术语有时被用于描述这些卫星的轨道。不过克拉克确实没有预测到晶体管以及后来的集成电路的研发,这意味着卫星远比他原来描述的物体小得多。按照克拉克早前的预测,卫星可能会使用电子管技术,需要经常维护。

 [1] [2] [下一页]

本文导航:
·《2001太空漫游》作者八大科技预言揭秘
·《2001太空漫游》作者八大科技预言揭秘(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