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CNG讲堂回顾:谈谈为什么摄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3日 16:29  新浪科技
CNG讲堂回顾:谈谈为什么摄影
著名摄影家茹遂初做客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

CNG讲堂回顾:谈谈为什么摄影
讲座现场

  2008年2月22日(周四)晚19:00-20:45,著名摄影家茹遂初做客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

  主讲人:

  茹遂初,著名摄影家,1949年从事摄影工作,先后在新华社西北总分社、西北新闻局、北京人民画报社等担任摄影记者,现为《大众摄影》杂志编委,《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顾问,有大量摄影作品先后入选国内外影展。近些年,他以中国的世界遗产为主题,编辑了多部画册,其主持编辑的大型画册《中国的世界遗产》已出版中、英、俄、法等六种版本。

  以下为讲座实录:

  感谢《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大讲堂的安排,能有机会和大家见面,非常高兴!

  我先作一个自我介绍:1949年我在新华社西北总分社开始从事摄影工作,那年我16岁。1954年我从西北画报社调到北京人民画报社任摄影记者,直至离休。和现在许多专业的摄影师和摄影记者不同,我既非科班出身也无摄影爱好者的背景。在从事摄影工作之前,我几乎没有摸过相机,只是由于工作的需要和一个偶然的机会,走上了摄影这条道,一走就是一辈子。由于一直在画报社工作,我主要从事报道性摄影(或者叫专题摄影报道)。有人说我是风光摄影家,那是误会。风光摄影对我来说只是业余爱好。可能是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曾负责摄影家协会“会员之家”风光花卉组的工作,并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创作讲习班上讲过风光摄影,还先后主持筹办过三次风光摄影艺术展的缘故。

  今天我的谈话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概括的谈谈我对摄影的认识;后一部分着重谈我对风光摄影和景观摄影的看法,并结合他人和本人的一些风光作品和景观图片,谈谈个人的体会和感受。

  (一)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资深编辑,我的老朋友李志华女士,在约我为“摄影大讲堂”作一次讲座时,对我说过的一句话:“摄影难就难在它太容易了”挺有兴趣,她说,就用这句话作题目吧!我当时同意了,但后来仔细想想用这句话作谈话的主题,没有多少话好说,就算作一个引子吧!

  1996年《中国摄影报》在头版开辟了一个栏目(栏目的名称不记得了),让每一位受邀的知名摄影家说一句话,表达他对摄影的认识和体会,同时配有一张摄影家的照片。1996年4月5日摄影报这个专栏的开篇发表了我说的这样一句话:“我赞成这样的说法,摄影难就难在它太容易了。我以为只有不断探索,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能登上摄影事业辉煌的高峰”。这话我是对专业的摄影家和职业的摄影师以及期望在摄影事业上有所成就,有所作为的发烧友说的,也是自勉。

  摄影是借助于一个现代化的工具—照相机来纪录影像的,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码相机的普及,相机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从技术的层面讲,现在要掌握摄影技术相对来说并不困难,一个人稍微用心一点,在很短时间就可能拍摄出从技术上讲蛮不错的照片,有些人甚至只用了一、两年的时间就可能有作品入选不同层次的影展影赛,甚至获奨。如果学习绘画,要想一两年就有作品参展那是不大可能的事情。但一个期望自己在摄影事业上有所成就有所作为的摄影人,除了技术,还需要具有一定文化艺术修养,以及对客观事物和景物的认识和感悟,并善于用艺术家的眼睛观察客观世界,捕捉具有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的瞬间,并通过摄影的表现技巧使它成为一幅动人的摄影作品。而这些就不像摄影技术那样,在短时间所能掌握的。而摄影容易的一面,常常使摄影者易于满足,从而忽视了知识和艺术修养的长期积累。因此在达到一定的高度后,要有所突破,超越自我就很难。在这方面,我个人也是深有所感的,干了一辈子摄影,真正有价值,能够畄传下去的作品也没有几幅。被人们尊为大师的法国摄影家布列松也曾说过:“摄影的容易之处,正是为它的极端困难设下的陷阱”。这话可不可这样理解:谁要把摄影看得很容易,谁就会掉进陷阱里。掉进陷阱还能继续前进吗?如此说来,摄影一方面很容易,另一方面又“极端困难”,我想这就是摄影的双重性。为什么说摄影极端困难?这是由于摄影的纪实性和瞬间性的特征决定的。一般说来,纪实性是指摄影纪录的影像是摄影者按动快门的一瞬间镜头视野内真实存在的可见事物和景物,因此摄影也被人称为“写真”。有人说摄影不是也能弄虚作假吗?是的,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利用摄影的纪实性,弄虚作假(无论前期和后期),以假乱真,过去有,现在有,恐怕将来还会有,例如历史上的“隐身”、“换头”以及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纸老虎”、最新又有藏羚羊穿过铁路桥的假照片。但这不是摄影的本质特征,是掌握相机的人制造出来的。相机不管多么现代化,也无法分辩镜头视野内的事物是真的还是假的。由于摄影的纪实性特征,摄影者必须身临其境。画家可以根据生活的积累,坐在家里作画,而摄影家是不可能坐在家里拍照的(除非拍摄家庭纪念照,或者静物之类的片子)。在某些情况下要到达拍摄现场,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例如1972年我们前往青海高原拍摄黄河源头,那时不仅没有公路,就连黄河源头的具体位置也没有准确的说法。我们骑着马赶着一群驮运器材和给养的牦牛,在茫茫的大草上风歺露宿,行走半个来月,才在约古宗列盆地找到黄河的源头。现在有了公路,去黄河源头已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了。在有些情况下,拍摄现场充满了危险,例如战争,以及地震、洪涝、风雪等自然灾害和火灾等人为的灾害。那就不仅是“极端困难”,甚至还会有生命的危险。因此,摄影记者一直被视为危险职业。另外,摄影的瞬间性也使摄影具有一定的难度。摄影的瞬间性包括两重意思:一是摄影作品表现的是客观事物或景物的一个瞬间,而不是过程;二是指摄影作品是在作者按动快门的一瞬间基本完成的。在多数情况下,摄影者不是,也不可能构思好了再去拍摄,而只能在拍摄现场通过自己的观察、选择,捕捉最能反映事物(或事件)真实面貌,最感动人,和最具视觉冲击力的瞬间。从理论上讲,这种稍纵即逝的瞬间是不可能重复的。而在拍摄现场,摄影者往往受到各种客观条件制约和环境的限制,因此要把握住最佳拍摄时机(即最佳瞬间)和最佳拍摄角度,对于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和职业的摄影记者、摄影师来说,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下面我再说说摄影容易的一面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效应。正是由摄影技术易于掌握,使它具有大众文化的性质。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数码相机迅速走向普及和摄影成本的降低,以及通过网络传播的便捷,使摄影成为广大群众(不同文化层次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喜爱的文化休闲娱乐活动,成为旅游文化的一部分。现在人们外出旅游,已不仅仅满足拍摄纪念照,而且要把自己看到的感兴趣的东西拍摄下来,供自己和亲友们观赏,或者上网供更多人观赏和评说。人们外出旅游,如果随身没有一台相机,就会感到缺了点什么,玩得不那么痛快。现在,全国照相机的拥有量,我这里没有可靠的数据,但你到旅游景区看看,虽不能说人手一台,我看百分之七、八十的旅游者都手持相机。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离退休老人参加到摄影爱好者的行列。对老人来说,摄影可以说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休闲娱乐活动。比起打牌搓麻将或者玩电脑游戏要好得多。前些年有一个日本老年摄影家代表团来中国访问,在一次聚会上团长(一位老年摄影家)就大讲摄影是一项能使老人健康长寿的活动,说得很有道理。特别是风光摄影,对老年摄影爱好者来说,的确有益于身心健康。当你投身大自然的怀抱,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感受、捕捉自然之美时,你会忘掉一切烦恼,那种心旷神逸的感觉是一种令人身心愉悦的享受,在拥挤嘈杂的城市里是难以得到的。这里我想对老年影友说句话,一定要量力而为,注意安全,不必过分看重结果(是不是出了作品),而应充分享受摄影过程带给你的无穷乐趣。

  摄影是一种技术,一种手段,一种具象信息传播的载体。它可以用来进行摄影艺术创作,也可以用来纪录和传播各种具象的信息(新闻的、历史的、知识的、科学的、艺术的、商业的等等),因此我们说摄影是一个大的概念,它包括摄影艺术,但不等于摄影艺术,不能把摄影和摄影艺术混为一谈,把摄影与摄影艺术等同起来。摄影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手段,它最主要的特点是形象、直观。因此它在传播具象的(具有形象的)信息时,比起文字要优越。文字在传播具象的信息时,要用文字加以描述,读者根据文字的描述再在自己的头脑里重新组合成一个虚拟的图像。不管文字的描写多么精确和细腻,在每个读者头脑中形成的图像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而摄影传递的图像信息是直观的,用一句通俗的话说,一目了然。因此人们常说:一张照片胜过千言万语。但摄影在传递抽象的信息(例如人的思维活动)时,有很大的局限性,或者说无能为力,远不如文字。举个例子来说,你可以通过一个人的神态表现他在思考问题,但你很难表现他在想什么。如果联系到特定的环境,也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告诉人们他在想什么,但是绝对无法表达出被拍摄对象具体的思维活动。因此,图文结合,优势互补,就成为现代流行的一种更加完善的传播方式,现在己经看不到没有图像的报纸和刊物,传统的以文字为主的书籍也在朝文图结合的方向发展。在这一变化中《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应运而生,并在众多的媒体中脱颖而出,成为文图结合的平面媒体中的佼佼者。试想,如果《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只有文字没有图片,能否像现在这样吸引读者呢?回答是肯定的,不可能。但我们也不应夸大图片的作用,如果《中国国家地理》没有那些精彩的,引人入胜的文字,同样难以吸引那么多的读者。顺便说一下,有一种说法,现在进入了“读图时代”,我觉得有些言过其甚,不够科学。确切的说,摄影图像在平面媒体中己占有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地位。在有些媒体上摄影图像与文字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如《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1] [2] [下一页]

本文导航:
·CNG讲堂回顾:谈谈为什么摄影
·CNG讲堂回顾:谈谈为什么摄影(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