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两性之别,花样演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3日 02:44  新京报

  两性之别,花样演化

  在动物王国中,脊椎动物的性别就是在受精的一刹那由父母双方的性染色体(也就是第23对染色体)决定的,如果一条X染色体遇到了一条Y染色体,那么下一代性别就是雄性;如果两条X染色体相遇,那么下一代性别则为雌性。哺乳动物、鸟类、蛇类以及爬行动物中的某些物种都是如此。

  不过有些动物却可以在两种性别之间自由转换身份。脊椎动物中最低等的鱼类,现存有24000余种。它们的染色体分布广泛,性比多种多样。很多种类都存在自然性逆转的情况,还有一些甚至终身都是两性同体。

  隆头鱼科(Lzbrusturdus)的物种中就存在这种情况。该科物种体长27厘米以下的几乎都是雌性,但如果继续生长并达到一定的长度,就自然转变成雄性。

  Monopterus Jauanensis属于合鳃科,其性腺从胚胎到成体都是卵巢,产卵后转化为精巢产生精子。与其同科同属的黄鳝(Monopterus albus)也存在这个情况,初生时均为雌性,从雌向雄的转化过程中,甚至出现一定时间的两性中间体,精巢卵巢都有,并且无性染色体。

  同时,有些爬行动物明明有异形染色体,但它们的发育性别情况却依然受到温度影响。

  鬃狮蜥(Pogona vitticeps)是一种生活在干旱炎热的澳大利亚内陆的爬行动物。在夏季,这些地区的温度往往达到甚至超过39℃。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的生态学家亚历山大·奎因(Alexander Quinn)和他的同事,通过在不同温度下孵化鬃狮蜥的蛋发现,当孵化温度在22℃至32℃之间时,孵出的雌性和雄性数量几乎相等;而当孵化温度超过34℃时,孵出的后代大多数都是雌性。

  事实上,与鸟类相似,鬃狮蜥的性别遗传受两条染色体控制———Z和W。不过,雄性鬃狮蜥具有两条相同的Z染色体,而雌性则各有一条。通过追踪一种雌性蜥蜴特有的DNA标记,研究人员发现,在较高温度下,35只被孵化出的鬃狮蜥中只有两只是雄性,更奇妙的是,其中有17只基因决定本该是雄性的鬃狮蜥变成了雌性。

  为此,研究人员指出,W染色体并不是鬃狮蜥性别的决定因素。此外,雄性鬃狮蜥的分化需要两条Z染色体基因副本,而这一过程只有在理想的温度下才能充分实现。

[上一页] [1] [2] [3] [4] [5] [6]

本文导航:
·爬行动物的性别选择:温度影响到性别发育
·30年前的一个理论
·杰克龙的生育之谜 
·全球暖化导致性别失调
·温度决定性别致恐龙灭亡
·两性之别,花样演化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