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科学家提出恐龙灭绝新说:都是昆虫惹的祸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8日 06:35 新京报
生活在距今6000万年前的恐龙是如何灭绝的,一直是科学家们争论不休的话题。日前,两位美国专家又提出了新的观点。英国媒体7日报道,两位古生物学家根据琥珀中的昆虫病毒标本推断,恐龙死于昆虫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大暴发。 解释恐龙灭绝缓慢性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古生物学家乔治·波尔纳夫妇在新书《谁害死了恐龙?昆虫、疾病与白垩纪之死》中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恐龙是被带有传染病菌的昆虫灭绝的。 波尔纳夫妇一直以来潜心研究保存在琥珀中的动植物的生命形态,他们在几个不同昆虫的内脏琥珀中发现了导致疟疾和其他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在恐龙粪便的琥珀中也发现了一些携带病菌的昆虫。乔治称,这些携带致命病菌的昆虫叮咬恐龙后引发恐龙群体间的大瘟疫。 这本书的出版震动了当代研究恐龙灭绝的学术界。很多人对波尔纳夫妇的说法表示怀疑,但是波尔纳夫妇的立场很坚定,并指出了此前一些恐龙灭绝学说的漏洞。乔治称:“此前的学说忽视了很多因素,其中之一就是恐龙灭绝的缓慢性,也只有昆虫和疾病才能给出合理解释。” 恐龙对传染病无免疫 乔治在书中详细解释了他的“发现”,并勾勒出了一幅恐龙逐渐灭绝的“复原图”。 他说,在恐龙繁盛的白垩纪,地球的气候比今天要温暖和湿润得多,恐龙生活了数千万年已经适应了这种气候,但是很多携带病毒的昆虫们也早已适应了这种气候,产生变异并且大量繁殖。 在白垩纪晚期,疟疾和其他流行性传染病的昆虫也开始步入了繁盛期,他们四处飞舞叮咬在当地占据霸主地位的恐龙,在恐龙间逐渐传播某种传染性病毒,造成恐龙群体频频发生瘟疫等传染病。 在此后的数千年中,恐龙种群数量随着疾病的高发而逐渐减少,最终导致了灭绝惨剧的发生。乔治还说:“在白垩纪,传染病是富有攻击性的新事物,恐龙等脊椎动物对它们没有任何天生的免疫性。” 针对恐龙灭绝的问题,科学家们一直找不到一个完满的答案。目前广为流行,并被大多数人认可的观点是“撞击说”,即6000万年前的某天,一颗直径大约为10公里的小行星坠落在地球表面,引起空前巨大的爆炸,产生了大量遮天蔽日的粉尘和烟雾,最终导致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身材庞大的恐龙的食物链一层层地断绝,导致灭绝。(张乐)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