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嫦娥卫星发动机研发团队:成功意味着更大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2日 08:43  中国青年报

  新华社记者 郝方甲 季明 高路

  “10月25日嫦娥一号卫星第一次变轨,那天我就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当测控确认卫星变轨成功时,我哭了。”中国航天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31岁的副主任设计师刘昌国说。

  刘昌国所带领的十几人团队承担着嫦娥一号卫星推进分系统中最关键部件——490牛顿变轨发动机的研发工作,卫星从地球调相轨道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直至最后进入环月轨道所进行的数次变轨,依靠的就是这台发动机提供的动力。“490牛顿变轨发动机是嫦娥一号卫星所有零部件中唯一的‘单点故障点’,没有备份,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丝毫故障和失误,卫星运行就失败了。”讲到490牛顿变轨发动机对探月工程的重要意义,刘昌国显得很严肃,“探月工程的一位首长夜里梦到发动机到了天上打不开,第二天就急着把我叫到北京,再次详细研究发动机完成嫦娥一号卫星飞行任务的可靠性。”

  这副重担压在一个相当年轻的团队身上,这个团队成员平均年龄只有30岁,还有多名是“80后”。嫦娥一号卫星用490牛顿变轨

发动机交付初期,团队曾遭遇挫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整个团队中“没有一个人选择放弃或离开”。

  “国家利益和航天事业是让我们留下来的理由!”刘昌国说,“我们的收入可能不及外企员工,但他们或许永远体会不到我们中国航天人的那份自豪感!”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490牛顿变轨发动机研发工作顺利走出逆境,并取得一系列技术上的突破:过去发动机提供的动力是为离地5万公里的卫星准备的,此次要到离地38万至40万公里;过去发动机只要满足点火4次至5次的要求,这次由于嫦娥一号卫星需要多次变轨,因此点火次数的要求提高到9次至10次。

  11月5日,嫦娥一号卫星第一次近月制动即“刹车”准确实施,成功被月球引力捕获进入环月轨道,11月7日,最后一次近月制动完成,490牛顿变轨发动机也顺利完成历史使命,在中国探月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成功之后,刘昌国和他的团队却不敢有丝毫松懈。“我们的工作如履薄冰,成功了当然高兴,但庆祝后的第二天又开始投入新一代卫星发动机的研发。对我们来说,每一次成功都意味着更大挑战!”刘昌国说。

  “全国有上万人直接参与嫦娥一号卫星工程,我们只是中国航天人的一部分。”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阀门研究室主任魏青说,“在这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绝不是一句空话”!新华社上海12月11日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