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湖北荆州古墓开棺不见尸 只见一棺黑水(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30日 08:41  长江商报

湖北荆州古墓开棺不见尸只见一棺黑水(组图)
准备开棺。

湖北荆州古墓开棺不见尸只见一棺黑水(组图)
揭盖。

湖北荆州古墓开棺不见尸只见一棺黑水(组图)
闭棺。荆楚网/记者陈勇摄
  

  -“荆州发现完好秦汉古墓”追踪》》》

  专家认为死者下葬前尸体已腐烂 千年古丝绸将靠生物技术“返老还童”

  昨日上午11时,停放在荆州博物馆的谢家桥一号墓主棺,在众人的期待中如期开棺。但结果让人有点失望。开棺后并不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棺内表面一层除了黑色的积水和腐烂的丝绸品外,并没有发现湿尸。专家称,从开棺的情况来看,存在整尸的可能性不大。主棺的清理工作将从今日起展开,至少还需要一个月左右才能清楚棺内陪葬文物的大概情况。

  【开棺现场】

  棺内装着“黑水”

  昨日,荆州的天气格外晴好。上午9时20分许,专家和工作人员穿上白大褂,戴上口罩,进入停放棺材的房间,开始拆除覆盖在棺材上的棉絮和塑料布。10时40分,在做好所有准备工作以后,专家们再次进入现场。11时,所有的人都屏住呼吸。工作人员将重重的棺盖揭起。就在棺材盖子揭开的那一刻,棺内黑色的液体呈现眼前。在“黑水”上面,漂浮着一些红色小板块,如一团团泥块,小板块上还有一些花纹一样的东西。小板块之间还“点缀”着蛆壳。专家并没有看到湿尸,棺材也不是套棺或者三棺。

  荆州博物馆馆长王明钦介绍,棺材里的“黑水”是地下水渗透进入棺内形成的。由于棺外的压力比里面大,所以入侵的水就无法出来。而“黑水”上面漂浮的红色小板块,是未完全腐烂的丝织品结成的块。目前工作人员已抽取了棺材中的液体,进行化验。下一步将棺里的液体抽出来,然后逐层清理里面的东西。

  王明钦表示,清理主棺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特别是棺内丝织品的揭取十分困难,需要从上至下逐层整理,对主棺的清理工作将持续两个多月,而棺木的脱水时间将长达两年。棺内有没有墓主人的尸体和其他珍贵文物,尚待进一步清理分析。

  【开棺定论】

  古棺可能仅存古尸尸骨

  按预测,棺材里沉睡的很有可能是一具完整的千年古尸,并会出土一批精美的丝绸和随葬物品。但昨日的开棺结果却和原先预测大相径庭。

  完整古尸可能性小

  谢家桥古墓发掘过程中,发现该墓室深埋地下近10米,且密封性非常好,墓室还有几袋防腐的香囊。据此,有关专家对再现千年尸体充满了期待。而开棺后发现棺内存在完整古尸的可能性比较小。 王明钦介绍,从开棺后发现的情况来看,棺材里存在湿尸的可能性很小,但可能存在尸骨。

  只发现丝绸碎片

  前几日,当考古工作人员发现古墓主棺上竟有四层完好的丝绸棺罩时,兴奋不已。有专家称,因为古墓的密封性好,外棺的丝绸保存得如此完好,不得不让他们对棺内存在完好且精美的丝绸充满了期待。

  “没有想到里面的丝绸几乎都已腐烂了。”曾一再强调古墓最大的发现是成批丝绸的荆州博物馆原馆长、全国资深考古专家滕壬生露出失望的情绪。全国资深文物保护专家、荆州文保中心主任吴顺清说,可能是棺里的积水水解了丝绸。王明钦说,漂浮的红色有花纹的小块实际上是刺绣。

  主棺不是套棺

  按墓室结构,墓主人的身份并不低。谢家桥1号墓的主棺大小和凤凰山168号墓的主棺大小几乎等同,有人大胆猜测,这座古墓主棺肯定是套棺。但事实上,这个古墓的主棺是单棺,棺的身份明显与其墓葬规格不一致。

  【四大看点】

  1 棺上覆有完整丝织品 在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在打开椁盖板后,惊喜地发现内棺上覆盖有较为完整的丝织品——棺罩。荆州博物馆原馆长、全国资深考古专家滕壬生表示,谢家桥1号墓发掘出的4层完整的丝绸棺罩,是继长沙马王堆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2 生物技术让千年丝绸“返老还童” 从初步发掘情况来看,墓葬最有价值的文物是保存完好的精美丝织品。如何将古丝绸绚丽的色彩保存下来,一直是世界文物专家研究的难题。荆州市文物保护中心利用生物技术,解决了古丝绸从提取、加固、修复到保存等一系列的难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据介绍,这项生物技术能将千年腐烂的丝绸加固,使之柔软如初。昨日,在发掘现场时,考古工作人员不停地向棺帏喷洒药水,考古工作人员就可如剥笋般一层层揭开。

  3 极可能出土竹简 在前几日的现场考古发掘中,记者见到有工作人员从墓室厢室里取出了一捆类似竹片的东西。昨日,荆州博物馆有关专家透露,这捆不明器物极可能就是珍贵的竹简。墓主身份之谜,将等待这份竹简来揭晓。不过有关专家也推测,如果这份器物是竹简,也可能只是当时的法典。

  4 漆木器唯楚独有 在荆州出土的秦汉楚墓中,大量的漆木器时隔千年再见天日,其颜色却依然鲜艳如故。在荆州博物馆就有一间大型的漆木器展览馆。据荆州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谢家桥1号墓出土的漆木器有100余件,特别是成捆的漆木器耳杯,非常少见。 荆州长江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徐文武说,荆州的古墓之所以能出土这么多漆木器,就是因为漆木器耐腐,而且荆州的地下水位高,易保存。

  【考古价值】

  再现当时风土人情

  昨日在现场,从事考古工作30多年的老专家王从礼说,此次考古过程中,发现了汉墓中很少见的文物,这些文物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都有极大的帮助。

  王从礼分析,从墓室的结构和出土的陪葬品来分析,可以看出当时从平民到官员的各个阶层的状况,可以推测出西汉初年的政治结构。从丝织品的精细程度,可以看出当时的手工业发展水平。而在文化上,各种物品显示出了当时的社会礼仪, 这些对当时的思想、文化艺术的研究,都有极大的帮助。

  “出土的灶,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习性的基本反映。耳杯、蒜头壶,尤其是蒜头壶,这在汉墓中比较少见。出行的车子和马匹数量,则直接反映了其出行阵势。这些都是当时社会风土人情的体现。”王从礼说。

  荆州博物馆馆长王明钦介绍,汉代的丝织品保存下来的较少,而在一个棺材上有4层棺帷的情况则更是少见。出土的陶器、青铜器保存得较好,可以为很多学术问题的解决提供线索。王明钦介绍,特别是漆器用丝线捆扎得很好,这对当时的生产生活用具的研究,有极大的价值。

  【专家解疑】

  死者下葬前已腐烂?

  按此前的预测,棺里沉睡的,很有可能是一具完整的千年古尸。为什么开棺以后,会看到“黑水”和腐烂的丝织品?死者当时是怎么死亡的?既然棺材里有蛆壳,但为什么开棺的时候并没有散发出异味?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现场的专家。

  ——死者死得很匆忙。专家分析,棺材上刷的是单层漆,可以看出没有时间准备。

  ——急于下葬。专家分析,按照墓室的结构,墓主人的身份并不低,至少应该是套棺,绝对不可能是单棺。

  ——停放时间长。专家分析,从棺材里发现了蛆壳,丝织品也已经腐烂,可以看出死者应该是在天热时去世的,且死得很突然,停放的时间较长,下葬前尸体已经腐烂,或者很有可能是病死的。棺材里的积水,将尸体水解了。由于密封性好,才没有出现异味。

  ——年纪不大。专家分析,死者的随葬品不是太多,此前也没有做棺材,说明墓主人的年纪并不大。

  墓主人可能为女性

  昨日,工作人员没有将棺材清理完毕,墓主人的性别目前难以界定。不过,专家分析,从随葬品和棺材里的情况来看,墓主人是女性的可能性较大。

  ——棺材的旁边有很多柴火。专家分析,按照女主内男主外的情况来看,一般生火做饭的都是女性。

  ——下葬物品很简单。专家认为,在古代,虽然夫贵妻荣,但女性的地位还是比较低下的,因此陪葬物品相对男性来说要简单。

  ——头向北边发现了瑟。弹奏乐器一般是女性,专家认为,墓主人很可能是女性。

  ——丝织品上有小花纹。专家分析,棺里没有完全腐烂的丝织品上,可以看出刺绣等小花纹,而且花纹比较具体,与女性的关联度很大,因此可能是女性。

  “按古人墓葬习俗,这里可能会有一个家族墓葬群。如果墓主是女性,那么其丈夫的墓可能就在其旁边。”专家这样告诉记者。

  本报特派记者 张勇军 谭经田 实习生 毛泽威 段芸芸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