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嫦娥一号万事俱备只待升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2日 15:41 深圳特区报
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发射在即,本报特派记者专赴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现场进行采访 “嫦娥一号”万事俱备只待升空 今天上午,本报特派四川西昌采访组经成都飞抵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下午,记者一行进入“嫦娥一号”卫星发射现场,近距离体验即将展开的发射活动。 西昌卫星发射基地连日来的阴雨曾一度困扰有关部门,担心天气多变可能影响卫星发射活动。不过,从昨天开始,西昌地区的天气开始明显好转,今天白天西昌市区气温保持在17度左右,凉爽舒适。据发射基地周边的麻叶林村村民介绍,现在的天气条件已经接近过去发射时的最好天气。有关气象专家介绍,火箭发射要求距发射中心30-40公里范围内无浓烟、雨和雷电,能见度良好。目前的天气条件应该可以符合要求。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已经发射了各类卫星48次,积累了丰富的发射经验,并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卫星发射基地。记者按照正常流程在发射基地门口办理有关手续后,近距离观看即将发射“嫦娥一号”卫星的3号发射塔。在距离3号发射塔约100米远的地方,记者得以近距离观看这栋85米高,近20层楼高的建筑。据陪同人员介绍,这座发射塔内已经对火箭进行了常规例行检查检测,迄今一切正常。在戒备森严的发射核心地域大门前,身穿天蓝色制服的技术人员成群进出,行色匆匆。据介绍,目前3号发射塔下方的巨型储水槽内已经储备了足够的冷却用水,用来为火箭发射时释放的高温气体降温。而液体加注也已按照规定的程序,分阶段输入火箭助推系统内部。 白蓝相间的巨大发射塔在葱绿的群山环抱中显得格外安静,天空中长时间云层密布,下午2点左右,能见度超过5公里,远处的村庄和公路清晰可见。不过,由于农民在午后开始焚烧秸秆,田野中不时飘起的浓烟逐渐在发射基地上空聚集。下午5点左右,发射塔方圆4公里范围内已经为暮霭笼罩。记者站在组织方设定的奔月楼观景点屋顶,4公里外的发射塔已经变成火柴盒大小。 已经习惯了历次火箭发射疏散的村民,依然对本次的发射疏散活动兴趣浓厚。麻叶林村村民费从友从容地坐在自家门槛上,与自己的家人等待最后的疏散命令。他介绍,由于村庄处于火箭发射飞行轨道下方,因此历次火箭发射全村都要疏散到下方4公里以外。本次的发射时间还没有正式对外公布,有关的疏散指令也要待发射前一天下达,因此他与其他村民都在安静等待。不过,大批记者的来访,令他格外兴奋,他表示一定要仔细看看,毕竟能第一次看到“嫦娥”奔月的人并不多。 据介绍,在今天对外开放后,发射基地将进入发射前的封闭状态,停止对外开放。基地内部则将进行火箭发射模拟合练,为发射做最后准备。 作者:本报特派记者 王轲真 梅戈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