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德国科学家独享化学大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1日 09:04  南方都市报

  人们常说,表面文章当少做。不过,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却在表面化学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做出了扎扎实实的“表面文章”。他不仅开创了表面化学的方法论,更造就了许多惠及人类日常生活的应用成果。

  据新华社电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委会10日宣布,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因为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

  生日当天得悉获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新闻公报说:“今年的化学奖授予在表面化学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这一学科对于化学工业而言非常重要,而且能够帮助我们理解铁为什么会生锈、燃料电池如何工作、汽车里的催化剂如何工作。”

  10日恰好是埃特尔71岁生日。在评委会成员简要介绍了其获奖成果后,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贡诺・厄奎斯特当场拨通了埃特尔的电话,第一时间告知这一好消息,并送上生日祝福。埃特尔非常高兴地说,这是一份特殊的“生日大礼”。本来很庄严的发布会现场气氛也顿时活跃起来。记者问埃特尔,获得诺贝尔奖会给他的生活带来何种改变,他表示,希望能如获奖前一样继续从事他的研究工作。

  电话通知历史花絮

  每次诺贝尔奖公布前几分钟,评奖机构都会打电话通知获奖者。在电话通知的那一刻,得奖者表现如何?又正在做什么呢?

  1990年的经济学奖得主威廉・夏普接到电话通知时,他不敢相信是真的,竟回答对方说:“你是在开玩笑吧?”

  德国的莱因哈德・赛尔顿的运气实在很差,当评委会通知他获得1994年经济学奖时,他正陪太太外出购物,电话无人接听。

  1998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路易斯・伊格纳罗在接到电话时,要求对方“再说一遍”。

  研究成果

  解释铁生锈 帮助造氮肥

  物质的两相之间密切接触的过渡区称为界面,若其中一相为气体,这种界面通常称为表面。在相界面上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现象统称为界面现象或表面现象,而研究各种表面现象实质的科学称为表面化学。

  表面化学在上世纪前半叶得到迅猛发展,大量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涂料、建材、冶金、

能源等行业。20世纪60年代末起,表面化学开始成为一项独立的基础学科。埃特尔则是最早洞察到表面化学研究巨大潜力的科学家之一,不仅奠定了表面化学研究的方法论,更在诸多实际应用领域获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人们早就知道,氮肥对于农业生产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初发展而来的哈伯-博施法使得将大气中的氮制成氨成为可能,但人们在寻找制备反应的催化剂方面苦无收获。而埃特尔的研究发现,氨的合成反应在铁催化剂表面进行时效率大大提高,使这一技术的产业化成为现实,这给人类社会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此外,汽车排放出的尾气中含有大量一氧化碳,如果不加净化则会对人类生活造成危害。埃特尔有关一氧化碳在金属铂表面的氧化过程的研究,催生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埃特尔甚至还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学校,来传授他开创的各类精妙的试验技巧与丰富的经验。

  正如瑞典皇家科学院所说,“埃特尔的方法论既被用于学院里的研究,帮助我们认识铁为什么生锈;也被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化学过程。”这位科学大师用他的睿智与勤勉,做出了一篇福泽人类的“表面文章”。新华

  诺贝尔奖是一个人可能收到的最好礼物。不过,即便是一支散步用的拐杖,我也会很满意的。“――格哈德・埃特尔

  大师其人

  这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据新华社电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日宣布,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因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

  当天恰逢埃特尔的71岁生日。他对媒体描述自己的获奖感觉时说,这是最好的生日礼物,“我(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这份生日大礼让埃特尔感到很意外。他说:“我当然知道我是候选人。但物理奖颁给了一名德国人,所以我以为化学奖不会发给我了。”

  埃特尔因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此前,他的同胞彼得・格林贝格尔刚刚与一名法国科学家分享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埃特尔1936年10月10日生于德国

斯图加特,大学生涯在
慕尼黑
技术大学度过,并于1965年获博士学位。

  从1973年开始,埃特尔担任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教授及该校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1986年至2004年,埃特尔出任德国马普学会弗里茨―哈伯研究所所长,目前他是这家研究所的名誉教授。

  埃特尔是1988年以后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首位德国人。

  -链接

  诺贝尔奖趣味数据

  据新华社电 诺贝尔奖自1901年颁发以来,已成为最受大众和科学家重视的国际奖项之一。研究获奖者名单,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数据。

  根据诺贝尔基金会网站的消息,截至今年10月9日,已有771人和19个组织获得过诺贝尔奖,其中数人或数个组织多次获奖。

  女性获得这一殊荣的有33人,最有名的是居里夫人,她分别在1903年和1911年获得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居里夫人是第一位获诺贝尔奖女性,也是唯一获奖超过1次的女性。

  最年轻的获奖者是英国人威廉・劳伦斯・布拉格,他以对X射线晶体结构的研究在1915年获得物理学奖,获奖时只有25岁,并与其父亲共登领奖台。

  年龄最大的获奖者是美国人雷蒙德・戴维斯,他由于在“探测宇宙中微子”等领域的开创性工作而获得2002年物理学奖,当年他88岁。戴维斯已于2006年去世。另外,还有4人在87岁的高龄得奖。

  除居里夫人外,一些杰出的科学家也“梅开二度”:美国物理学家约翰・巴丁在1956年和1972年两次摘走物理学奖桂冠;美国的莱纳斯・波林在1954年获得化学奖之后又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在诺贝尔奖百年历史上,有6对父子、4对夫妇和1对兄弟同获殊荣。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