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深圳特区报:第一颗人造卫星改变世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3日 16:04  深圳特区报

  50年前的10月4日,人类文明史掀开了开拓外层空间的新一页

  日本“月亮女神”卫星刚刚踏上探月之旅,美国宇航局(NASA)又启动了庆祝成立50周年的一系列活动。美国宇航局局长迈克尔·格里芬本月17日在华盛顿发表演讲时说,“太空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技术创新将成为“太空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美国太空基金会在去年11月公布的最新太空报告中估算,“太空经济”规模2005年已达1800亿美元。

  50年前的10月4日,前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地球轨道,世界因此而改变,人类文明史掀开了新的一页。而今,太空中有5000吨“人造物”正绕着地球旋转,其中主要是人造卫星。目前,地球上空有大约860颗人造卫星正在工作,它们属于至少40个国家,其中超过一半人造卫星都属于美国,而近1/5都是军事探测卫星。

  50年过去了,现在的太空探索与以前的太空探索究竟有哪些不同?人类为什么要探索太空?进入太空究竟有多难?人类是否真的需要移民外星球?国际权威科学杂志对此进行了全景式的展示和解读。

  苏联卫星升空美国总统着急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了太空。这一爆炸性新闻在让全世界人深感兴奋和惊奇的同时,也让苏联的头号劲敌美国如坐针毡。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不安地发现,作为核超级大国的苏联已经超越美国,在人类头顶几百公里处拥有了“说话权”。

  尽管艾森豪威尔在公开场合大力贬低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的重要性,但在他私下里的反应却截然相反。苏联人造卫星升空后11天,艾森豪威尔就立即召集14名美国科学界和科技界的领袖召开紧急会议,讨论美国的科学是否已经落后于苏联。宝丽来照相机发明者埃德温·兰德告诉艾森豪威尔,苏联人将科学当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美国人却只顾享受战后的经济复苏,他建议艾森豪威尔必须在美国年轻人中间点燃对科学的热情。

  为与苏争霸美国成立宇航局

  1958年,美国政府正式成立了美国宇航局(NASA),拉开了美苏太空争霸的序幕。加拿大、法国、英国和其他国家纷纷仿效,建立了各自的太空机构。

  艾森豪威尔同年签署了《国防教育法》,投入10亿美元用于科学教育,在大学中训练和培养年轻的科学家。在接下来的15年中,美国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比以前多了4倍。大量刚刚出道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步入了美国社会的各行各业,这为美国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高科技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抢先登月苏联先探外星

  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导致美国和苏联展开了激烈的太空争霸赛,半年后,美国的人造卫星也飞上了天。此后一项又一项的太空纪录接连被创下。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绕地球轨道飞行的载人宇宙飞船“东方一号”,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了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同年,美国启动“阿波罗登月计划”,1969年7月21日,美国载人飞船“阿波罗11号”飞抵月球,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成了人类登月第一人。

  1970年,苏联“金星”7号探测器首次在金星上着落。1971年4月,苏联“礼炮”1号空间站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个空间站。两年后,美国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送入了太空。1971年12月2日,苏联“

火星”3号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着陆。5年后,美国的“海盗”探测器也登上了火星。

  1981年4月,美国“哥伦比亚”号

航天飞机发射成功,这是世界上第一架可以重复使用的太空运载工具。6年后,美国邀请欧洲航天局、日本和加拿大参加研制永久性载人空间站的计划。1993年,俄罗斯的加入不仅扩大了空间站的规模,而且使这个项目成为了一项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计划。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