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1.6亿年前小行星相撞产生大量碎片砸死恐龙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5日 15:04  大洋网-广州日报

  本报综合报道 恐龙灭绝源于小行星撞地球,这是科学家们的共识。但撞击地球的小行星究竟从何而来?撞击产生的后果又是如何?美国《自然》杂志最近刊出了多名科学家研究得出的最新成果:1.6亿年前,火星和木星之间一颗硕大的小行星被另一颗小行星撞成碎片,大量的碎片形成的陨石雨在6000万年后突降地球,最终“砸死”了当时称霸地球的恐龙以及其他一些生物,催生了人类和当今的其他物种。

1.6亿年前小行星相撞产生大量碎片砸死恐龙

 陨石撞地球的瞬间。(艺术效果图)

  小行星相撞产生大量碎片

  美国科罗拉多州西南研究所的威廉·博特克博士的论文表示,他们追踪了一些小行星的运行轨道以及化学成分,最终得出了上述结论。据博特克介绍,在距离地球约1.8亿公里的

火星和木星之间,有一个围绕太阳运行的小行星带,这些小行星的来源基本相同,因为它们有着相同的化学成分和轨道特征。

  科学家认为,这些小行星家族的成员有着共同的“祖先”——一颗体形硕大的小行星。这颗小行星被命名为“巴蒂斯提纳”,直径大约为170公里。“巴蒂斯提纳”在1.6亿年前(误差为2千万年左右)与另一颗直径60公里的小行星相撞,产生了大量碎片,形成了现在的2000多颗小行星。

  相撞产生的碎片各有归属:一部分仍留在小行星带内;另一部分则在雅克夫斯基效应的作用下与原轨道分离(根据俄罗斯工程师雅科夫斯基在约一百年前首先提出的雅克夫斯基效应,小行星会把吸收的热量再次辐射出去,这种辐射会给小行星一个微小的推动力,尽管推力微小,经过数百年的时间,累积效应也会非常惊人),进入到了太阳系的中央区域,形成陨石雨后降落到月球、地球、金星以及火星的表面。

  直径10公里的陨石击中地球

  据博特克估算,他们70%可以肯定,月球南极表面长达85公里的第谷大裂谷,其“年龄”大约为1亿年,就是“巴蒂斯提纳”碎片中一颗直径4公里的陨石的“杰作”。这场陨石雨在地球、金星、火星区域陆陆续续下了1亿年,在大约1亿年前达到最高峰。在1亿年前,有些轨道发生改变的小行星碎片陆续与地球的运行轨道出现了交集,最后,撞击无可避免。

  大约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多公里的小行星碎片撞中地球。这次大撞击引发了全球性的环境大灾难,激起的尘埃直冲天空,并伴随着巨大的海啸,引燃野火,天空中尘埃密布,使得地球好几年都笼罩在黑暗之中,从而导致当时称霸地球的

恐龙悉数灭绝。博特克和捷克的科学家们进行计算机模拟后称,90%可以肯定,就是这块陨石给称霸地球的恐龙造成了灭顶之灾。

  博特克形象地打比方说:“想象一下一块巨石在山顶上粉碎,其碎片顺着山坡向下飞溅,而地球就是山脚下的一个村庄。”据科学家介绍,那块大陨石砸中的是

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一下子就砸出个直径180公里的巨大陨石坑,这就是现在的恰克斯拉伯大裂谷。

  科学家们之所以得出这一结论,因为恰克斯拉伯大裂谷陨石的成分与“巴蒂斯提纳”小行星构成相似。

  博特克表示,这些留在了地球上的碎片残骸的化学成分与“巴蒂斯提纳”的其他碎片相同。此外,在过去的1亿年间,撞击地球的小行星数量比正常几率翻了一倍,“巴蒂斯提纳”碎片就可能是“罪魁祸首”。直到今天,当年那场撞击产生的碎片在太空中仍然可觅踪迹。博特克说,有20%现有的近地球小行星的来历可以追溯到这次大碰撞,而且至今仍不时有陨石碎片砸到月球表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